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高抬的結果 展開
- 詞語解釋
- 起源於明朝的甘肅成縣民間藝術
高抬
起源於明朝的甘肅成縣民間藝術
成縣“高抬”是春節社火的一種表現形式,在民間被譽為“空中戲駕”,據傳起源於明朝萬曆年間。成縣歷史上曾經是富庶之地,中國歷史上幾次人口大遷徙中,山西、四川等地人口大量湧入,一些商賈大戶也來此做生意。在老縣城幾條街上,就有各行各業的商行幾十家。這些商戶逢年過節為了招徠顧客,便自發捐資裝扮“高抬”社火。成縣最著名的“高抬”社火當數城關鎮的北泉“高抬”。
高抬[成縣民間藝術]
北泉“高抬”每年演出時都由一班高抬愛好者操辦,從正月初八開始,到正月十六結束,從選演員到演出收場,自始至終,他們都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一絲不苟。
北泉“高抬”的內容豐富,從上古的三皇五帝到歷史故事、軼聞野史、傳奇故事等,無所不包。高抬表演內容多是戲劇摺子戲的某個場景,如“保皇嫂”、“庵堂認母”、“王英招親”、“挑滑車”、“滅南陳”、“金陵城”、“大戰四明山”、“破洪州”、“回荊州”等。每天出4-6抬新場景,旗鼓前導,“杠老爺”殿後,左右有扶持者,荷桿隨從,意在民俗娛樂、道德教育。
北泉“高抬”是一種集鐵工、木工、紙紮、繪畫和戲劇等為一體的綜合造型藝術。北泉“高抬”由抬芯和芯台組成,抬芯也叫平台,是由硬雜木做成,一米見方,像凳子,四條腿上固定有四個馬蹄形鐵環,用於穿兩根圓木,以抬轎的方式由四至八人抬著遊走表演,故名“高抬”。現在多把抬芯用鐵絲固定在小型拖拉機上,再在抬芯上固定一根或幾根丈余長的鐵桿,桿的頂端形成芯台。在芯台上將一兩個或多個扮演角色的孩子固定,他們身著戲劇服裝,做簡單動作或造型,在行進中表演。有時有三層,裝扮精巧,放眼望去,滿台精彩,美不勝收。
北泉“高抬”是一種立體空間造型藝術,構思奇巧,造型獨特。它取神話傳說或歷史典故中的情節,用彩條、綢布扎山水、花木、城堡或器物,偽裝鐵柱,再扎綁裝扮角色的兒童,執道具亮相扎勢,把人物烘托起來。經過高抬藝人們的巧妙構思和設計製作,用誇張的手法構成藝術形象,展現出的是栩栩如生、動感強烈的藝術場景,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和觀賞性。
北泉“高抬”富有地方特色,極具藝術個性和文化底蘊,是成縣歷史文化發展的結晶,也是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