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剛

清華大學副校長

彭剛,男,出生於1969年,現任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歷史系教授,北京大學法學學士,清華大學歷史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博士,現任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

曾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北京市“新世紀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等,獲評“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清華大學“學術新人”獎等。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時間院校專業學位
1986-9—1990-7北京大學學士
1990-9—1993-3清華大學碩士
1995-9—1998-7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

工作經歷

2012年7月任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
2017年5月任副教務長、教務處處長。
2018年6月任文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11月任校長助理。
2019年9月任清華大學副校長。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論文
1、《保守與激進──柏克的法國革命觀》(上)《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2期。
2、《保守與激進──柏克的法國革命觀》(下)《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3期。
3、《歷史與自由──對克羅齊歷史哲學一個側面的考察》《史學理論研究》,1998年第3期。
4、《評克羅齊的歷史與哲學同一說》《哲學研究》1998年第9期。
5、《因果、目的與歷史——對克羅齊歷史哲學一個側面的考察》《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3期。
6、《克羅齊歷史哲學二題》《江海學刊》1999年第1期。
7、《克羅齊與歷史主義》《史學理論研究》1999年第3期。
8、《施特勞斯的魔眼》《讀書》2003年第7期。
9、《後現代主義與歷史學》(劉北成、張耕華、彭剛、趙立行、郭艷君)《史學理論研究》2004年第2期。
10、《歷史地理解思想——對斯金納有關思想史研究的理論反思的考察》丁耘、陳新主編:《思想史研究·第1卷·思想史的元問題》,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
11、《敘事、虛構與歷史——海登·懷特與當代西方歷史哲學的轉型》《歷史研究》2006年第3期。
12、《過去是一個神奇之地——海登·懷特訪談錄》(海登·懷特、埃娃·多曼斯卡著,彭剛譯)《學術研究》2007年第8期。
13、《美學與科學無法分離——阿瑟·丹圖訪談錄》(阿瑟·丹圖、埃娃·多曼斯卡著,彭剛譯)《學術研究》2007年第10期。
14、《呵呵勛爵與歷史文本的遊戲》《讀書》2008年第7期。
15、《相對主義、敘事主義與歷史學客觀性問題》《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6期。
16、《從“敘事實體”到“歷史經驗”——由安克斯密特看當代西方史學理論的新趨向》《歷史研究》2009年第1期。
17、《後現代視野之下的沃爾什——重讀〈歷史哲學導論〉》《史學史研究》2009年第2期。
18、《被漫畫化的後現代史學》《書城》2009年第10期。
19、《對敘事主義史學理論的幾點辨析》《史學理論研究》2010年第1期。
20、《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20世紀西方史學理論視野下的考察》《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2期。
21、《建設中國史學理論耕耘者的精神家園》(馬寶珠、徐浩、張越、彭衛、彭剛)《史學理論研究》2010年第3期。
22、《當代西方史學理論中的安克斯密特》《史學理論研》2011年第3期。
23、《歷史理性與歷史感》《學術研究》2012年第12期。
專著
《精神、自由與歷史:克羅齊歷史哲學研究》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
《敘事的轉向:當代西方史學理論的考察》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
中國古代哲學批評史》(英文本,何兆武、彭剛著)新世界出版社,2009年10月。
[美]列奧·施特勞斯著:《自然權利與歷史》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年1月。
[美]卡爾·貝克爾著:《論〈獨立宣言〉——政治思想史研究》原附於卡爾·貝克爾著,何兆武譯:《18世紀哲學家的天城》,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1月,第155-349頁;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
[英]瑪麗亞·露西婭·帕拉蕾絲-伯克編:《新史學:自白與對話》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
[波蘭]埃娃·多曼斯卡編:《邂逅:後現代主義之後的歷史哲學》北京大學出版,2007年12月。
英]埃德蒙·柏克著:《法國大革命反思》(何兆武、許振洲、彭剛譯)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6年;《法國革命論》,商務印書館,1998年8月。
[美]塔爾科特·帕森斯著:《社會行動的結構》(張明德、夏遇南、彭剛譯)譯林出版社,2003年12月。
[美]格奧爾格·G·伊格爾斯著:《德國的歷史觀》(彭剛、顧杭譯)譯林出版社,2006年2月。

獲得榮譽


時間獎項全稱具體獎項獲獎作品頒獎機構
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教育部
新世紀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北京市
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
學術新人清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