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一桂

清代藝術畫家

鄒一桂(1686年-1772年)清代官員,畫家。字原褒,號小山,晚號二知老人,江蘇武進人(今江蘇省常州市)。雍正五年二甲第一名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官雲南道監察御史、貴州學政、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卿、禮部侍郎,官至內閣學士。擅畫花卉,學惲壽平畫法,風格清秀。曾作《百花捲》,每種賦詩,一經進呈,皇上亦賜題絕句百篇,一桂複寫一卷,恭錄御制於每種之前,而書己作於後,藏於家。著有《小山畫譜》《大雅續稿》。

人物經歷


父鄒熙森,工書畫,家藏名畫極豐。鄒一桂受家庭熏陶,年輕時除攻讀四書五經外,酷愛繪畫,其妻惲蘭溪也善繪畫。但科舉屢試不第,直到雍正五年(1727)42歲方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從此仕途亨通。歷任雲南道監察御史、貴州學政、給事中、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卿、禮部待郎,官至內閣學士。雍正十年(1732),在監察御史任內,上疏奏請嚴禁地方官媒勾結不法之徒,私自蓄養婦女,以此詐騙奸利,並給地方官以失察處分。雍正帝准其所請。雍正十三年(1735),在擔任貴州學政期間,上疏請求整治科場弊端。鄒一桂在56歲時當上了禮部給事中,他見到刑部的監獄里已經判決的犯人與還未判決的關在一起,這是有違大清法律的,給犯人有了串供機會及其他弊端。他給乾隆帝上書要求制止這一做法,得到乾隆帝的同意。乾隆七年(1742)轉任給事中時期,巡撫許容因誣陷同僚被撤職,可不久聖旨又命許容任湖北選撫,當時輿論嘩然。鄒一桂憤然上書,要求將許容撤而復出的理由詔示天下,以明賞而維國法,乾隆帝被迫收回成命。乾隆十一年(1746),在大理寺任職時辦案認真,反對草菅人命,多次糾正冤案、錯案,並對監獄管理進行整頓,上疏奏請嚴禁各監獄以非刑折磨犯人。乾隆十四年(1749),皇帝下詔各大臣舉薦深明經學而又品德高尚的儒生,鄒一桂舉薦無錫著名學者顧棟高,結果顧以第一名被取中。乾隆十九年(1754),在禮部侍郎任內,同部侍郎張開泰徇情保舉鄒一桂之子為國子監學正。事發張開泰被革職,鄒一桂被降三級留任。
鄒一桂在59歲時當上了掌管國家祭祀的太常寺少卿,監獄中的事本與他無關。但他看到獄吏們對犯人們施行了一些不符合大清律的酷刑,如“令諸囚排頭仰卧,橫穿長木,壓其手足”等等,上書乾隆帝要求嚴禁。經乾隆帝批准,廢除這些酷刑。後來,鄒一桂被升為禮部侍郎。鄒一桂在封建官場中雖有不少正直的行為,為人稱道。但他留給後人的還是他的山水畫和花卉畫。乾隆二十三年(1758),鄒一桂獲准辭職回鄉。乾隆帝南巡時,曾賜“畫禪頤壽”匾額。乾隆三十六年(1771)赴京祝皇太后壽辰,加贈尚書銜。第二年(1772)回家,卒於東昌途中,終年86歲。

