江那鎮
雲南省文山州硯山縣轄鎮
江那鎮,壯語名為MowngzZaengNaz,地處硯山縣城,是硯山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位於東經104°20′—29′,北緯23°36′—50′之間,東至本縣者臘鄉、南至盤龍鄉、西至文山市秉烈鄉、北至本縣干河鄉,水系分屬珠江紅河兩大流域,鎮域國土面積266.1平方公里,壩區面積為80平方公里,城市面積7.5平方公里。
“江那”系壯語,江:中間;那:指田,意為田壩中間的村莊。
康熙六年(1667年)為開化府江那裡,
道光三年(1823年)設江那縣丞,治所在郊址城,
宣統一年(1909年)為文山縣東區江那鎮。
民國元年(1912年)為江那縣佐,治所仍於郊址。
民國六年(1918年)遷至江那。
1933年為硯山設治局江那鎮,
1935年為硯山縣第一區江那鎮。
江那鎮
1952年為盤龍四區江那鎮。
1958年撤銷硯山縣併入文山縣為上游公社江那大隊。
1959年為硯山公社江那管理區。
1961年恢復硯山縣為盤龍區江那公社。
1962年為江那鎮。
1970年為江那公社。
1971年恢復江那鎮。
1988年元月區鄉體制改革,將原子馬區併入江那鎮,由原來的3個辦事處增加到11個辦事處,1個居民委員會。
該鎮鎮區所處地理位置優勢明顯,普者黑機場離城區僅有5公里,323國道橫穿其間,硯文、硯丘、硯西公路穿越全境,硯文、硯平高速公路在境內交接,交通便利,是州縣通往省城昆明及兩廣等地的必經之路。
街心花園
該鎮轄4個社區居委會、8個村民委員會,63個自然村,107個村(居)民小組。轄區內有144個省、州、縣單位。
居住著漢族、壯族、彝族、苗族等共12個民族,總戶數15809戶,常住人口119665人(2020年)。民族中以漢族、壯族、苗族、彝族為主。
江那鎮街道掠影
江那鎮農業
2、鎮人民政府加大了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從2002年開始累計投入資金17483萬元,實施了蘆柴沖商品蔬菜基地、子馬綜合農業示範園區、煙水工程等建設項目,新建水窖、水池2485口,新建和改造水渠12.2公里,維修病險水庫6座,完成大小水利工程建設5207件,改善灌溉面積28978畝,切實解決了2萬餘人3萬頭大牲畜飲水問題。在銃卡和舍木那冰雹重災區建立了固定人工防雹作業點5個,共投入資金66萬元,年均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近1000餘萬元。
江那鎮農業
4、緊緊圍繞“技、資、物”配套服務發展畜禽商品生產等重點項目,共投入800餘萬元,加快優良品種和改良技術的推廣,共建成牛凍精改良點6個,推廣牛凍精改良配種6000餘頭,推廣豬人工授精配種20000餘頭,為農戶辦理能繁母豬保險1000餘戶,發放能繁母豬補貼13萬元。全鎮累計實現畜牧業產值22202萬元,畜牧業收入占農民收入50%以上,有力地促進了群眾增收。通過林改群眾增強了造林護林的積極性和自覺性,累計完成造林面積16.4萬畝。2007年底,全鎮森林覆蓋率達到28.73%,萬元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6%。
江那鎮始終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鎮”戰略,牢固樹立“工業興則百業興,工業活則全盤活”的思想,強化“工業首位”意識,按照“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的要求,以工業園區建設為載體,促進支柱產業的聚集和延伸,紮實構建江那工業體系,走具有本地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採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冶鍊、建材等傳統產業,切實提高工藝技術和裝備水平,積極支持水泥、頁岩磚等建材企業的發展,做強做大建材產業。
新農村規劃
緊緊抓住江那鎮被省列為工業強縣重點縣,把三星壩冶金工業片區納入文山馬塘省級工業園區盤子的機遇,江那鎮政府加強了銃卡片區、三星壩片區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水、電、路、通訊四通的良好投資環境。充分利用鎮內豐富的鉛鋅、沸石礦、澎潤土、頁岩、石灰石等多種非金屬礦資源,宣傳江那優勢、展現江那特色,引進投資建廠。截止2008年,引進了雲銅集團、雲錫集團等50餘戶具有較強經濟實力的企業到江那鎮建廠,總投資額達8.5億元,僅三星工業園內已聚集企業39戶,年產值逾53226萬元,年創利稅2650萬元。積極推行服務承諾制度,對企業實行上門服務,積極主動為投資者協調臨時辦公場所、土地、供電、資金等事宜。隨著年產20萬噸電石廠、金不換年產50億粒血塞通滴丸生產線重點項目的順利實施,工業對鎮域經濟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2007年,全鎮工業總產值達63494萬元,工業增加值達1.6億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64.4%和60.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37.9%。
隨著硯山城市建設逐年向境內擴展和江那盤龍綜合農業示範園區、三星工業園區、硯山縣物流中心等項目的啟動,全鎮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的發展前景廣闊。
水壩
