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典
堯典
堯典是一個漢語辭彙,讀音為yaodian,記載了唐堯的功德、言行,是研究上古帝王唐堯的重要資料,是《尚書》篇目之一,本篇是記敘堯舜事迹的書,名叫《帝典》,舉偏以概全,又稱《堯典》。
堯和舜,相傳是我國原始社會後期的著名首領。堯名放勛,屬陶唐氏,又稱唐堯。舜名重華,屬有虞氏,又稱虞舜。典是書名,《說文》解為五帝之書。本篇是記敘堯舜事迹的書,名叫《帝典》,舉偏以概全,又稱《堯典》。本篇開始有“曰若稽古”四字,這就表明它是後代史官所追記,成書的年代不可考了。本篇晚出《孔傳》分“慎徽五典”以下為《舜典》,經前人考證,西漢伏生本原是一篇。按“慎徽五典”與上文“帝曰欽哉”文意緊密相承,不當割裂,應當依據伏生本。本篇可分七大段。第一段頌揚堯的品德和功績;第二段說明堯制定曆法節令的情況;第三段說明堯選拔官吏的情況;第四段敘述堯提拔虞舜代替自己的經過,第五段敘述舜在攝政期間的功績;第六段記敘舜任用百官的情況;第七段讚美舜畢生為國鞠躬盡瘁而死。本篇記錄了堯舜二帝的重要政績,是研究我國原始社會後期政治和思想的重要文獻。
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將遜於位,讓於虞舜,作《堯典》
曰若稽古(1)帝堯,曰放勛,欽、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於上下(2)。克明俊德,以親九族(3)。九族既睦,平章百姓(4)。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5)。
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6)。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7)。寅賓出日,平秩東作(8)。日中,星鳥,以殷仲春(9)。厥民析,鳥獸孳尾(10)。申命羲叔,宅南交,曰明都(11)。平秩南訛,敬致(12)。日永,星火(13),以正仲夏。厥民因,鳥獸希革(14)。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餞納日,平秩西成(15)。宵中,星虛(16),以殷仲秋。厥民夷(17),鳥獸毛毨(18)。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19)。平在朔易(20)。日短,星昴(21),以正仲冬。厥民隩,鳥獸鷸毛(22)。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23)。允厘百工,庶績咸熙(24)。”
帝曰:“疇咨若時登庸(25)?”放齊(26)曰:“胤子朱啟明(27)。”帝曰:“吁!嚚訟(28),可乎?”
帝曰:“疇咨若予采(29)?”歡兜(30)曰:“都!共工方鳩僝功(31)。”帝曰:“吁!靜言庸違,象恭滔天(32)。”
帝曰:“咨!四岳,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33)。下民其咨,有能俾乂(34)?”僉(35)曰:“於(36)!鯀哉。”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37)。”岳曰:“異哉!試可,乃已(38)。”帝曰,“往,欽哉!”九載,績用弗成。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巽朕位(39)?”岳曰:“否德忝帝位(40)。”曰:“明明揚側陋(41)。”師錫帝曰(42):“有鰥(43)在下,曰虞舜。”帝曰:“俞(44),予聞,如何?”岳曰:“瞽子,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奸(45)。”帝曰:“我其試哉!女於時,觀厥刑於二女(46)。”厘降二女於媯汭,嬪於虞(47)。帝曰:“欽哉!”
