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鼓浪嶼人民小學

福建最早寄宿制女校

廈門市鼓浪嶼人民小學位於鼓浪嶼日光岩下永春路,前身為接受英國教會津貼私立閩南女子學校,創建於清光緒三年(1877年),為福建最早寄宿制女校。

簡介


鼓浪嶼人民小學 2010-10-11
鼓浪嶼人民小學 2010-10-11
光緒十一年(1885年)命名為懷仁女學,從烏埭角遷入新校舍,並建有風雨操場,開女子體育運動風氣之先。民國后,設幼兒、小學、中學、師範4部,聘華人任校長,培養熟悉學前、小學和中學教育的女教師。廈門解放后,由市人民政府接管,以懷仁和毓德小學為基礎,於1951年創建廈門師範附屬小學;抽調廈門實驗小學骨幹教師任校長、教導主任和少先隊總輔導員;分配廈門師範優秀畢業生到該校任教;發揮原懷仁和毓德小學老教師專長,開展“五年一貫制”和低年級與幼兒大班教育銜接的教學研究與試驗。1953~1959年,辦市屬重點小學期間,是廈門師範學校和廈門大學教育系學生實習、見習基地。全體教師注重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1958~1959年,兩屆畢業班語文統考成績名列全市第三名,參加市中、小學生運動會,田徑成績居領先地位。1960年,廈門師範學校遷同安,該校更名鼓浪嶼第一中心小學。1967年,改稱鼓浪嶼人民小學。副校長葉燦雲主持五年一貫制試驗班拼音識字課教學試驗,受到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有關專家稱讚。葉燦雲於1980年任校長后,把辦“學園、樂園、花園”式文明學校的構想付諸實施。1984~1989年,貫徹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方針,逐步補充、完善“三園”的具體內容,納入教改整體性目標管理系統。

