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龍

漢語辭彙

燭龍,漢語辭彙。讀音為zhú lóng。釋義:1、古代神話中的神名。2、借指太陽。

詞語介紹


詞目:燭龍
拼音:zhú lóng
注音:ㄓㄨˊㄌㄨㄙˊ

引證解釋


1、古代神話中的神名。傳說其張目(亦有謂其駕日、銜燭或珠)能照耀天下。
《山海經·大荒北經》:“西北海之外,赤水 之北,有 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 燭龍。”
《楚辭·天問》:“日安不到,燭龍 何照?”王逸 註:“言天之西北有幽冥無日之國,有龍銜燭而照之也。”
《文選·謝惠連》:“若乃積素未虧,白日朝鮮,爛兮若 爥龍 銜燿照 崑山。”李周翰 註:“爥龍,崑山 神也,常銜爥以照。”
唐 吳筠 《遊仙》詩之十九:“燭龍 發神曜,陰野彌煥炳。”
元 張憲 《燭龍行》:“燭龍,燭龍,女(汝)居 陰山 之陰,大漠之野……虵身人面發如赭,銜珠吐光照天下。”
黃宗英 《橘》:“燭龍 啊,燭龍,你口裡含著明燭。相傳北極日月照不到,你會含燭騰空去照耀。”參閱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燭龍》。
2、借指太陽。
李邕 《日賦》:“燭龍照灼以首事,踆烏奮迅而演成。”
明 謝讜 《四喜記·喜逢甘雨》:“望長空燭龍燄消,長驅旱魃師碧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