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大學)

水稻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大學)

中國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於2003年批准建設,依託單位為中國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大學,於2006年12月通過建設驗收,並在2006年度生命科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中被評為優秀實驗室。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47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4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7名、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5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名。

簡要概況


水稻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依託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大學,實驗室是以原農業部重點開放實驗室為基礎,結合浙江大學相關學科開展建設。2003年11月,通過科技部組織的實驗室建設計劃的專家論證,12月被列入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實驗室現任主任錢前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李家洋院士。

研究領域


實驗室以水稻資源學研究和分子育種為重點,開展水稻生物學研究,為稻作科技發展提供先進的資源平台、技術平台和理論平台。圍繞此中心任務,確定以水稻種質改良與創新的遺傳學、水稻發育生物學、水稻環境生物學和分子育種為主要研究方向。具體研究內容為:1、水稻種質改良與創新的遺傳學基礎研究,包括:優異種質資源的發掘、創新和利用,稻的演化、遺傳多樣性及保護生物學研究,遺傳學重要研究材料構建及重要性狀的遺傳研究;2、水稻產量與品質基礎理論研究,包括:雜種優勢機理,理想株型塑造理論,品質形成機理;3、水稻環境生物學研究,包括:水稻與環境的相互作用,水稻有害生物的可持續控制,轉基因水稻的環境安全性;4、水稻分子育種研究,包括:基因定位與克隆,轉基因技術,分子標記輔助選育技術,分子設計和生物反應器等。

學術支撐


原農業部水稻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成立於1993年,實驗室通過十餘年運行,應用綜合技術手段,開展水稻生物學重大的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形成了多性狀綜合分析重要種質、多學科協作創造重要材料、多途徑並舉攻克重要難題的特色,確立了在遺傳育種、種質資源保存和利用、生物技術研究上的優勢,取得了許多重要研究成果,如:建成了國內最大的水稻單項作物種質資源庫和國內最大的水稻T-DNA插入突變體庫;應用雜交水稻親本選配理論和株型塑造理論,育成“汕優10”等主栽組合和超級雜交稻組合“協優9308”;發掘新的細胞質源,拓寬雄性不育細胞質的遺傳基礎,育成生產上大面積應用的印尼水田穀型不育系“中9A”;發掘、定位和克隆了多個重要基因,其中合作克隆的控制分櫱性狀的基因,在《NATURE》上發表;首創轉基因雜交稻,應用分子標記輔助選擇技術,在國內首次成功育成並通過省級審定的抗病雜交稻新組合“協優218”和“中優218”;形成了一套模擬研究田間轉基因水稻花粉飄移規律的新方法,為轉基因安全評價提供了一種新方法。

項目成果


實驗室先後取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及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等重大成果。浙江大學的相關學科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學、植物病理學生物物理學分別是國家重點學科、農業部重點學科和浙江省重點學科,均為“九五”和“十五”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多年來,在傳統學科研究基礎上,發展了寄主-害蟲-天敵相互關係、植物與病原互作分子機理和轉基因作物風險評價等方向,形成了應用分子生物學為主導內容的學科特色,在水稻抗病蟲機理、有益生物利用和轉基因作物生態評價等方面取得大量成果,在國內具有重要的學科地位和影響。自2001年首次參加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並取得良好成績以來,實驗室共獲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取得發明專利3項。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79篇,其中SCI收錄30篇;出版專著9本。

學術委員會


實驗室強調合理設置學科,系統性強,形成了多學科協作攻關的特色。如農業部跨越計劃項目“中國超級稻研究與示範”,就集中了資源學、遺傳學、栽培學、生理學、分子生物學以及生態學、昆蟲學、植病學等方面的優秀人才,形成了一支優勢集成、思路多元化、研究系統化的強有力的科研團隊。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30名,其中國家和省部級突貢專家3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浙江省151工程第一層次人才6名、教育部跨世紀人才1名,有博士生導師12名。實驗室45歲以下的中青年科研人員中21人擁有博士學位,占實驗室人員的70%。實驗室聘請了15位知名專家和學者組成學術委員會。
序號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學委會職務研究方向或專業單位備註
1李家洋1956.7主任發育生物學中科院遺傳發育所院士
2程式華1958.11副主任遺傳育種中國水稻研究所
3程家安1942.7副主任昆蟲學浙江大學
4張啟發1953.12分子生物學華中農業大學院士
5翟虎渠1950.8數量遺傳中國農業科學院
6辛世文1945生物學香港中文大學院士
7朱禎1951生物技術中國科學院
8薛勇彪1963植物生理學中科院遺傳發育所
9唐克軒1963.12分子遺傳復旦大學
10彭友良1963植物病理學中國農業大學
11劉耀光1954.3基因組學華南農業大學
12韓斌1963.4基因組學中科院上海基因中心
13陳劍平1963.4植物病毒學浙江農科院
14程祝寬1966.5細胞生物學中科院遺傳發育所
15孫宗修1945.2生物技術中國水稻研究所

交流合作


實驗室積極遵循“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基本方針,與中科院、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等科研單位與院校開展了廣泛的合作,共同承擔科研課題、合作培養研究生,充分實現作到資源共享。與日本JIRCAS、美國CornellUniversity、Syngenta公司、法國國際農藝研究發展中心以及聯合國糧農組織、印度、埃及、俄羅斯、菲律賓、義大利、比利時、奧地利、香港等國家地區的科研單位和大學都有合作項目。在未來五年的建設發展中,實驗室的努力目標是在雜種優勢理論及應用研究上,進入世界前沿;分子設計育種研究、水稻有害生物致害性機理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稻米品質機理、轉基因水稻環境安全性研究國內領先。建成我國資源最豐富、數據最全、利用效率最高的水稻種質庫,成為稻作科技界共享的資源平台。完善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生理生化及環境生物學四個公共實驗平台,面向國內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