清史文載


祖忠倚,順治九年一甲一名進士,官修撰,父鄒熙森。一桂,雍正五年二甲一名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十年,授雲南道監察御史,疏禁官媒蓄婦女為奸利。
乾隆七年,轉禮科給事中,疏言:“刑部諸囚已結入北監,未結羈南所。今察視監所,已未結雜收,請如例分禁。”又言:“奉命下部議諸事,科道輒於部議未上之先,攙越凟陳,請申飭。”上韙其言。湖南巡撫許容坐誣劾糧道謝濟世罷,復命署湖北巡撫。一桂與給事中陳大玠具疏論列,謂:“容狡詐欺公,僅予奪職,已邀寬典;今復任封疆,何以訓天下?乞降旨宣示臣民,俾曉然於黜陟之所以然,斯國法昭而吏治有所率循。”上為罷容。十年,遷太常寺少卿,疏言:“律載獄具全圖,鐵索鈕釒尞,俱有定式。獄官以防範為辭,匣床以束其身,鐵簫以直其項,觀音圈以攣其手足。部議禁非刑,日久復創新制,令諸囚排頭仰卧,橫穿長木,壓其手足,與匣床無異,請敕嚴禁。”從之。四遷為禮部侍郎。同部侍郎張泰開舉一桂子志伊為國子監學正,又坐徇尚書王安國、左都御史楊錫紱祀其父鄉賢,屢下部議,二十一年,左授內閣學士。二十三年,乞致仕。三十六年,詣京師祝上壽,加禮部侍郎銜,在籍食俸。三十七年,歸,卒於東昌道中。加尚書銜。
一桂畫工花卉,承惲格後為專家。嘗作百花捲,花題一詩,進上,上深賞之,為題百絕句。晚被薄譴,歸猶賦詩餞之雲。

個人成就


鄒一桂書畫作品
鄒一桂書畫作品
鄒一桂能詩善畫,尤擅工筆花卉,間作山水。山水效法宋人,花卉學惲南田,清潤秀逸,別具一格。鄒一桂是惲壽平(當時“清六家”之一)之婿,得其真傳。曾精心繪製百種花卉,每花題一詩,集成《百花捲》進呈乾隆帝,深受贊裳,乾隆帝並為《百花捲》題了百首絕句。在繪畫理論上,他認為要畫出好的作品,畫家首先必須對繪畫的對象有深入的了解。他親自培植了百餘種花卉,好細觀察它們的神態特徵,獲得真切的感性認識,因而使筆下花卉形神俱備。他的詩、畫作品有《小山詩鈔》、《大雅堂續稿》、《百花詩卷》、《小山畫譜》、《春華秋實圖》、《五君子圖》、《秋出蕭寺圖》、《芙蓉蓉圖》、《薔薇朱藤圖》、《紅桃白梨圖》|、《太古雲崗圖》《玉堂富貴圖》等傳世。
其中《小山畫譜》論花卉畫法。上卷首列“八法”、“四知”。八法是:一曰“章法”,二曰“筆法”,三曰“墨法”,四曰“設色法”,五曰“點染法”,六曰“烘暈法”,七曰“樹石法”,八曰“苔襯法”。都是選取前人之微論。四知是:一曰“知天”,二曰“知地”,三曰“知人”,四曰“知物”。此則是前人所不曾論及,為鄒一桂之獨見。八法四知之後是講各種花的畫法,共一百一十五種,花葉形色俱道。接下為取用顏色,共十一條,各詳敘其煉製之法。下卷首摘古人畫說,間或參以己意,共四十三條。后附膠礬、紙絹、畫碟、畫筆、用水諸法。最後是洋菊譜。原來,鄒一桂曾於乾隆二十一年(1756)閏九月承詔畫內廷洋菊三十六種,並蒙皇上賜題,於是恭記花之名品、形狀,撰為此譜,以志其榮遇。當時此畫譜已刊成,便附於此書之末。此書雖只兩卷,其實是自己現身說法之語。

人物作品


代表詩作

【天柱縣登樓】
喜得齊雲倚石開,不愁前路有崔嵬。
何人便說南天柱,我亦蓬山頂上來。

代表畫作

《桃花圖》
《桃花圖》
《桃花圖》
此畫中表現了桃花繁花壓枝、競相吐艷、牡丹花次第盛開的場面。畫面熱烈而秀雅。桃花以重粉點瓣,又以研製淡淡罩染,顯出千嬌百媚、欣欣向榮的姿容;牡丹卻敷以淡粉,用重粉點染邊緣,顯得晶瑩剔透、莊重典雅。整個畫面設色明凈又古艷,韻味十足,深得惲壽平之沒骨真諦。
鄒一桂最擅長的是花卉,《清史稿》稱他“畫工花卉,承渾格後為專家。嘗作《百花捲》,花題一詩,進上,上深賞之,為題百絕句”。可惜,這一百花圖和他與乾隆的百首題詩今不知藏於何處,可謂是我國畫壇上的一件珍寶,畫史上的一則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