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鎮江之戰的結果 展開

鎮江之戰

1842年發生於江蘇鎮江的戰爭

中英鴉片戰爭中的一場戰役,1842年7月21日英軍進犯鎮江,青州旗兵浴血奮戰,重創英軍。鎮江是南京的門戶,英軍集中海陸軍1.2萬餘人進攻鎮江,清軍將領海齡率領2400名守城旗兵抱著“誓死守鎮江,與城共存亡,”“寧可自殺,決不投降!”的愛國主義思想是拚死抵抗,直至犧牲。英軍軍官記載說:中國人寸土必爭。最終清軍打死打傷敵軍185人,但因力量懸殊,鎮江失守,守軍全部壯烈犧牲。鎮江軍民英勇抗英震動了當時的歐洲。恩格斯高度讚揚鎮江抗英英雄們的“勇敢和銳氣”,歌頌他們“殊死奮戰,直到最後一人”。

戰役背景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國侵略軍發動了侵華揚子江戰役,攻陷吳淞炮台后,於6月溯流而上,直逼鎮江。侵略軍來勢洶洶,兵力強大,擁有大小船艦76艘,上載海陸軍士兵1.2萬多人,炮725門。
鎮江之戰
鎮江之戰
鎮江軍則僅有旗兵1583名,后臨時從外地調集漢兵2700名駐守西南郊,戰鬥開始后沒兩天即全軍潰逃。面對強敵,鎮江軍民同仇敵愾,奮起抵禦外寇。老百姓組織了鄉勇,配合駐軍保衛家鄉。全城官紳、百姓捐銀、捐鐵、銅,興修城池、鑄造大炮、製作火筏,以備作戰。妻送夫、母教子參加保衛戰。有一朱耿氏,不僅鼓勵丈夫參戰,還教育三個兒子:“吾已恨為女子不能執干戈,衛社稷,顧復死賊手而為國辱耶?今幸三子成立,均可為國殺賊,請速與俱,以為念。若遲出,是速我死也……”。

戰役過程


英軍在進犯鎮江途中,每前進一步,均遭到了殊死抵抗。
鎮江之戰
鎮江之戰
圌山,遭炮台官兵的阻擊,迫使英軍延緩進犯的速度。7月21日,英軍開始攻城,英軍用炮火轟擊北門、西門,城破后,鎮江守軍沒有退卻,在城樓上,清軍用猛烈的炮火阻擊攻城的英軍,利用城垛為掩護,步步為營,與登上城樓的敵人肉搏,有的抱著英軍一同跳下城去。城破以後,在城內多處進行了激烈的巷戰。在副都統海齡的指揮下,我1500名官兵,同仇敵愾,用土炮鳥槍大刀長矛與擁有精良武器的7000名英軍血戰街巷,在每一寸土上與敵爭奪。在四城門均被英軍攻破后,海齡妻子為激勵丈夫與敵人血戰到底,以及表示與城共存亡的決心,竟帶著孫子一起躍入烈焰之中自盡。悲痛欲絕的海齡顧不得埋葬親人,揮淚召集殘部,要求全體將士“寧可戰死沙場,也不在侵略者面前苟活”!海齡率部與英軍“騰空街巷”作殊死一戰。在最後的關頭,他下令部下將公文紙和木柴一起堆在他的周圍,又親手點火自焚,壯烈殉國。

戰役評價


保衛鎮江城戰鬥一直延續到深夜,英軍被打死的,據英官方公布是185人,實際數字要超過多倍。貯藏船歐琴號僅下3個水兵和1個侍者,船長、官兵均斃命。英軍自己也不得不承認在鎮江遭受的損失比以往任何戰役都要慘重。道光皇帝聽說鎮江的戰況后,也感嘆愧到:“朕之滿洲官兵,深堪憫惻”。恩格斯指出:“駐防旗兵雖然不通兵法,可是決不缺乏勇敢和銳氣。這些駐防旗兵總共只有1500人,但殊死奮戰,直到最後一人……如果這些侵略者到處都遭到同樣的抵抗,他們絕到不了南京。”

戰役結果


鎮江被英軍攻陷,威逼南京。
城破后,鎮江百姓表現出了不屈的民族氣節,尤其是婦女作出了巨大的犧牲,有姓名可查的不願受辱而自殺殉國的達140多人,其中和敵格鬥被害的2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