【題解】
堯,相傳是我國原始社會後期著名的氏族首領,名叫放勛,屬於陶唐氏,所以又稱唐堯。“典”,《說文》解釋為“大冊”,是“五帝之書”。本篇是後代史官追敘堯事迹的史書,成書年代不可考,大約在周初秦漢之間。
《堯典》記敘的禪讓帝位、公開議定百官以及用東西南北四方與春夏秋冬四時相配等,為研究我國原始社會後期的政治制度和古代思想、習慣提供了值得注意的資料。
A: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將遜於位,讓於虞舜,作《堯典》。
【註釋】
聰明:《孔疏》:"聽遠為聰,見微為明”。以耳目之聞見,喻聖人之智慧,兼知天下之事。“聰明"的意思與現代不同,不是指智力強與智慧無關。它指視覺聽覺靈敏。
文:馬融、鄭玄都認為“經緯天地謂之文”,這裡是治理天下的意思。
思:鄭玄說:“慮事通敏謂之思”。意思是果斷,有計謀。
光:充,《釋言》文。
宅:居位。見《尚書正義舜典第二》“傳”、”正義“對“使宅百揆“的釋義:使居百揆之官。《尚書正讀》:宅,宅而有之也。擁有、充滿的意思。
遜:《孔傳》:遜,遁也。退避的意思。
【譯文】
從前唐堯稱帝的時候,耳聰目明,治理天下有計謀,(充任天下之主的位置)他的光輝充滿天下。後來,他打算把帝位禪讓給虞舜。史官根據這些情況寫作了《堯典》。
B曰若稽古(1)帝堯,曰放勛,欽、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於上下(2)。克明俊德,以親九族(3)。九族既睦,平章百姓(4)。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5)。
【註釋】
曰若:又寫作越落、粵落,常用在追敘往事的開端。若,《尚書正義》解釋為:順。
稽:考察。
勛:《孔疏》中解釋為“功”。
放勛:馬融云:“放勛,堯名。”皇甫謐同。
欽:鄭玄說:敬事節用謂之欽。意思是處事敬慎並且節約用度。
欽明文思安安:馬融云:“威儀錶備謂之欽,照臨四方謂之明,經緯天地謂之文,道德純備謂之思。”
明:明察。
安安:溫和,寬容。“安安”通“晏晏”,《爾雅·釋訓》:“晏晏,溫和也。”《孔傳》:安天下之當安者。《正義》:所安者則下文“九族、百姓、萬邦”是也。
允:《經傳釋詞》:允,發語詞。
恭:恭謹。鄭玄說:不懈於位曰恭。
克:能夠。
讓:讓賢。鄭玄說:推賢尚善曰讓。
被:覆蓋。
四表:四方以外的地方。
格:到達。《孔傳》:格,至也。
俊:才智超過一般人。《說文》:俊,才幹人也。
俊德:鄭玄云:“‘俊德’,賢才兼人者。”
九族:《孔疏》:上至高祖,下及玄孫,是為九族。即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孫、曾孫、玄孫。一說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一般採用前說。
平:分辨。《史記·五帝本紀》作“便”,《史記索隱》作“辯”,《後漢書·劉愷傳》引作“辨”,鄭玄註:“辨,別也。”
章:彰明。
百姓:即百生。《孔疏》:百姓謂百官族姓。
萬邦:眾氏族。
黎:眾。
於:《尚書核詁》引高晉生說,“於”相當“以”。
時:作“是”。見《尚書正義堯典第一》“傳”、“正義”的疏。作善。
雍:和睦。
【譯文】
查考往事,堯帝名叫放勛,他處理政務敬慎節儉,明朝四方,善於治理天下,思慮通達,寬容溫和,他確實對人恭敬,能夠讓賢,他的光輝普照四方,到達天上地下。他能發揚才智美德,使家族親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後,又辨明百官的善惡。百官的善惡辨明了,又使各諸部落協調和順,(天下眾人皆變化化上,是以風俗大和)天下眾人從此也就友好和睦了。
C,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6)。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7)。寅賓出日,平秩東作(8)。日中,星鳥,以殷仲春(9)。厥民析,鳥獸孳尾(10)。申命羲叔,宅南交,曰明都(11)。平秩南訛,敬致(12)。日永,星火(13),以正仲夏。厥民因,鳥獸希革(14)。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餞納日,平秩西成(15)。宵中,星虛(16),以殷仲秋。厥民夷(17),鳥獸毛毨(18)。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19)。平在朔易(20)。日短,星昴(21),以正仲冬。厥民隩,鳥獸鷸毛(22)。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23)。允厘百工,庶績咸熙(24)。”
