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分
斗分
語出:《北史·儒林傳上·李業興》:“業興 乃造《九宮行棊歷》,以五百為章、四千四十為蔀,九百八十七為斗分,還以己未為元,始終相維,不復移轉,與今曆法術不同。”宋 沉括 《夢溪筆談·象數一》:“歷法步歲之法,以冬至斗建所抵,至明年冬至,所得辰刻表秒,謂之斗分。”
目錄
古四分曆經實測得歲實365又1/4日。古人划周天365又1/4度,每天日行一度,一回歸年一周天。二十八宿運行一周天仍是365又1/4度,與回歸年長度吻合。四分曆定冬至點在牽牛初度,順二十八宿序次,斗宿距度為2614。分數1/4必在斗宿度數之內。這個歲實的1/4,就叫做“斗分”。有斗分,才有四分曆法。《堯典》記“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歲實為366日是無法制定曆法的。只要測得歲實365又1/4日,用它做基礎得出朔策29又499/940。所以,懂得“斗分”就能求出朔策,就懂得什麼叫“大餘”“小餘”,也就能讀懂《史記·歷術甲子篇》,進而掌握古代四分曆法。四分曆行用到秦漢之間,出現日食在晦的天象。人們已發現歲實“斗分”大了。鄧平創八十一分法代替四分,反更粗疏,歲實竟達365.250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