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吧長談

酒吧長談

《酒吧長談》是秘魯作家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的作品。這是一部反映1948—1956年奧德利亞將軍獨裁時期的秘魯社會現象的作品。《酒吧長談》全書共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人物,提出線索,主要集中在聖地亞哥大學生活中所發生的事。第二部主要是通過阿瑪莉婭的眼晴所看到的卡約·貝爾穆德斯的各種醜行和罪惡活動。第三部描述了聖地亞哥在報社中的記者生涯,纓斯的被害、軍人謀反和阿列基帕事件。第四部是安布羅修向妓女凱姐陳述自己同費爾民·薩瓦拉的關係。

作品簡介


故事發生在秘魯1948—1956年奧德利亞獨裁統治期間。出身大資產階級的聖地亞哥·薩瓦拉(朋友們都稱他為小薩,他有時也稱自己為小薩)中學畢業后違抗父命未去投考貴族他的天主教大學,而是根據自己的意願進了聖馬可大學。聖馬可大學是所國立的平民化學校,學校里思想活躍,是各派政治力量的鬥爭場所,在學習期間他結識了共產黨的地下黨員,加入了共產黨的外圍組織讀書會,參加了共產黨的秘密組織“卡魏德”的各種活動。在此期間他還愛上了同學阿伊達,但女友卻彼另一男同學哈柯沃施用計謀奪走。
另一方面,由於對一些問題想不通,如文學創作上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這一提法,最後並未申請加入共產黨。但仍照樣參加各種活動。有一次,“卡魏德”秘密集會研究聖馬可大學聲援電車工人罷工的鬥爭失敗后的對策,在這次集會上全體人員被捕。其父費爾民·薩瓦拉在經濟上擁有根雄厚的勢力,與全國壟斷資產階級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政治上頗有影響,能夠左右秘魯的政局,正是他支持,奧德利亞的政變。但在當時他同以內政部長卡約·貝爾穆德斯為代表的當局有著深刻的矛盾。兒子被捕,他不得不屈尊向卡約·貝爾穆德斯求情,將兒子保釋出獄。在一起回家的路上,費爾民·薩瓦拉打了兒子一記耳光。聖地亞哥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傷害,再加上愛情上的失敗,政治上的幻滅,他感到萬念俱灰,乃於次日清晨,隻身離家出走。后經過其伯父克洛多米羅的介紹在《紀事》報社當了一名碌碌無為的記者,並從此割斷了與共產黨的聯繫。在一次採訪一個兇殺案的過程中,他發現被害者是一名歌女,而兇手則是自己父親的司機,安布羅修。
歌女名叫奧登希奴,藝名纓斯,曾紅極一時,后被卡約,貝爾穆德斯看中,蓄為情婦。卡約·貝爾穆德斯是欽恰一個高利賃者的兒子,青年時代是個浪蕩哥兒,劫持了賣午奶女人的女兒羅莎,並與之結為夫婦,從此與父親斷絕了往來。父死後,他在欽恰與當地莊園主做買賣拖拉機的生意。奧德利亞政變上台後,其中學同學埃斯皮納因在政變中有功,當上了內政部長,並推薦他做了內政部辦公廳主任。後來埃斯皮納因參加了謀反活動彼解職,他又爬上了內政部長的寶座。曾為其搶親出過力的安布羅修前來投靠,被收留充當其汽車司機兼保鏢。奧德利亞的統治都是通過卡約·貝爾穆德斯進行的。在他的統治下整個秘魯變成了一座大監獄,他豢養打手,有著自己的“團體、特務滿天飛。是他鎮壓了密謀反對奧德利亞的軍官;是他逮捕、監禁和放逐了許多進步人士;是他宣布阿普臘和共產黨為非法政黨。這個人生活腐化墮落,他利用職權向娛樂場所收取“月錢”,他拋棄結髮妻子,在利馬營養情婦謬斯,還想染指他人妻女,是個典型的色情狂。
最後,由於各反對黨組織的聯合黨在秘魯第二大城市阿列基帕舉行示威遊行,卡約·貝爾穆德斯鎮壓未逞,奧德利亞才拋車保帥將他解職,他則甩下繆斯攜款逃往國外。縷斯迫於生計,重操舊業,但人老珠黃,每況愈下。結交了一個叫做盧卡斯的花花公子,此人又把她偷盜一空逃往墨西哥。繆斯為了籌措去墨西哥的旅費去尋找盧卡斯,乃向費爾民·薩瓦拉進行敲詐勒索。原來費爾民·薩瓦拉也是風月場中的老手,在娛樂場所被稱作“金球”,且有龍陽之癖。在與卡約·貝爾穆德斯的交往過程中對其司機兼保鏢安布羅修表現了極大的興趣,卡約·貝爾穆德斯役其所好,把安布羅修轉讓給費爾民·薩瓦拉。潦倒的繆斯即以此相威脅,向費爾民·薩瓦拉進行訛詐。安布羅修是個有奶便是娘的人,早在為卡約·貝爾穆德斯當保鑲的時候,就幹了不少壞事,如強迫貧民區居民參加紀念政變周年的廣場集會,為卡約·貝爾穆德斯向各妓院收取“月錢”等。在為費爾民開車期間,由於滿足了他的獸慾,受到很好的待遇,感激涕零,他見到費爾民、薩瓦拉受到訛詐,遂起殺意。一日闖進罷斯家,連捅數刀,將纓斯殺死。事後攜其在繆斯家作傭人的情人阿瑪莉嫵及女兒逃往普卡爾帕。此案由於涉及利馬社會的上層人物,調查工作乃被擱置,案子不了了之。
聖地亞哥·薩瓦拉內心也想同父親和解,但通過調查此兇殺案,他發現了父親原來是個外表道貌岸然,內里男盜女娼的人,更加鄙視其人,毅然拒絕其父提出的讓他返家居住的要求,繼續干著單調無聊的記者工作。後來在一次外出採訪時,發生了車禍,聖地亞哥受了重傷,住院治療期間結識了女護士安娜,並與之結為夫婦。婚後他帶安娜回家看望父母,母親看不起安娜的出身,對她極為冷淡,這使安娜極為難堪,聖地亞哥憤然攜妻離去。從此更加堅定了與家庭割斷一切聯繫的決心,甚至連妹妹的婚禮也拒絕參加,不久,其父費爾民·薩瓦拉病逝,他在同哥哥奇斯帕斯的一次談話中也拒絕了他份內的遺產。一日,聖地亞哥從報社回家,見安娜在哭,原來,安娜在去買醋的時候,所攜帶的愛犬被捕狗人搶去。聖地亞哥吃了飯一口氣趕到狗場與負責人理論。在尋找失犬的時候,他與安市羅修相遇了。原來安布羅修在普卡爾帕與人合夥開了一個汽車運輸公司,後來上當受騙,失去了所有的投資。阿瑪莉婭也死於難產。於是安布羅修遂起報仇之心,偷了其合伙人的汽車,隨便賣了幾個錢,就隻身一人回到了利馬。在利馬生怕盜車之事暴露,到處流浪,后經明友介紹進狗場作了臨時工。二人相遇后,來到一家名叫“大教堂”的酒吧,飲酒長談,回憶往事,不勝感慨。整個故事就是在二人長達四小時的談話中敘述出來的。