【註釋】
羲和:羲氏、和氏,相傳都是重黎的後代,世掌天地四時之官。馬融說:羲氏掌天官,和氏掌地官,四子掌四時。
若:順從,遵循。
昊:廣大。
歷:《爾雅·釋詁》:歷,數也。推算的意思。
象:《楚辭》王逸註:象,法也。這裡是取法的意思。
宅:居住。《爾雅·釋言》:宅,居也。
嵎夷:地名,在東海濱。
暘谷:傳說中日出的地方。《說文》:“暘,日出也。”一作湯谷。《淮南子·天文訓》:“日出於湯谷。”
寅:恭敬。《孔疏》:“寅,敬。”
賓:《史記·五帝本紀》作“道”,通“導”。《孔疏》:“賓者,主行導引,故賓為導也。”
平秩:辨別測定。《尚書核詁》:“秩,察也。《釋訓》:‘秩秩,清也。’《釋言》:‘察,清也。“是秩察誼同。”
作:《廣雅·釋詁》:“作,始也。”
日中:晝夜長短相等,指春分這一天。
星鳥:星名。南方朱雀七宿在天呈鳥形,因此稱星鳥。
殷:正,定準。
仲:一年四季,一季三個月,每季中間的那一個月稱仲。
厥:其。
析:分開。
孳尾:生育繁衍。《孔傳》:“乳化曰孳,交接曰尾。”
交:古代的地名,指交趾。《墨子·節用篇》、《韓非子·十過篇》都有“堯治天下,南撫交趾。”
訛:運動,運行。《詩·小雅·無羊》:“或寢或訛。”《毛傳》:“訛,動也。”
致:到來。《說文》:“致,送詣也。”致兼有迎送兩個相反的意思。《漢書·五帝紀》:“存問致賜。”顏師古註:“致,送至也。”
永:長。夏至這一天白晝最長。
星火:即火星。東方青龍七宿之一,夏至這一天的黃昏出現在南方。
因:《尚書集注音疏》:“因,就也。就之言就高也。《月令》:‘仲夏可以居高明。’”意思是就高地而居。
希革:希,通“稀”。革,通“革羽(這是一個字,字型檔中無此字,故打成二字。)”《玉篇》:“革羽,羽也。”希革九十羽毛稀疏。鄭玄說:“夏時鳥獸毛疏皮見。”
寅:恭敬。
餞:餞行,送行。
納日:入日,落日。
西成:太陽西落的時刻。《尚書易解》:“成,終也。”
宵中:晝夜長短相等,指秋分這一天。
星虛:星名,北方玄武七宿之一。
夷:平。這裡指回到平地居住。
毨:《玉篇》:“毨,毛更生也。”
幽都:即幽州。都與州古音相近。
在:《爾雅·釋詁》:“在,察也。”
朔:北方。
易:改易。這裡指運行。
日短:白晝時間短。
星昴:昴,星名,西方白虎七宿之一。
隩:通“奧”。《爾雅·釋宮》音義引《尚書》、《說文》:“奧,室也。”《後漢書·梁冀傳》註:“奧,深室也。”
氄:柔軟細毛。
期:一周年。
有:通“又”。
以閏月定四時:月亮繞地球運行一周,需時二十九天多。一年十二個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共計三百五十四天,比一年的實際天數少十一天多,因此必須安排閏月補足,否則四時錯亂。
允:《經義述聞》:“允,猶用也。”
厘:治。
百工:百官。
庶:眾。
熙:《爾雅·釋詁》:“熙,興也。”
【譯文】
於是命令羲氏和和氏,嚴肅謹慎的遵循天數,推算日月星辰運行的規律,制定出曆法,把天時節令告訴人們。分頭命令羲仲,居住在東方的湯谷,恭敬的迎接日出,辨別測定太陽東升的時刻。晝夜長短相等,南方朱雀七宿黃昏時出現在天的正南方,這一天定為春分。這時,人們分散在田野,鳥獸開始生育繁殖。又命令羲叔,居住在南方的交趾,辨別測定太陽往南運行的情況,恭敬的迎接太陽向南回來,白晝時間最長,東方蒼龍七宿中的火星,黃昏時出現在南方,這一天定為夏至。這時,人們住在高處,鳥獸的羽毛稀疏。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方的昧谷,恭敬的送別落日,辨別測定太陽西落的時刻。晝夜長短相等,北方玄武七宿中的虛星黃昏時出現在天的南方,這一天定為秋分。這時,人們又回到平地上居住,鳥獸換生新毛。又命令和叔,居住在北方的幽都,辨別觀察太陽往北運行情況。白晝時間最短,西方白虎七宿中的昴星黃昏時出現在正南方,這一天定為冬至。這時,人們居住在室內,鳥獸長出柔軟的細毛。堯說:“你們羲氏與和氏,一周年是三百六十六天,要用加閏月的辦法確定春夏秋冬四季來成歲。由此規定百官的職守,各種事情就都興起了。”
D,帝曰:“疇咨若時登庸?”
放齊曰:“胤子朱啟明。”
帝曰:“吁!嚚訟可乎?”
帝曰:“疇咨若予采?”
