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高鳳蓮的結果 展開
- 柔道運動員
- 剪紙藝術家
- 太原理工大學研究生院教授
高鳳蓮
剪紙藝術家
高鳳蓮,女,漢族,1936年出生,陝西延川人。1986年開始從事布堆畫。1995年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期間,由中央美術學院邀請到陳列館展出剪紙和布堆畫;2000年作品參展“中國剪紙世紀回顧展”,作品“陝北風情”獲特等獎;2001年參展“山東省威海中國民俗風情剪紙大展”,作品“黃河人家”獲金獎。
高鳳蓮的多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高鳳蓮的民間工藝作品獨樹一幟,風格粗獷質樸、抽象生動,具有深厚的藝術功底和超群的工藝技藝。她的剪紙作品從遠古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到現實中的農家生活、生產勞動、民族風情,包括大柳樹下的談情說愛,無所不包,無所不能。在中國北方農村數以萬計的民間剪紙作者中,高鳳蓮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高鳳蓮的民間藝術通過媒體的宣傳已遠播海內外。
“剪紙大娘”高鳳蓮受聘西安美院當教師
來自陝北黃土高原、從事民間剪紙藝術的老大娘高鳳蓮即將走進藝術的殿堂,成為西安美術學院的教師。
剪紙藝術家高鳳蓮
西安美術學院教務長賀丹說,民間藝術是中國最本原的文化,也是中國最具有生命力的藝術,院提倡學生大力向傑出的民間藝術學習,從中汲取養分,也讓過去不為人所知的民間藝術在主流文化中擁有自己的空間。
剪紙藝術家高鳳蓮
剪紙藝術家高鳳蓮
中國民間剪紙的作者是以農村億萬勞動婦女為主體的勞動群體。他們出於自身的社會生活需要,不受瞬息萬變的政治氣候和市場價值所制約,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她們通過一把剪刀一張紙,代代相傳,延續傳承中華民族的本源文化傳統,形成一個舉世無雙的歷史活化石博物館,這是中國勞動婦女對民族文化和人類文化的傳承發展,作出的歷史性貢獻。
剪紙藝術家高鳳蓮
藝術的生命在於創造和發展。高風蓮的剪紙藝術世界包容宇宙,她既剪民間傳統形態的剪紙,同時也剪以民間傳統表現現代生活題材的的新剪紙。由於傳統題材與表現語言經過長期的歷史錘鍊,已經形成內容與形式高度統一的模式,以傳統剪紙形態表現現代生活,是一般剪紙能手遇到的難以逾越的課題,就如傳統京劇演員表現現代生活同樣遇到的困難。高風蓮拿起剪刀如脫韁之馬,縱橫千里,無所不能表現。從這一帶流行的豐富的遠古神話故事傳說、民間戲劇故事到多彩的農家生活、生產勞動、民俗風情,直到大柳樹下青年男女的談情說愛,無不包容到她的剪紙藝術世界。從大到四五米的史詩般的宏偉巨篇,到即興拈來的隨意之作,胸有成竹從不起稿,大刀闊斧一氣呵成,表現出藝術大師的藝術風采。
剪紙藝術家高鳳蓮
大師揮刀教剪喜字
剪紙藝術家高鳳蓮
“剪紙藝術就是你想怎麼剪就怎麼剪,剪出來的都是作品。”來自陝北的剪紙大師馮山雲飛快地轉動著剪紙刀下的紅紙,一邊向大家傳授“真經”。他鼓勵大家大膽動手,並且敢於給作品賦予誇張的想象。來自土耳其的Esrinlsik也拿起剪刀,和一群幼兒園的小朋友們一起,跟著72歲的剪紙大師高鳳蓮剪“喜”字。“就和寫漢字一樣,順著筆畫剪。”高鳳蓮放慢了速度,細心地指導著Esrinlsik。10分鐘后,Esrinlsik成功地拉開一對“喜”字,她高興地說要拿回家貼在窗戶上。
