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水

濮水

濮水,古代水名。流經古菏澤區域的一條重要河流,是雷夏澤和巨野澤的水源之一。濮陽、濮州都從濮水得名。

流域


流經春秋衛地,即所謂“桑間濮上”之濮。一稱濮渠水。上下游各有二支:上游一支首受濟水於今河南封丘縣西,東北流;一支首受河(黃河) 於今原陽縣北,東流經延津縣南;二支合流於長垣縣西。東流經縣北至滑縣東南,此下又分為二:一支經山東東明縣北,稱北濮水,東北至鄄城縣南注入瓠子河;一支經東明縣南,又東經菏澤牡丹區北注入雷夏澤,又東入巨野澤。歷代上下游各支時或此通彼塞,時或此塞彼通,故《漢書・地理志》、《左傳》杜預注、《水經注》、《元和志》等書所載經流不盡相同。后因濟水涸竭,黃河改道,故道漸堙。明清之際余流猶殘存於長垣東明一帶,俗稱普河。

史料


《春秋》隱公四年(公元前719年):“衛人殺州吁於濮”;杜預註:“陳地水名。”《水經・渠水注》:“沙水東注,即濮水也,俗謂之欠水也。”即今安徽芡河上游。
《水經注》雲,濮水“又東經浚城南,西北去濮陽(即今濮陽縣西)三十五里。城則有塞泉岡,即《詩》所謂爰有塞泉,在浚之下。濮水故道過濮陽南者也。” “濮水又東,經濟陰離狐故城南”。 “又東經句陽縣西,句瀆出焉”。
又《水經注》載:“濮水枝渠(古北灉水)又東北,經句陽縣小成陽東、垂亭西,而北入瓠河。”按《水經注·瓠子河》篇,小成陽與都關縣為左右,中間以瓠子河(羊里水)相隔。都關即今鄄城縣城,小成陽即鄄城之南九里、堯陵所在地,今鄄城富春鄉國營林場是其故址。北濮水從其東,北流,經垂亭西,北入羊里水。

故事


莊子釣於濮水

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
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 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寧其生而曳尾塗中乎?”
二大夫余曰:“寧生而曳尾塗中。”
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晉楚城濮之戰

子玉率軍急進,依託丘陵險阻紮營,兩軍對峙於城濮(今山東菏澤市鄄城縣西北)。晉文公退避三舍,既是報答以前楚成王給予的禮遇,也是運用"卑而驕之"、"怒而撓之"的誘敵之計,子玉上鉤了。
楚子玉派大將斗勃向晉文公請戰說:"請與君之士戲,君憑軾而觀之,得臣(子玉名)與寓目焉,"晉欒枝答詞卻相當謙恭:"寡君聞命矣。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為大夫退,其敢當君乎?既不獲命,敢煩大夫謂二三子:戒爾車乘,敬爾君事,詰朝相見。"城濮交戰時雙方的陣容是:晉三軍,即先軫為元帥,統率中軍,郤溱輔佐,狐毛統率上軍,狐偃輔佐。欒枝統率下軍,胥臣輔佐。楚國也是三軍,即令尹子玉以若敖之六卒統率中軍。子西(斗宜申)統率左軍。子上(斗勃)統率右軍。楚的僕從國鄭、許軍附屬楚左軍,陳、蔡軍附屬楚右軍。
四月六日,晉軍在城濮嚴陣以待楚軍。子玉狂傲聲稱:"日必無晉矣。"當兩軍接觸之時,晉下軍佐胥臣率所部用虎皮蒙在馬身上,首先衝擊楚右翼的陳、蔡軍,陳、蔡軍驚駭逃散,楚右軍潰敗。楚子玉、子上見右軍潰敗,怒火中燒,加強對晉中軍和上軍的攻勢。晉右翼上軍狐毛設將、佐二面旗幟,令二旗後退,引誘楚軍。晉下軍欒枝所部也以車輛曳樹枝賓士而偽裝後退。楚子玉以為晉右翼敗退,令楚左軍追擊,所以對陳、蔡及右翼軍潰敗並未理會。楚左軍追擊晉上軍時,側翼暴露,晉先軫、郤溱率中軍攔腰截擊,狐毛、狐偃率上軍夾攻楚左軍,楚左軍潰敗。楚子玉見左、右軍皆敗,遂下令中軍停止進攻,得以不敗。子玉率殘兵退出戰場,晉軍進佔楚軍營地,休整三日後,勝利班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