歡兜曰:“都!共工方鳩僝功。”
帝曰:“吁!靜言庸違,象恭滔天。”
帝曰:“咨!四岳,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
僉曰:“於!鯀哉。”
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
岳曰:“異哉!試可乃已。”
帝曰,“往,欽哉!”九載,績用弗成。
【註釋】
疇:《爾雅·釋詁》:“疇,誰也。”
咨:句中語氣助詞。
若:順。
登庸:升用。馬融說:“羲和為卿官,堯之末年皆以老死,庶績多闕,故求賢順四時之職,欲用以代羲和。”
放齊:人名,堯帝的臣。
胤:後嗣。
朱:堯帝的兒子丹朱。
啟明:開明,指明白政事。
嚚: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
訟:《說文》:“爭也。”
若:善。
采:事。“采”與“事”通。
歡兜:堯帝的臣,四凶之一。
都:語氣詞,表示讚美語氣。
共工:堯帝的臣,四凶之一。
方:通“旁”,普遍的意思。
鳩:通“糾”,聚集的意思。
僝;:馬融說:“具也。”
靜言:“靜”又寫作“靖”。靜言就是巧言。《漢書·翟義傳》:“靜言令色”即《論語·學而》的“巧言令色”。
象恭:外表好像恭敬。
滔:通“慆”,怠慢的意思。《詩·大雅·盪》:“天降滔德,女興是力。”《毛傳》:“滔,慢也。”
湯湯:水流動的樣子。
割:通“害”。
蕩蕩:廣大的樣子。
懷:包圍。
襄:上。
浩浩:水勢遠大的樣子。
滔天:高浪接天,誇張的形容波浪的高大。
俾:使。
乂:治理。
鯀:人名,堯帝的大臣,夏禹的父親。
咈:違背的意思。
方命:鄭玄說:“方,放。謂放棄教命。”
圮:毀壞。《爾雅·釋詁》:“圮,毀也。”
族:族類。
試可乃已:《尚書集注音疏》:“試、已,皆用也。言用之可乃用爾。”
欽:敬。
【譯文】
堯帝說:“誰能順應天時被提升任用呢?”
放齊說:“您的兒子丹朱很開明。”
堯帝說:“唉,他說話虛妄,又好爭辯,可以嗎?”
堯帝說:“誰善於處理政務呢?”
歡兜說:“呵呵,共工在廣泛聚集人力,已經具有成效了。”
堯帝說:“哼!他花言巧語,陽奉陰違,貌似恭謙,其實對老天也輕慢不敬。”
堯帝說:“哎,四方諸侯之長!滔滔洪水到處危害人們,水勢奔騰包圍了山嶺,淹上高崗,浩浩蕩蕩,濁浪接天。臣民百姓都在嘆息,有能使洪水得到治理的人嗎?”
人們都說:“啊!鯀吧!”
堯帝說:“哦,他違背人意,不服從命令,危害族人。”
四方諸侯之長說:“不是這樣吧!試試,不行就算了。”
堯帝說:“去吧!鯀!可要謹慎啊!”過了九年,鯀沒有取得成效。
(以上是第三段,記敘堯帝審慎的選賢任能的情況。)
E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巽朕位(39)?”岳曰:“否德忝帝位(40)。”曰:“明明揚側陋(41)。”師錫帝曰(42):“有鰥(43)在下,曰虞舜。”帝曰:“俞(44),予聞,如何?”岳曰:“瞽子,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奸(45)。”帝曰:“我其試哉!女於時,觀厥刑於二女(46)。”厘降二女於媯汭,嬪於虞(47)。帝曰:“欽哉!”
【註釋】
庸命:用命,用天命。
巽:履行。《史記·五帝本紀》作“踐”,履也。
否:鄙陋。《史記·五帝本紀》作鄙。
忝:辱,不配的意思。
明明:明察賢明的人。前一個“明”,動詞,后一個“明”,指賢明的人。
揚:推舉。
錫:賜。這裡指賜言,意思是提出意見。
鰥:方孝岳《尚書今語》根據《爾雅·釋詁》:“鰥,病也。”稱舜為“鰥”,意思是疾苦之人。
俞:表示肯定意義的應對副詞。《史記·五帝本紀》作“然”。
瞽:瞎子。這裡指舜的父親樂官瞽瞍。
烝烝:厚美。《詩·魯頌·泮水》:“烝烝皇皇,不吳不揚。”《毛傳》:“烝烝,厚也。”《詩·大雅·文王有聲》:“文王烝哉。”《韓詩》:“烝,美也。”
格:至。
奸:邪惡。
女:動詞。把女兒嫁給別人。
時:通“是”,代詞。這裡指舜。
厥:其。
刑:法則。《詩·大雅·思齊》:“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毛傳》:“刑,法也。”
二女: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
厘:飭,命令。
媯:水名。
汭:河流彎曲的地方。
嬪:婦。這裡是嫁人為婦。
【譯文】
堯帝說:“四方諸侯之長,我在位七十年,你們誰能順應天命,取代我的帝位?”
