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獼猴桃

中越獼猴桃

中越獼猴桃,拉丁文名:Actinidia indochinensis Merr. 獼猴桃科、獼猴桃屬大型落葉藤本;枝條幹后褐黑色,基本無毛或花期局部略被稀薄的茶褐色粉末狀短茸毛,果期禿凈,皮孔不顯著;皮孔很顯著;髓茶褐色,片層狀。葉幼時膜質,老時軟革質,卵形至橢圓形、或矩狀卵形至矩狀橢圓形,頂端鈍至鈍短尖或急尖至漸尖,通常越近基部鋸齒越小,直至全緣,上面綠色,潔凈無毛,背面被白粉或不被白粉,呈粉綠色或蒼綠色,無毛或有僅在放大鏡下方可見的星散的茶褐色顆粒狀短茸毛,生於海拔600-1300米的山地密林中。

暫無本種圖片提供。

形態特徵


中越獼猴桃
中越獼猴桃
大型落葉藤本;枝條幹后褐黑色,著花小枝長一般9-12厘米,直徑2.5-3毫米,基本無毛或花期局部略被稀薄的茶褐色粉末狀短茸毛,果期禿凈,皮孔不顯著;隔年枝直 徑一般3.5-4.5毫米,徒長枝可達9-14毫米,皮孔很顯著;髓茶褐色,片層狀。葉幼時膜質,老時軟革質,卵形至橢圓形、或矩狀卵形至矩狀橢圓形,長4-10厘米,寬3.5-5厘米,頂端鈍至鈍短尖或急尖至漸尖,基部圓形、鈍形至闊楔形,兩側基本對稱,邊緣有小鋸齒或略呈圓齒狀小鋸齒,或鋸齒極不顯著而呈微波狀,通常越近基部鋸齒越小,直至全緣,上面綠色,潔凈無毛,背面被白粉或不被白粉,呈粉綠色或蒼綠色,無毛或有僅在放大鏡下方可見的星散的茶褐色顆粒狀短茸毛,葉脈較發達,側脈5-7對,橫脈和網脈在葉片乾燥后兩面可見;葉柄長2-3厘米,有無毛隨葉背有無毛而定。花序1-3花,薄被茶褐色短茸毛,花序柄長4-9毫米,花柄長4-11毫米;苞片長條形,長1.5-2毫米;花白色,直徑7-8毫米(♂);萼片5枚,長圓形,長4-5毫米,兩面無毛;花瓣5枚,倒卵狀長圓形,長7-8毫米,花絲絲狀,長2-3毫米,花藥黃色,卵形,長1-1.5毫米;子房近球形,薄被茶褐色短茸毛。果成熟時綠褐色,禿凈,具斑點,卵珠形,長約2.5厘米,直徑2厘米;種子長約3毫米。花期3月下旬-4月上旬,果期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600-1300米的山地密林中。

分佈範圍


產廣東、廣西和雲南。越南北部也有分佈。模式標本采自越南。

主要價值


從經濟選種試種的角度考慮,本種也值得注意。

植物鑒別


本種與金花獼猴桃 A. chrysantha 極相似,其不同之處是本種葉形多為橢圓形或矩狀橢圓形,邊緣鋸齒小得多,甚至有近於全緣的;花較小,白色而非金黃色;果較小。再從分佈區看,這兩個種更像是一對姊妹種,本種分佈偏南偏西,金花獼猴桃則偏北偏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