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率

南朝歷史人物

張率(公元475年-公元527年),字士簡,吳郡吳縣(今蘇州)人,南朝齊平都侯張環之子。生於宋后廢帝元徽三年,卒於梁武帝大通元年,年五十三歲。年十二,能屬文,常日限為詩一篇。稍進,作賦頌。嘗奏待詔賦,武帝手敕答曰:“相如工而不敏,枚皋速而不工,卿可謂兼二子於金馬矣。”起家著作佐郎輿同郡陸倕及任昉、沉約善遷秘書丞,又出為新安太守。率所著文衡十五卷,文集三十卷,(《隋書志》作三十八卷。此從《兩唐書志》及梁書本傳)行於世。七略及藝文志所載詩賦,當時亡其文者,率並補作之。

歷史人物


張率
張率
張率十六歲時,寫了二十多首賦,虞訥見了毀謗它。張率於是一下子把賦燒了,把這些內容改寫為詩再給虞訥看,推託說是沈約(南朝著名文人)的作品,虞訥就句句加以嗟嘆讚賞。張率卻說:這是我寫的呀!”虞 訥聽了,慚愧地離去了。
張士簡名率①,嗜酒疏脫②,忘懷家務。在新安③,遣家僮載米二千斛④還吳,耗時大半。士簡問其故,答曰:“雀鼠耗也。”士簡笑曰:“壯哉!鼠雀。”
《吳中先賢譜》 蘇 文 編繪
註釋:①張士簡:名率,字士簡,吳郡吳人,家極豪富,為南朝名士。天資聰穎,15歲時便能寫出清新優美的詩文。
②疏脫:粗心大意。 ③新安:地名,在今安徽。
④斛:古代量器,十斗為一斛。古文中的“米二千斛”相當於兩萬斗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