鬲溪梅令

《鬲溪梅令》,是陝西省青年作家霜西草的作品集,由團結出版社出版。

鬲溪梅令,詞牌名,又名“高溪梅令”“鬲溪梅”。以姜夔《鬲溪梅令·好花不與殢香人》為正體,雙調四十八字,前後段各四句、四平韻。代表作品有龔自珍《鬲溪梅令·羽陵春晚畫冊》等。

詞牌沿革


鬲溪梅令,南宋姜夔自度曲,見《白石道人歌曲》,入仙呂調(夷則羽)。《欽定詞譜》卷七:“姜夔自度曲,注宮調。原注仙呂調。一作‘高溪梅令’。”姜夔詞的起首即雲“好花不與帶香人”,意即好花不共惜花人,他們遙相隔絕。此即調名“鬲溪梅”之含意。調名本意即以令曲的形式歌詠隔溪望梅的悵嘆。陸繼輅詞名《鬲溪梅》。

格律說明


正體,雙調四十八字,前後段各四句、四平韻。以姜夔《鬲溪梅令·好花不與殢香人》為代表。此調宋人無填者,其平仄當悉遵之。

格律對照


正體
格律對照例詞:《鬲溪梅令·好花不與殢香人》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好花不與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風歸去、綠成陰。玉鈿何處尋。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木蘭雙漿夢中雲,水橫陳。漫向孤山山下、覓盈盈。翠禽啼一春。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為韻腳。)

典範詞作


南宋·姜夔《鬲溪梅令·好花不與殢香人》
見“格律對照”
元末明初·邵亨貞《鬲溪梅令·和南金鴛湖舟中韻》
幾年不到畫橋西。路依稀。回首淡煙殘柳,昔游非。笛聲何處悲。
故人不見夢魂迷。草萋萋。幾度倚闌,欲寄舊相思。相思無盡期。
明末清初·董以寧《鬲溪梅令·賦得卧房階下插魚竿》
簾前綠水映雲屏。自盈盈。敲得銀針獨向、畫欄憑。粉郎歸未曾。
粉郎空有許多情。未均勻。好似簾鉤偏重、帳鉤輕。魚鉤只幾分。
清·楊玉銜《鬲溪梅令·題林岳威梅邊讀易圖》
天機三十六宮春。幻梨雲。香浸一尊,波綠欲生鱗。微吟醒醉魂。
玉梅骨幹雪精神。個中人。恍惚翠禽,聲里喚真真。天花黏著身。
清·龔自珍《鬲溪梅令·羽陵春晚畫冊》
矮桃花壓石玲瓏。似巫峰。花底鞋兒花外、月如弓。入懷同不同。
鬱金裙褶晚來松。倦臨風。莫把胭脂先染、玉笙紅。制愁詞思慵。
清·陳維崧《鬲溪梅令·小寺》
花前小寺背春城,不知名。淼淼夕陽金剎、著波平。風光難畫成。
阿師洗缽趁新晴,隔溪行。閑鎖階前梅萼、一枝橫。僧雛學弄笙。
徠清末近現代初·陳洵《鬲溪梅令·僧院早梅一花先放》
峭香不許鬧蜂聞。未來春。記得相逢如夢、作梨雲。浪吟千樹身。
此時一點見花真。掩孤顰。漫想明朝花在、客愁新。半妝渾絕倫。
清末近現代初·吳昌綬《鬲溪梅·片帆相送綠楊津》
片帆相送綠楊津。恨難分。此去天涯,回首隔層雲。江南春夢痕。
夢中依約款重門。悄黃昏。欲把近來,消息問春人。無言先斷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