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修邊幅

不修邊幅

【成語】徠:不修邊幅【拼音】:bù xiū biān fú

【出處】:《後漢書·馬援傳》:“公孫不吐哺走迎國士,與圖成敗,反修飾邊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北齊書·顏之推傳》:“好飲酒,多任縱,不修邊幅。”

【近義詞】:不衫不履、不拘小節【反義詞】:衣冠楚楚

【語法】:作謂語、定語;形容人不注意儀容、衣著

釋義


邊幅:布帛的邊緣,比喻人的衣著、儀錶。原形容隨隨便便,不拘小節。后形容不注意衣著或容貌的整潔。亦作“不脩邊幅”。

典故


《後漢書.馬援傳》:“公孫不吐哺走迎國士,與圖成敗,反修飾邊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李賢註:“言若布帛修整其邊幅也。”后以形容不注意服飾整潔、儀容美觀。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肆欲輕言,不修邊幅。”

近反義詞


近義詞

不衫不履、不拘小節

反義詞

衣冠楚楚

同韻詞

高材疾足、擒縱自如、束手束足、下交不瀆、焚典坑儒、宿學舊儒、攀親托熟、惟利是圖、牽衣頓足

用法搭配


運用

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人不注意儀容、衣著

例句

清徠·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他又不修邊幅,穿著一件稀爛的直裰,靸著一雙破不過的蒲鞋。”
有的人不修邊幅,卻以風流名士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