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房車錦標賽

國際汽車聯合會舉辦的年度系列場地房車比賽

世界房車錦標賽,由國際汽車聯合會(FIA)舉辦的年度系列場地房車比賽,是FIA國際汽聯於2005年新推出的一項全球性汽車賽事,它的前身即為歐洲房車錦標賽。目前2005年度WTCC賽程安排暫定為10站比賽,除了延續ETCC原有的歐洲分站以外,增加了中美洲的墨西哥、歐亞交界的土耳其以及亞洲中國的澳門三站比賽,其中,澳門被指定為全年的收官之戰。

世界房車錦標賽每年都會吸引各國主要汽車製造廠商的參加,經過10至12站的比賽,每站賽兩個回合,來競爭年度總冠軍的寶座。比賽採用超級2000規格的車輛。

賽事歷史


賽事現場
賽事現場
WTCC(World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即世界房車錦標賽,是FIA國際汽聯於2005年新推出的一項全球性汽車賽事,它的前身即為歐洲房車錦標賽。WTCC將延續ETCC的Super 2000車輛規則,每站比賽分兩回合(每回合8圈)進行,並頒發冠軍車手和冠軍車廠兩個獎項。參賽的車輛為Super 2000級別,必需以量產房車為基礎,發動機排量不能超過2000cc,採用自然吸氣方式,馬力在250hp~270hp之間。
ETCC成長史
於2000年12月8日,國際汽聯賽 車運動委員會在摩納哥宣布任命由KSO組織負責承辦2001年開始的全新FIA ETCC歐洲房車錦標賽,這標誌著ETCC重獲新生。第一年的比賽就吸引了包括寶馬、奧迪、阿爾法。羅米歐、本田、日產、歐寶、沃爾沃等眾多車廠共39部賽車前來參加,米其林也成為ETCC唯一輪胎指定贊助商。第一年的比賽分為STC(超級房車組)和SPC(超級量產組)兩個組別進行比賽,到了2002賽季,兩個組別合併為真正意義上的ETCC,並且參照F1比賽改進了規則,如每站成績計前6名,得分一次為10、6、4、3、2、1。這年起,ETCC形成了每年十個分站比賽的慣例,寶馬和阿爾法。羅米歐兩大陣營逐漸脫穎而出,人氣也日漸火爆,當年觀看比賽(包括電視轉播)的人數就突破了3億人次,並且不少車隊車手首次光臨澳門東望洋賽事。2003賽季,比賽規則被進一步調整,每站成績計前8名,得分為10、8、6、5、4、3、2、1,2002賽季中途引入的前三名負重規則也被繼續使用。這個賽季參賽車輛縮減至22部,以廠商名義參加的也僅有寶馬、阿爾法。羅米歐以及西亞特三家。競爭主要是在寶馬和阿爾法。羅米歐之間展開,年度車手總冠軍被阿爾法車手塔庫尼拿走,寶馬則獲得年度車隊總冠軍。這種情形在2004賽季被繼續延續著,只不過最終的年度車手和車隊總冠軍都被寶馬包攬。為了改變兩大巨頭獨霸賽事的局面,同時也為了能吸引更多的廠商、贊助商和觀眾,國際汽聯決定在2005年將ETCC升級為WTCC國際房車錦標賽,增設歐洲以外的分站賽,並保持規則基本不變。這一改革立竿見影,吸引了通用、福特以及中國的華晨汽車等幾大汽車廠商的參與,比賽的精彩程度和影響力都將大大提升,為房車賽事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E變W凸現利益
做為房車賽的發源地,歐洲擁有多項著名的房車賽事,從年初到歲末,幾乎每個月都有多場賽事,舉辦地點更是基本上覆蓋了整個歐洲大陸。這樣密集的賽事雖然為房車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發展了不計其數的車迷,但歐洲並不代表整個世界,局限在歐洲圈子內只會在未來形成房車賽事進一步發展的桎梏。ETCC變成WTCC,不僅使自身的魅力倍增,也成為世人眼中勇於邁出第一步、旨在將歐洲成熟濃厚的房車賽文化向全世界傳播的“文化大使”形象。在賽車賽事日益普及、賽車文化日漸升溫的今天,走出歐洲的WTCC必將率先贏得其他地區車迷的人氣,搶先佔領賽事文化和商業運作的市場先機。對於各大車廠來說,這樣的變革無疑也是他們最希望看到的:第一,賽事的國際汽聯名義就是最好的金字招牌,這點已在原ETCC中就可以看出,吸引了包括寶馬、菲亞特、西亞特、標緻等世界著名廠商參加;第二,由於參賽車輛均為各車廠的主力暢銷產品,自然能博得更多車迷的關注和喜愛。而賽事升級為全球性質之後,更是一次自我亮相、宣傳推廣的大好機會。這樣的機會是每間車廠都不願放棄的;第三,低廉的比賽費用也是各大廠商全力支持WTCC的一大動力。而後兩者因素也是導致通用和福特這兩大巨頭分別退出DTM、F1(注1),移情別戀WTCC的原因所在。
中國情節
2004年9月,當久負盛名的英國銀石賽道因缺乏資金、難以維持而苦惱不已時,上海F1的成功舉辦讓全世界看到了什麼是中國市場。任何人都無法忽視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的中國對於汽車賽事的巨大推動作用。除了最具影響力的F1,2004年,中國還迎來了DTM、GT耐力賽等全球影響力巨大的賽事,因此想在全球施展拳腳的WTCC是沒有理由跳過如今這一炙手可熱的地方。對於WTCC比賽組織者來說,比賽收入的最大來源是電視節目的收視率。原ETCC的比賽是由歐洲體育頻道Eurosport直播至歐洲1億個家庭,並通過13個衛星地面和有線電視台於歐洲、北美和亞太地區播送。雜誌式節目Gilette World of Sports與Trans World Sport更為賽事帶來額外5億5千萬觀眾。新的WTCC增加了中國澳門站的比賽,並將其做為全年的收官之戰,把擁有四億個家庭,覆蓋13億人口的中國消費者拉入賽事的觀眾隊伍中,毫無疑問這是賽事組織者的核心戰略所在。此外,華晨汽車組隊參加WTCC也是這一戰略的部分體現,有了中國自己的車隊,使用的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轎車參賽,一定會吸引更多中國觀眾的關注,看來WTCC組織者的中國情節還挺深厚。