創作背景


《酒吧長談》反映的是1948—1956年間軍事寡頭奧德利亞統治時期的秘魯社會生活。 《酒吧長談》小說描述了獨裁統治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奧德利亞時期被作者處理成背景,這其中主要的原因在於作者關注的並不僅僅是那一時期的某個人物,而是那一時期的獨裁統治對人們生活的長久影響,顯出由獨裁政權造成的腐敗空氣對整個社會網路的腐蝕程度。

角色介紹


聖地亞哥·薩瓦拉
他出生於大資產階級家庭,最初生活放蕩,但當他違背父母的意願進了較平民化的國立大學以後,受到進步勢力的影響,參加了一些革命活動,曾被政府當局逮捕,然而他雖不滿現實,有正義感,卻沒有明確堅定的信仰,結果一事無成。
卡約·貝爾穆德斯
他本是個商人,奧德利亞上台後,他靠著各種機緣青雲直上,最後當上內政部長,是一個生活腐化、殘暴無情的劊子手。
費爾民·薩瓦拉
他是聖地亞哥的父親,是秘魯大資產階級的藝術典型,狡猾、陰險、野心勃勃。奧德利亞上台時,他是狂熱的支持者,但後來又參與發動了最終導致奧德利亞下台的騷亂。
安布羅修
他出生貧寒,先是投靠貝爾穆德斯,后又效忠費爾民,是個誰給錢就為誰賣力的幫凶和可憐蟲,後來在利馬的狗場以捕狗打狗為生。從結構上說,他是小說中勾聯各條線索的一個關鍵性人物。
阿瑪莉婭
她原是費爾民家的女僕,一度是安布羅修的情人、她被主人辭退後備受折磨,後來到貝爾穆德斯蓄養的高級妓女“繆斯”的宅邸中當傭人並和安布羅修重歸於好。她是貝爾穆德斯醜惡生活的見證人,後者被撤去部長職務以後,拋棄“繆斯”離國出走,處於困境的“繆斯”對費爾民進行要挾,於是安布羅斯殺死“繆斯”,帶上阿瑪莉亞逃離利馬。她後來因難產死去。