據和平街街道辦事處主任付義軍介紹,這次原生態藝術節將持續一個月,活動期間將舉辦民間藝術大師講堂,中央美院、清華美院等名家和民間藝術家們將走進社區藝術館,與居民面對面交流。
科大舉行民間工藝大師高鳳蓮作品展
2004年4月15日下午,來自陝北延川的“高鳳蓮藝術作品展”在中國科大活動中心美術館開幕。2004年4月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的陝北農家婦女高鳳蓮展出了她的100多件民間剪紙和布堆畫作品,並為大家現場演示了她的剪紙藝術。
年逾六旬的高鳳蓮是一位來自黃土地的樸實平凡的母親。她的剪紙作品從遠古神話傳說、民間戲劇故事到現實中的農家生活、生產勞動、民族風情,包括青年男女在大柳樹下談情說愛等題材,生活氣息撲面而來,風格粗獷質樸。
展廳中,高鳳蓮的藝術作品為觀眾展示了一幅幅民間藝術的生動畫卷,顯示了深厚的藝術功底和工藝技巧。
想怎麼剪就怎麼剪 剪紙大師高鳳蓮社區授藝
剪紙藝術家高鳳蓮
剪紙藝術家高鳳蓮
“民間藝術本來就是勞動人民創造的,現在又把它融入民間,只有交流才能發揚光大。在我看來,所謂原生態文化就是生存、生命的文化,是流動的、不斷發展的。”看著眼前這一幕,民間藝術家馮山雲深有感觸地說。
高鳳蓮剪的東西不是威風凜凜就是“撕胳膊裂腿”
說起“北獷”,高鳳蓮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2008年她已經72歲了,記者到延川白家塬村高鳳蓮家的時候,她正準備主持自己孫子的婚禮:“想我17歲嫁到劉家的時候,那才窮著哩,家裡的土窯只有一個土炕、一個水缸和兩隻碗,再什麼都沒有。”高鳳蓮年輕的時候家裡窮,但是她要強得很——燒火做飯、挑水擔柴、喂牲口,什麼都干。
她年輕的時候就手巧得很,過年過節,村子里的人都來請她幫著剪窗花。“我媽心可靈哩!”她的三女兒劉潔瓊說,“我小時候跑著跑著褲子的膝蓋上破了,我們家那時候窮,結果我媽就找個碎布,綉了兩個老虎頭,給我補上。看著可愛人哩!”
馮山雲談起高鳳蓮時說:“17年前我認識高鳳蓮,並不是因為她剪紙,而`是因為她曾多年曆任民兵連長、婦女主任、村支書,她還以科學種田而出名。她開始進民間剪紙學習班的時候,作品並不出色,極平常。可是她對這黃土高原的民俗民情的了解,不是其他作者能比的。而且傳統的觀念 在她的剪紙里都以生氣十足的形式出現:比如‘扣碗’,在她的剪刀下不是四平八穩、兩個碗上下緊扣,而是從碗里衝出一條生龍活虎的魚來。”高鳳蓮是個典型的陝北婆姨,充滿活力,她剪出來的東西也“活泛”得很,從來不那麼“安分守己”,不是威風凜凜就是“撕胳膊裂腿”。她說:“剪紙又不是肉,肉你擺動變化太大了,疼呢。剪紙任你擺來擺去,越大越好,才顯得會動呢。孩子一生出來就哭得哇哇的,就是牲靈(動物)一出世,也是朝四面八方亂動才站起來哩。”她剪的馬,四條腿像個風火輪一樣向四方旋轉,她說:“這是天馬。”
可能就是因為她這樣突出的個性,到了剪紙上,別人是能手,而她是大師。靳之林先生說:“也正是因為延川女子剪紙時候的這種隨心所欲的特點,使她們並不在意形式的逼真,而是固執地注重那其中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