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楊禹的結果 展開
- 中央電視台特約評論員
- 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
楊禹
中央電視台特約評論員
楊禹
從1993年起,他在北京人民廣播電台交通台主持多檔節目,是“北京廣播獎”得主。1993年12月18日北京交通台開播當天,他主持了傍晚6點到7點的時段。從1996年至2010年初,他在《中國經濟導報》社先後擔任新聞部記者、科技社會部副主任、新聞中心副主任、新聞中心主任,在每一個崗位上都恪盡職守,取得了的成績。
1997年長江三峽截流前夕,他在截流最前沿采寫了大量生動的現場報道;他還跋涉上千里,深入三峽庫區移民點進行了十幾天的調查採訪。1998年長江大水之際,他奔赴湖北抗洪一線,從荊州、公安、牌洲灣等洪水重災區發回報道。世紀之交,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重大轉折,各種複雜的社會經濟矛盾逐漸凸顯。那期間,楊禹曾就上海紡織業結構調整、大批員工面臨下崗再就業等焦點問題展開深入調查採訪;對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特別是高技術產業化進程進行了深入採訪。
2003年以來,我國宏觀經濟形勢日趨複雜,宏觀調控難度進一步加大。楊禹直接採訪、撰寫了大量涉及宏觀調控焦點問題、經濟社會發展難點問題的消息、綜述、訪談和評論。主持報社新聞中心工作以後的近十年間,由於報社編輯部門實行采編合一的工作組織方式,楊禹實際上既是新聞採訪的策劃者、組織者,也是新聞編輯的組織和實施者。面對這副具有雙重責任和壓力的擔子,楊禹迎難而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十年如一日,堅守在從選題策劃到採訪組織,從協調處理稿件到值班簽版的全過程。
楊禹
在選題策劃中,他總能超前謀划,以敏銳的新聞判斷力和對經濟形勢的準確把握,主持設計報社階段性的宏觀經濟報道方向和選題。在採訪組織中,他發揮自己在一線新聞採訪中積累的經驗,以及極強的組織能力,對每一個重大戰役性採訪做出充分、縝密的準備,並知人善任,妥善調度報社的採訪力量;遇到突發性重大新聞事件,他能果斷決策,及時調整部署,使報紙的採訪內容、版面安排都因事而動,以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在處理稿件的過程中,他充分顯示了良好的大局觀、政策觀,以嚴謹的工作作風,富於創新精神的思路,指揮編輯隊伍,圓滿高效地完成任務。除了外出採訪,他始終堅守在報紙值班簽版的崗位上,盡職盡責,默默奉獻,總是最後一個離開編輯部的辦公室。
2008年汶川大地震剛剛發生之後,楊禹作為報社采編組織的核心成員,被報社領導要求留在編輯部以統籌指揮抗震救災報道的前後方工作。他在崗位上夜以繼日地工作,除了完成每期抗震救災報道的策劃、組織、審稿、簽版工作,還和每一位身處災區的記者保持著密切聯繫。為了確保前方記者的安全和順利採訪,他堅持做到前方記者不到達休息地、不睡覺,他就不休息,就能隨時為前方記者提供具體指導。奮戰在前方的記者們都發自內心地說,有楊主任陪著我們、隨時指導我們,我們心裡踏實,採訪也始終目標明確。2009年7月27日起,楊禹擔任中央電視台特約評論員,出鏡節目包括央視一套、新聞頻道和四套中文國際頻道的《朝聞天下》《新聞直播間》《東方時空》《環球視線》《共同關注》《焦點訪談》《中國新聞》《今日關注》等。
楊禹
2010年全國兩會於3月3日開幕,中央電視台各頻道推出一系列主打名嘴牌的兩會節目,此次兩會有包括張泉靈、魯健、王小丫、崔永元、李小萌、芮成鋼、撒貝南和楊禹共八人參與兩會新聞戰。其中楊禹作為評論員首次加盟。
2012年11月楊禹在十八大開幕式、閉幕式和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見面直播中擔任評論員。2013年1月23日《新聞聯播》在節目中增加了直播連線評論員的環節,評論員楊禹進行了直播評論,這是《新聞聯播》35年歷史上的第一次。
楊禹
在這些報道的組織實施過程中,楊禹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黨性原則,以良好的大局觀、強烈的責任感和對宏觀經濟理論與政策的準確理解,積極、嚴謹地把握報道的立場、尺度,帶領一支團結、進取、高效的新聞采編隊伍,圓滿完成了每一次報道任務,沒有出現過任何政治性、政策性差錯,報道的權威性、宏觀性、可讀性不斷提高,受到了廣大讀者和上級主管部門的好評。
楊禹同志的論文獲獎證書
在擔任中央電視台特約評論員之後,楊禹在2010年全國兩會期間所做的《四部委記者會現場評論》,獲得了2010年底頒發的首屆中國電視新聞評論優秀節目評比一等獎。2011年3月,《新周刊》頒發“2010中國電視榜”,楊禹與郎咸平、水皮、石述思、葉檀共同獲得推委會特別大獎“電視評論五虎將”獎。
2020年2月根據有關規定,在經各相關單位推薦、組織遴選和網上公示等程序后,形成了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第一批成員名單,楊禹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