作品鑒賞


主題思想

《酒吧長談》的主題思想即反對獨裁統治。故事發生在秘魯1948—1956年奧德利亞獨裁統治期間。小說揭露了當時尖銳的社會矛盾,描繪了廣闊的歷史畫面。這部作品十分真實地還原了獨裁政府期間利馬和秘魯的社會現實:各階層間的貧富差距分化嚴重;種族歧視的魅影若隱若現;政府官員驕奢淫逸、殘暴專橫;資本家和中產階級大多視利益和金錢為唯一奮鬥目標。出現在作品中的70多個人物,涉及從部長、將軍,到流氓、妓女的各個階層。在黑暗時代的獨裁統治下,被席捲的日常生活、愛情和夢想一一浮現。

敘事模式

一、對話波推動情節發展
從宏觀角度來看,《酒吧長談》由一組主對話、三組次對話、數量眾多的直接對話構成。主對話即聖地亞哥和安布羅修在酒吧的對話,小說以此開頭,以此收尾,貫穿始終,在各章節中若隱若現,其他對話都是以此為波源產生的。三組次對話分別是安布羅修和費爾民的對話,交代了奧德利亞政權中的重要人物卡約的出身及當權后的政治陰謀和腐化生活;聖地亞哥和同事卡利托斯的對話,涉及知識分子的理想與追求、彷徨與失意;安布羅修與凱達的對話,透露了他與費爾民的隱秘的特殊關係。此外,各章節又由若干人物的直接對話及人物的回想構成。總之,作者主要使用人物的對話和想象來推展情節,儘力達到客觀敘事的效果。從微觀角度上看,對話使用的第一個特點是避繁就簡,省去“某某說”這樣傳統的對話啟動方式。
例如第一部第四章中,聖地亞哥回想他和阿伊達初相識時你一句我一句地相互了解。又如第三部第三章中,阿瑪利亞產後得知繆斯被殺的噩耗,而自己又有可能被警察調查審問,她又驚又怕,與愛人安布羅修你一言我一語地傾訴。因為對話雙方很明確,所以這種敘事方式不會產生誤解,省去提示語,節約了筆墨,也可以使情節發展更流暢簡潔。第二個特點是省略部分對話,推動情節跳躍式發展。
例如第三部第四章,安布羅修殺了繆斯后找魯多維柯幫他逃亡:“進來,兄弟,我要告訴你一個好消息,”魯多維柯說道,“你先猜猜,安布羅修。”“我不是想搶她,魯多維柯,”安布羅修說道,“也不是為了別的,我為什麼這麼干你就別問了,兄弟,我不會對你講的。你幫不幫我這個忙吧?”“我被列入正式編製了。”魯多維柯說道,“你趕快去買瓶酒來,什麼酒都行,偷偷地帶進來,安布羅修。”“不是他叫我乾的,他根本不知道。”安布羅修說道,“你只要知道這一點就行了,反正是我殺死她的,是我自己想出來的。他本來想給她錢讓她去墨西哥,他一直受那個女人的訛詐。你幫不幫我忙?”兩個人的對話看似前言不搭后語,各自說的是兩件事。但實際上,在安布羅修的話語中,使用了第三人稱“她”和“他”,“你就別問了”這樣的字眼說明魯多維柯知道安布羅修說的是誰、什麼事,並做了答話,是作者把他的話省略了。這樣半遮半掩的寫作方法,設足了懸念。
二、影視藝術技巧呈現立體效果
為了能在讀者頭腦中建立起立體的形象,結構現實主義作家們借鑒了影視藝術的表現手法。略薩在《酒吧長談》中巧妙地使用了畫外音、鏡頭切換和閃回剪輯等技巧,使故事讀起來有可聽可看、可感可知的效果。首先,作者使用電影畫外音或者戲劇旁白的手法敘事。例如,第一部第十章中,聖地亞哥搞革命被捕,堂費爾民去找貝爾穆德斯放人:“我兒子不能再關在這裡了,他不是罪犯。”卡利托斯,我爸爸抑制不住了,他一拍桌子,提高了聲音,“從一開始我就是政府的朋友,也反對前政府,現政府欠我的人情,我這就去找總統。”另有一處比較特別的例子,聖地亞哥和他未來的妹夫波佩耶在冰淇林店商量如何捉弄女僕阿瑪莉亞,這時他們身邊桌子上的一對男女站了起來。安布羅修指著女的說:那是個夜蝴蝶,成天到“大教堂”來拉客。你怎麼知道那女的是妓女?這樣的敘事手法在文中很常見,就如同對話雙方在觀看一部影片,邊看邊談論,把讀者也帶到現場,和當事人一起觀看他們自己的故事。如果不理解這一點,讀起來就會很費解了。
