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陳金根的結果 展開
- 江蘇靜思園園主
- 中國科學院碩士生導師
- 安福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主任
- 汪南村文書
陳金根
江蘇靜思園園主
陳金根,男,1954年出生,江蘇吳江人。江南最大的私家園林-----靜思園園主,蘇州市政協常委,中國觀賞石協會副會長,世界遺產研究學會客座研究員,目前國內最大的奇石收藏家。其收藏的靈璧石,太湖石,鐘乳石,黃蠟石,摩爾石多達萬餘,另收藏古橋300座,古建築構件牛腿3000對以及百餘套從安徽,浙江,上海等地拆遷的古宅建築。
靜思園
陳金根造園的緣起,得追溯到他的童年。有一次,他隨父進城到拙政園賞景,被園內的亭廊樓閣吸引住了,一時間流連忘返。“我被那種風雅震驚了!”是陳金根多年如一日的內心獨白。陳金根依然對那時的情景記憶猶新。走出園后,他對父親說,將來自己長大了也要造一個像拙政園那樣的園林。
“欲築園林先築夢,欲成夢想先成業。”陳金根知道,沒有一定的財力做支撐,建造園林的夢想不過是南柯一夢,於是,在這之後的很多年,他為了這個兒時的夢想一路艱難創業,有機材料、紡織工業品、化工產品什麼紅火做什麼。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他小工廠的規模開始迅速擴大,資本積累也越來越豐厚。在辦企業15年之後,他覺得是時候築夢了。
於是他踏遍青山,搜集造園所需的靈璧石、太湖石、柳州石、昆石等,廣交建築界、文化界的朋友,傾心求教,並對明代“造園鼻祖”計成的巨著《園冶》做了潛心鑽研……就這樣,為了圓夢,他馬不停蹄、不遺餘力地一步一步籌劃著,終於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他覺得時機已然成熟,於是便開始了正式建園。
1993年,在蘇州園林設計院和同濟大學幾位著名設計師的指導下,陳金根的園林動工了。
直至2003年,靜思園才正式完工並對外開放。靜思園,成園之艱難,非親歷,定不知。靜思園的鎮園之寶---靈璧石“慶雲峰”,高9.1米,寬2.95米,厚2.24米,周身有1600多個孔,且孔孔相連,若在峰底生火,百孔生煙,在頂端注水,千洞噴泉。重136噸,被列入大世界吉尼斯記錄。
靜思園
不僅如此,有時還要因為砍樹拆房,他還得時刻準備補償費。這一路上,人們笑稱他發錢就像發撲克牌一樣。另外,為了答謝當地百姓在採石過程中給予的支持和幫助,他還在當地一路為他們放映了20多場電影。就這樣,經過55個日日夜夜的不懈努力,“慶雲峰”終於安然運抵靜思園。造園雖然艱辛,但陳金根不僅渾然不覺,並樂在其中。他有一支專門在全國各地搜羅各類奇石,古建的“探寶隊”,為他造園提供了豐厚優質的資源。其中僅僅古橋就有300餘座,這些橋中,有乾隆下江南走過的橋,有狀元榮歸故里走過的橋,也有抵抗日寇遭殺害的英雄橋,陳金根在保護這些橋的同時,也收藏了他們的故事。雖然這些橋沒機會回到生養之地,但他認為要創造機會恢復他們往日的風采。目前,他也積極與一些對古橋、奇石文化感興趣的有識之士洽談,擬建“古橋奇石博覽園”。在這個博覽園裡,人們所見到的橋不完全是觀賞的橋,它會是一種理性的回歸,是在新的水鄉小鎮和詩情畫意的現代園林賦予那些古老的橋新的生命。
為了靜思園,陳金根前後已花費數以億計的資產。靜思園建成后,受到各界好評,參觀的人群絡繹不絕,接待遊客百萬人次。一個完全由人工裝點出來,沒有足夠“資歷”可以誇耀的新造景區,竟能夠與北京的頤和園、蘇州的拙政園等古典園林比肩而立,這在國內旅遊景區上是獨一無二的。現在,靜思園已然已成吳江乃至蘇州的一張文化名片,園內各處的奇石異峰,古建老宅,裝點著這個古典而又現代的城市山林,一批又一批熱愛園林的人來到這裡,感受和體驗中國傳統文化。如今的陳金根先生,雖功成名就,本可悠閑地在園子里品品茶,聽聽蘇州評彈,但他卻每天孜孜不倦的為他的文化事業搖旗吶喊,奔走忙碌。
有人說,品讀靜思園,就是品讀陳金根先生,園如其人,靜思園,隨處可見的奇石與古建築,隨處可掬的文化與歷史感,讓人心生寧靜、淳樸和夢想,她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精神和美的享受,更多的而是對人生真善美和文化傳承的眷眷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