具體措施


(1)按教學計劃教授各科文化課外,採取課時長短搭配辦法,在音樂試驗班增設授琴課;在中、高年段分別增設英語口語課和電腦試驗課;設計好校會、早會教育活動。每周1節40分鐘校會,進行學習成果彙報表演,由各年級學生代表輪流當主持人;每周5次早會,1次按年級組織時事講話,4次分年級分班進行10分鐘時事、品德、衛生等教育;課外活動培養興趣愛好,發展個性,興趣小組內容多種多樣。學校傳統的合唱隊、足球隊和電腦組,增加訓練次數。音樂試驗班課餘增加鋼琴、小提琴等輔導訓練;周末和星期日設興趣班活動,有小提琴、鋼琴、電子琴、吉他、美術、攝影等。學生自願報名參加。
(2)1981年,重點打基礎、培養能力,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1984年後,抓基礎、抓能力、抓習慣;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以讀書為主;注重激發學習興趣,教給知識結構,指導學習方法,提供培養能力的機會,讓學生自定奮鬥目標,學得其所,學得其樂。
(3)舉辦音樂試驗班,根據鼓浪嶼的音樂環境和條件,把藝術教育列為教改重點。重視全校性的音樂教育的同時,從1984年秋開始,每年招收20~25名新生,提供機會培養兒童的音樂興趣愛好,提高音樂素質,發展音樂才能;探討用音樂開發智力,啟迪智慧,培養聰明才智的途徑;摸索用音樂藝術豐富兒童精神生活、陶冶美的情趣的規律。
優化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具體措施:
(1)精心設計思想品德教育。新學年開始,“學守則、做光榮的學生”;國慶前後宣講“祖國在前進,特區在飛躍,家鄉在變化”;元旦前後要求“迎接新一年,爭取新進步”;新學期宣傳“遵紀守法光榮,文明禮貌高尚”;清明節開展“英雄形象胸中裝,烈士遺志我繼承”等教育活動。教育形式和手段不斷更新,使學生喜歡參加,樂於接受。品德教育課通過課文《五星紅旗,我愛你》,自編教材《國旗、黨旗、軍旗的來歷和象徵》,補充教材《愛國之心和民族之魂》(介紹鄭成功陳嘉庚林巧稚等英雄模範人物),對兒童進行“祖國可愛,人民偉大”的教育。音樂、美術課介紹人民音樂家聶耳、冼星海,人民畫家齊白石的作品和愛國情操;班隊會組織學生參觀特區建設,觀賞家鄉風光,深化兒童對祖國的認識,激發他們愛祖國、愛家鄉的感情。
(2)豐富學生的道德情感。在遵紀守法教育中,組織“學生守則發送大會”;學年初組織先進班級作“常規守則示範表演”,與鼓浪嶼“好八連”共建共創文明單位,通過各種活動,使學生與“好八連”官兵建立深厚感情;舉行新年聯歡晚會,各班參加節目外,還有師生、同學之間互贈勉言和小禮品;中秋月光聯歡會、歡迎旅美校友報告會、為寄讀的外國小朋友舉行“生日快樂”班會或歡送會等等。注重活動面的普及性和活動者的主體性。
(3)創設優美環境。師生共同設計、修建花壇花圃。栽種花草樹木,布置庭園盆花,校園綠樹參天,花卉競香。健全衛生制度,師生堅持每天清掃整理校園。布置學校、班級學習園地。制訂公約,培養語言、行為、儀錶、環境美等。創造舒適和諧的氣氛,讓學生受到美的陶冶。該校還注意發揮學校在家庭教育中的指導作用。1984年,恢復家長委員會,隨後建立家長學校。校長兼任家長委員會名譽主席和家長學校校長,統籌安排家校配合教育工作,研究、交流家教經驗。舉辦有關家教,兒童心理、生理特點及培養良好學習、生活習慣等內容的報告會,定期組織家長諮詢日、訪問日。向家長報告辦“三園”式文明學校的目標、內容和實施情況,使家長支持、配合學校開展活動,關心、督導子女注意全面發展。1989年,“六一”兒童節,該校家長學校被評為全國優秀家長學校。校園佔地面積5760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3572平方米。5層和兩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教學樓各1座,設音樂室、電腦室、閱覽室、校史展覽室。全校有21個教學班,其中6個音樂班,在校學生745人,45位教職工中有高級教師16人。1984年起,入學率、鞏固率100%,升學率、及格率除1988年為96.7%,其餘各年為100%,優秀率60%。1982年,集體和個人獲國家級獎勵12項24人,獲省級獎勵28項,100餘人。學生關山作為福建省廈門市代表,參加1986年中小學全國LOX語言比賽獲優秀獎。李靖、章密妮獲全國鋼琴比賽第四名和優秀獎。足球隊代表廈門市小學生參加全國“貝貝杯”比賽。1985年,全省音樂周活動中,該校連奪大合唱、小提琴齊奏和鋼琴獨奏3個一等獎;在省首屆少兒鋼琴比賽中該校4個學生獲一、二、三等獎(三等獎2人),佔全省獲獎人數近1/4(全省獲獎18人)。在接待僑胞等外賓時,該校學生言談、舉止、禮貌和學風等均受好評。音樂班學生每年文化考試成績高於鼓浪嶼區同年段水平;部分學生鋼琴、小提琴達到音樂中專生水平,個別接近音樂院校附小水平。1985~1989年,演奏曲目獲全國獎6人,獲省級個人獎15人,連續5次獲集體獎。辦“三園”學校和音樂實驗班的經驗和成果,1985~1988年《福建教育》、《福建日報》、《光明日報》等報刊均有報道,並收入《人民教育》主編的《小學管理50題》;《音樂試驗班的探索》被選登全國音樂教育大叢書《迎接美育的春天》。上述報道經《北京周報》(外文版)摘登后,引起國內外廣泛興趣和關注。近4年來前往該校參觀訪問的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學校代表上百批成千人次。1986年,校長葉燦雲獲得省“五一”勞動獎章,1989年9月,被評為省首屆中、小學優秀校長,獲莊重文優秀校長獎金;應邀講課100多場,聽眾2000人次。中央音樂學院院長吳祖強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李凌到該校考察,吳祖強題詞:“鮮艷的花朵,音樂的未來”。前往參觀訪問的還有50多個國家的教育、文化、音樂藝術以及新聞廣播等代表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