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殘猶有傲霜枝
出自北宋蘇軾《贈劉景文》的七絕詩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正是橙黃橘綠時。
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緻你一定要記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啊。
傲霜:不怕霜凍,堅強不屈。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這兩句寫景,景中寓意。“荷”多比喻君子,而時值歲尾,荷枯葉盡,正以喻君子生不逢時,難免潦倒失路;菊常以喻晚節,而景文晚年並無虧缺,猶有凌霜傲雪之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這兩句議景,揭示贈詩目的。一般來講,人到暮年,加上一生失意,難免消沉頹唐,但對於讀書人,尤其是對有理想、有抱負的讀書人,又未嘗不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所以,詩人以“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兩句,對友人譐譐囑咐,勖勉有加,言辭懇切,感人至深。作者從花寫到枝,從枝葉寫到果實,說明冬景雖然蕭瑟冷落,但也有碩果累累、成熟豐收的一面。詩人這樣寫,是用來比喻人到壯年,甚至晚年,雖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為的黃金階段,勉勵友人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詩人的高明之處在於,他不是簡單地寫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將描寫的筆觸伸向了荷葉和菊枝。終荷花之一生,荷葉都是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蘇軾用擎雨無蓋說荷敗凈盡真可謂曲筆傳神!同樣,菊之所以被譽為霜下之傑,不僅因為它蕊寒香冷,姿懷貞秀,還因為它有挺拔勁節的枝幹。花殘了,枝還能傲霜獨立,才能充分體現它孤標傲世的品格。詩人的觀察可謂細緻矣,詩人把握事物本質的能力亦可謂強矣!這兩句字、面相對,內容相連,是謂“流水對”。“已無”、“猶有”,一氣呵成,寫出二花之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