賽事規則


賽事現場
賽事現場
為了體現出比賽的公平競爭性,世界房車錦標賽賽事組委會對賽車規定了嚴格的條例。WTCC的參賽車型必須以至少4座的量產型房車為基礎,採用4缸發動機,排量不能超過2升,而且必須採用自然吸氣方式,最高轉速不得超過8500rpmr/min,最大馬力也被限定在250-270kW馬力的區間。可採用5速或6速直齒手排變速箱,輪圈尺寸不得超過9×17英寸,且每個輪圈的質量被限定在9公斤之內。另外,制動盤的直徑也不得超過296.5毫米。
另外,在每場比賽前,賽車和車手都要進行稱重,連同駕駛員在內的總質量不得低於114公斤。如果整體質量有出入,將會配以一定重量的壓艙物,確保每部賽車和車手的質量相等。
參照車手的總積分和每場比賽的表現,比賽配重的計算方法有兩種。首先,車手每取得一個積分都會增加1公斤的配重。另外,在每一站比賽中取得好的成績,在接下來一站比賽的配重也會相應增加。最新的規則是:單場比賽的前六名會依次加上30、25、20、15、10、5公斤的重量。每一站比賽結束的時候都會根據成績重新計算下一站比賽的配重。比賽最高配重的上線為70公斤。
世界房車錦標賽採用分站賽的形式,每個分站比賽分排位賽和正式比賽兩部分,正式比賽分兩回合進行,每回合有約50公里的比賽距離。其中頭一天的排位賽成績將決定次日第一回合比賽的發車順序。而第二回合比賽的發車順序則取決於第一回合比賽的成績,其中第一回合的前8名在第二回合的發車順序將會被顛倒,即按照第一回合的成績從第一名到第八名的順序反向安排第二回合比賽的發車順序。比賽結束后頒發冠軍車手和冠軍車廠兩個獎項。每個回合最後成績的前8名可以分別獲得10、8、6、5、4、3、2、1的比賽積分。

賽事評價


賽事現場
賽事現場
賽事規格的升級加上車廠贊助商的支持還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巨大世界範圍商機,WTCC的前途似乎一片光明。然而,究竟能否成功,關鍵還是要看賽事本身的精彩程度是否足夠吸引到新的目光。對於歐洲以外的觀眾來說,原ETCC採用的特殊比賽規則,如每輪比賽兩回合、兩回合發車前八名次序顛倒、排名前四的賽車需負重以及房車賽特有的擠壓碰撞是新鮮而刺激的;各種知名量產車型的賽車也會令他們倍感親切;而享譽賽壇的澳門東望洋街道賽的加入將會為這項賽事帶來一場盛大的年終大狂歡,此乃全世界車迷的一大幸事;尤其要說的是做為中國的車迷,第一屆WTCC便有中國本土的車廠和賽車參賽,這樣的賽事也是非關注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