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龍公園
白龍公園
白徠龍公園(亦稱人民公園)修建於1951年。位於市區北面,面積785畝。其中水面積10畝,綠化覆蓋率為45.61%。白龍公園中心還有一座全區規模最大、數量最多、品種較全的蔭生植物園,是集科學性、知識性、藝術性、趣味性於一體的亞熱帶觀賞植物園。
白徠龍公園位於宜州市內。景區有會仙山、白龍洞、百丈深井岩、煉丹岩、白雲閹、翼王點將台、山谷祠、烈士陵園、江北石林等景點。
明崇禎十一年(1638)徐霞客入境旅遊考察,踏勘白龍洞、龍隱洞等37處山洞與江河,歷時30天,對境內景觀讚美不絕。登會仙山(北山)雪花洞俯瞰城區時,寫下“俯瞰旁矚,心目俱動。忽幽風度隙,蘭氣襲人,奚啻兩翅欲飛,更覺通體換骨矣。”會仙山風景區1984年被闢為白龍公園。
公園先後建成公園大門、山谷祠、會仙亭、翼王亭及劉三姐、徐霞客塑像等,修建了都宜忻游擊隊革命烈士陵園,修築公園圍牆1000米,開闢公園面積420畝。1988年3月自治區人民政府把白龍公園列為廣西風景名勝旅遊區。1990年4月24日,國家教委主任李鐵映等參觀白龍洞和山谷祠,並在山谷祠書寫山谷詩句“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
白龍公園
白龍公園建於2000年,其東臨勝利四路,南依東山大道,西靠三峽風雲塔,北達體育場路。整個公園規劃總面積4.23萬平方米,現已建成面積3.6萬平方米,其中硬鋪裝及道路面積1萬平方米,大門開闊地0.17萬平方米,公園沿勝利四路採用歐式鑄鐵花欄桿裝飾,總投資300餘萬元。園內依地勢造景,植物配置以鄉土樹種為主,體現地方特色,達到四季常青、城中森林的景觀效果。園內共栽植各種喬灌木52種24000餘株,整個公園呈台階式綿延上升,園內樹木花草與三峽風雲塔連成一片,整個塔彷彿聳立於蒼翠欲滴的樹林中,晚間塔通體泛光,猶如林中彩虹柱直上雲天,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白龍公園既是市民休閑、娛樂、健身的場所,又是登高遠眺、觀城市美景最佳去處。公園管理處於2000年10月經市編辦批准成立的正科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主要負責公園內花草樹木的養護及管理;維護園內環境衛生;維持遊園秩序;勸阻、阻止違規行為,為市民及遊人創造良好的休息環境,從成立至今已近四年,四年來在上級的大力關懷及幫助下,先後投資數十萬元,建造了公共廁所、辦公用房,增添石桌、石凳達21套,漢白玉花缸6個,不鏽鋼警示牌10餘個,使園內的硬體設施逐步完善。同時,對園內的綠地進行完善及充實,提升了公園綠化檔次。
白龍公園自建成開放以來,由於園內設施逐步增加,環境日益改善,遊人量日漸增多,加之周圍住宅小區日趨發展,公園設施不足的矛盾日漸凸現,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硬鋪裝面積偏少,早晚鍛煉身體的市民感到擁擠不便;二是公園配套設施不健全,比如沒有設置一件健身器材;三是公園內無路燈設計,而是以景觀燈代替,導致今夏至今的全市景觀燈限電而出現一到夜晚公園一片漆黑,基本上不能開展任何健身活動,甚至於連走路都成了困難,迫切需要解決。
會仙山亦稱北山。北山聳峙,壯若雄獅,登山極目,可將遠近景觀盡收眼底,為宜州八景之首,稱“會仙遠眺”,自唐代始為遊覽勝地。山頂有鳥型巨石一方,呈展翅狀,明刻“騎雲”二字,石前平台原建有“齊雲閣”,峭壁上刻有“極高明”三大字,為郡人明代參將李霽所題。有清雍正年間慶遠知府徐嘉賓的述職碑。今山頂建有電視差轉檯。還有天池、甘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