其次,通過鏡頭切換,直接帶讀者去對話中提到的現場,拉近讀者與人物的距離。例如第一部第二章中,波佩耶和家人談論他的好友聖地亞哥時,插入了聖地亞哥父母的對話。在第一場景中,波佩耶的母親談論對聖地亞哥的看法,並提出是他母親這麼說的。鏡頭直接切換到聖地亞哥父母當時的對話,出現第二場景。然後又切換到聖地亞哥和安布羅修的對話,給第一場景加了畫外音,介紹了波佩耶的身份。這樣,三個鏡頭連續轉換,使讀者身臨其境。另有一例鏡頭切換,赤裸裸地揭露了卡約醜惡的一面,淋漓盡致地達到了諷刺效果。在第二部第七章,卡約到卡哈馬爾卡俱樂部參加關於安排總統訪問事宜的會議。在這樣有眾多高層人物參加、氣氛嚴肅的會議上,卡約這麼個衣冠楚楚的要員在見到參議員埃萊迪亞時,卻笑了:沒準兒埃萊迪亞太太也在這兒呢。在與會者講話中穿插著他想象這位太太搞同性戀的隱私畫面。這種鏡頭切換展現了卡約道貌岸然的形象和陰暗無恥的惡習。
再次,採用閃回剪輯的方式推動情節發展。作者打破按時間順序敘事的傳統模式,把讀者感興趣的結果先透露出來,回過頭再慢慢鋪開情節揭露真相。可謂先果后因,反而更能吸引讀者讀下去。例如,在第一部第一章中,聖地亞哥想:那時我十七八歲,現在我都三十歲了。第二章鏡頭便轉向他還未上大學的那個時期。聖地亞哥和安布羅修的談話,穿插在其他對話當中,時不時透露後來發生的事情。偶爾出現的費爾民對安布羅修的斥責,提醒讀者後來發生了一件與兩人有關的大事。這種表現手法如同把一個故事分割成若干片段,重新剪輯編排,以新的敘事模式呈現。一部優秀的影片是與出色的剪輯師分不開的,略薩就是這樣的剪輯高手。
三全方位視點逐層解開懸念敘述中的視點表示的是一個人與動作有某種聯繫,他可能是旁觀者,也可能是參與者。通常來說,敘述有兩種視點:第一人稱視點和第三人稱視點。其中第三人稱視點有兩種:一種是集中視點,一種是全方位視點。全方位視點指作者可以敘述某個動作的一個或所有方面,他可以進入這個動作中任何或所有人物的頭腦之中,他的眼光可以掃掠動作的整個場面。用這種形式進行想象敘述,對可能看到的或敘述的東西就沒有了限制。所有人物的最私密的行為和思想或感情都可能被敘述,因為作者具有創造一切的權利。
《酒吧長談》雖然選材於作者生活的城市和親身經歷,而且主人公聖地亞哥也不能說沒有作者本人的影子,但是為了增強敘事的客觀性和全面性,作者仍選擇了全方位視點的第三人稱敘事方式。全方位的視點給了作者很大的發揮空間,它的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故事的很多情節是在人物的回想中展開的,又通過對人物的思想感情、內心活動的描述折射出其他人物的特徵。其二,寫作視角從不同人物介入,並不總是集中在主人公身上。例如,第一部第二章出乎意料地從對波佩耶的描述開始,而不是主人公聖地亞哥。作者通過波佩耶側面介紹聖地亞哥的性格和出身,通過阿瑪莉亞見證費爾民、卡約、安布羅修及繆斯等人的命運沉浮,最後通過凱妲看到卡約的醜陋,聽到安布羅修不可告人的秘密。懸念在全方位視點的敘事方式中逐層解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小說結尾部分的人稱轉換處理。安布羅修回憶回到家鄉欽恰的情景,滄海桑田,物是人非。城市本身沒有太大的變化,而人的心境卻大不同了。作者用第三人稱細描了經歷無數滄桑的落魄之人的複雜心理。接著轉向第一人稱,回到現實安布羅修同聖地亞哥的對話,好似電影中的尾聲部分。人稱的轉換既是敘事結構的需要,也是小說點睛之筆。兩個處於不同階層的人都說自己“倒了霉”,他們何嘗不都是這個時代的受害者。

作品評價


詭譎瑰奇的小說技法與豐富多樣而深刻的內容為他帶來“結構寫實主義大師”的稱號。

作者簡介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Mario Vargas Llosa),1936年3月28日生於秘魯南部亞雷基帕市,秘魯詩人、作家。1953年進入秘魯國立聖馬爾科斯大學雙主修文學與法律,1957年入同校語言學研究所做研究生。 201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作品有:《略薩全集》、《城市與狗》、《綠房子》、《酒吧長談》、《潘上尉與勞軍女郎》、《胡利婭姨媽與作家》、《世界末日之戰》、《狂人瑪依塔》、《水中魚》、《首領們替白郎蒂郎下戰書》、《利圖馬在安第斯山》、《頂風破浪》、《塔克納小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