四方諸侯之長說:“我們德行鄙陋,不配取代帝位。”
堯帝說:“可以明察貴戚中的賢良,也可以推舉地位卑微的賢良嘛。”
眾人提議說:“在下面有一個窮困的平民百姓,名叫虞舜。”
堯帝說:“是的,我也曾經聽說過,這個人怎麼樣呢?”
四方諸侯之長回答說:“他是樂官瞽瞍的兒子。他的父親心術不正派,後母說話不忠誠,弟弟傲慢不友好,而舜能同他們和諧相處。他以孝行美德感化他們,又加強自身修養,不流於邪惡。”
堯帝說:“讓我試試吧!我要把兩個女兒嫁給舜,從我兩個女兒那裡觀察舜的德行。”於是命令兩個女兒下到媯水的轉彎處,嫁給虞舜。
堯帝說:“嚴肅謹慎的處理政務吧!”
(以上是第四段,記敘議定和考察帝位繼承人的情況。)
1.查考往事,帝堯名叫放勛,他恭敬節儉,明察四方,善理天下,道德純備,溫和寬容。他忠實不懈,又能讓賢,光輝普照四方,思慮至於天地。他能發揚大德,使家族親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後,又辨明其他各族的政事。眾族的政事辨明了,又協調萬邦諸侯,天下眾民因此也就相遞變化友好和睦起來。
2.(他)於是命令羲氏與和氏,敬慎地遵循天數,推算日月星辰運行的規律,制定出曆法,敬慎地把天時節令告訴人們。分別命令羲仲,住在東方的暘谷,恭敬地迎接日出,辨別測定太陽東升的時刻。晝夜長短相等,南方朱雀七宿黃昏時出現在天的正南方,依據這些確定仲春時節。這時,人們分散在田野,鳥獸開始生育繁殖。又命令羲叔,住在南方的交趾,辨別測定太陽往南運行的情況,恭敬地迎接太陽向南回來。白晝時間最長,東方蒼龍七宿中的火星黃昏時出現在南方,依據這些確定仲夏時節。這時,人們住在高處,鳥獸的羽毛稀疏。又命令和仲,住在西方的昧谷,恭敬地送別落日,辨別測定太陽西落的時刻。晝夜長短相等,北方玄武七宿中的虛星黃昏時出現在天的正南方,依據這些確定仲秋時節。這時,人們又回到平地上居住,鳥獸換生新毛。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的幽都,辨別觀察太陽往北運行的情況。白晝時間最短,西方白虎七宿中的昴星黃昏時出現在正南方,依據這些確定仲冬時節。這時,人們住在室內,鳥獸長出了柔軟的細毛。堯說:“啊!你們羲氏與和氏啊,一周年是三百六十六天,要用加閏月的辦法確定春夏秋冬四季而成一歲。由此規定百官的事務,許多事情就都興辦起來。”
3.堯帝說:“善治四時之職的是誰啊?我要提升任用他。”放齊說:“您的兒子丹朱很開明。”堯帝說:“唉!他說話虛妄,又好爭辯,可以嗎?”堯帝說:“善於處理我們政務的是誰呢?”驩兜說:“啊!共工防救水災已具有成效啊。”堯帝說:“唉!他花言巧語,陽奉陰違,貌似恭謹,而氣焰很高。”堯帝說:“啊!四方諸侯之長!滔滔的洪水普遍危害人們,水勢奔騰包圍了山嶺,淹沒了丘陵,浩浩蕩蕩,瀰漫接天。臣民百姓都在嘆息,有能使洪水得到治理的嗎?”人們都說:“啊!鯀吧。”堯帝說:“唉!他違背人意,不服從命令,危害族人。”四方諸侯之長說:“起用吧!試試可以,就用他。”堯帝說:“去吧,鯀!要謹慎啊!”過了九年,成效不好。
4.堯帝說:“啊!四方諸侯之長!我在位七十年,你們能用我之命,升任我的帝位吧!”四方諸侯之長說:“我們德行鄙陋,不配升任帝位。”堯帝說:“可以明察貴戚,也可以推舉地位低微的人。”眾人提議說:“在下面有一個窮困的人,名叫虞舜。”堯帝說:“是的,我也聽說過,這個人怎麼樣呢?”四方諸侯之長回答說:“他是樂官瞽叟的兒子。他的父親心術不正,後母說話不誠,弟弟象傲慢不友好,而舜能同他們和諧相處。因他的孝心醇厚,治理國務不至於壞吧!”堯帝說:“我試試吧!把我的兩個女兒嫁給舜,從兩個女兒那裡觀察舜的德行。”於是命令兩個女兒下到媯水灣,嫁給虞舜。堯帝說:“敬慎地處理政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