從2002年到2008年,鎮人民政府始終把加快經濟發展作為政府的中心任務,主動適應宏觀調控,積極創新發展模式,鎮域經濟全面發展,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實現了快速持續增長。2007年,全鎮地區生產總值實現87242萬元;工業總產值由2002年的11100萬元增加到2007年的63494萬元,年均增長35%;農業生產總值由6688萬元增加到12748萬元,年均增長18.12%;鄉鎮企業總產值由31617萬元增加到109061萬元,年均增長24%;全鎮個體工商戶達2829戶,從業人員達17192人,個私經濟成為江那鎮有力的經濟增長點;固定資產總投資由14460萬元增加到59932萬元,年均增長33.4%;財政收入在實行稅費改革、全面取消農業稅的情況下,鎮政府狠抓財源建設工作,財政收入逐年增長,有效緩解了歷年政府欠債帶來的巨大壓力,財政總收入由1223萬元增加到3872.6萬元,比2006年實際收入2888萬元增長了34.11%,年均增長率為35%。
糧食總產量始終保持在1500萬公斤以上,確保了江那鎮糧食自給和糧食安全,2007年糧食總產量達1850萬公斤,年均增長4%。人均純收入由2002年的1129元增加到2007年的1710元,年均增長15.8%;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由4000元增加到9980元,年均增長12%,群眾生活逐步由過去的“吃飽”向“吃好”轉變。第三產業繁榮興旺,商品流通、交通運輸、餐飲娛樂不斷發展。
烤煙:烤煙是江那鎮的優勢產業之一。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江那鎮將烤煙生產列為一項重要產業來抓,按照“區域布局,規模種植,主攻質量,提高效益”的工作思路,進一步加大了烤煙產業開發力度,通過認真抓好壯苗培育、中耕管理、烘烤技術、入戶預檢等生產環節,大大提高了煙葉產量和質量,烤煙產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2007年,共種植烤煙1萬畝。
三七:三七,作為我鎮的特色產業之一,促進了農戶經濟的增加。近兩年來,三七價格持續上漲,七農獲利增加,極大地增強了農戶種植三七的積極性,給三七產業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機遇,以GAP三七基地建設為目標,強化種管技術服務和指導,進一步確保三七質量。
辣椒:辣椒是江那鎮的傳統種植優勢品種,近幾年隨著市場效益的好轉,廣大椒農的種植積極性也空前高漲,特別是小米椒、朝天椒、冬早小椒的種植規模逐年增加,2007年全鎮優質辣椒種植面積達1.5萬畝,分佈在11個村民委(社區)62個村寨,涉及農戶5734戶。
蔬菜:江那鎮充分發揮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和交通便利的良好條件,把蔬菜產業確定為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重點產業狠抓落實,依託323國道,在沿線村民委(社區)大力發展蔬菜種植,蔬菜發展規模逐年擴大,目前已建成子馬綜合農業示範區和蘆柴沖商品蔬菜基地。
江那鎮街道
縣城已建成三縱三橫的道路網路體系,城區總面積從2002年的5.2平方公里擴大到7平方公里,城市綠化覆蓋率達36.2%,城鎮化率27.6%。為進一步改善城區人居環境,鎮政府加大了舊城區道路建設力度,發動群眾,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資金,完成了城區大新街、小新街、嘉禾一路等共十餘條城區道路的建設和書院社區,秀源社區大外革、小外革的亮化工程。同時多方籌措資金,加大農村規劃建設投入。完成了路德、羊街、銃卡、蘆柴沖、子馬等村級活動場所的建設,共投資80餘萬元,完成道路改造工程104.7公里,通達工程12公里。積極引導村集體利用村集體資金搞好村集體公益事業,羊街村民委、子馬村民委等各村集體累計投入資金300萬元,修建了村集體道路、村寨街道共計五萬平方米。
衛生所葯櫃
江那鎮建有民族職業學校1所,初級中學2所,完全小學30所,現有教師500人,其中,中學教師132人,小學教師368人;全鎮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在校學生6261人,其中,初中學生2221人,小學生4040人,農村義務教育入學率100%。
江那鎮建有鎮文化站1個,藏書463冊。全鎮有業餘演出隊27個,有演職員216人。
截止2006年底,全鎮12個村委會(社區)已實施村村通工程,行政村通達率為100%,63個自然村中有45個自然村已經實現通路、通電、通電話、通電視。全鎮有9711戶擁有電視機,其中有5955戶拉有線電視,入網率達57.68%;有2898戶已通自來水,有2497戶飲用井水;有6573戶安裝了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其中: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達3513戶。
全鎮12個村委會(社區)共擁有汽車91輛,農用運輸車284輛,拖拉機216輛,摩托車2952輛。耕地有效灌溉面積17158畝,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075畝,人均擁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9畝。
全鎮共有1608戶農戶建有沼氣池,23戶農戶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674戶農戶安裝有太陽能。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磚(鋼)混結構住房農戶有1571戶,磚木結構住房農戶有3416戶,土木結構住房農戶有5283戶,123戶居住其他結構住房。
江那鎮社區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