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與傳播專業

培養新聞傳播專門人才的專業

新聞與傳播專業是培養具有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特徵的新聞傳播專門人才的專業,使其具有從事新聞媒體、輿論宣傳、出版發行、文化管理和教育科研等部門工作的能力和素質。本專業畢業生可在各類報刊、通訊社、廣播電台、電視台、網站、圖片社以及廣告、公關、出版發行等部門從事新聞文字、聲像、圖片的采寫、編輯工作和經營管理工作,也可在國家機關、文化團體、企事業單位和教育科研等部門從事文化傳播、管理和教學科研等工作。

培養目標


培養具厚基礎、寬徑、素質、強征聞傳播專。

就業前景


各類刊、訊社、廣播台、視台、網站、圖片社及廣、、版聞、、圖片采、編輯營管,、化團、企業單育科研化傳播、管科研。

現狀發展


聞傳播專業網站指聞傳播息容網站。首傳媒頻——“聞傳播評論”建今,傳媒網站規模量增,形態逐漸熟。據完統計,傳媒網站達,容涵蓋眾類支;具較專業准,業形較影響。傳媒網站板塊局穩,致類:綜合聞傳播專業網站、媒網站傳媒頻、商業網站傳媒頻、聞傳播管業組織構網站。,中國記者新聞戰線、新聞實踐、新聞記者等新聞核心期刊的電子版網頁。本文擬在大致分類的基礎上,梳理其現狀和特點,分析競爭態勢,總結髮展經驗。

專業特點


1. 綜合性新聞傳播專業網站創建較早、發展穩健,但發展前景並不樂觀。
綜合性新聞傳播專業網站是指具有門戶網站架構、內容專註新聞傳播領域的獨立網站。1999年,首個綜合性新聞傳播學術頻道——“中國新聞傳播學評論”創建,在其後一兩年內點擊率劇增。中華傳媒網、中國新聞研究中心網站、媒中媒、慧聰報刊資訊網、中國廣告傳播研究網、每日傳媒視點、媒體資源信息網、中國廣告網等網站紛紛創建。
綜合性新聞傳播專業網站已探索出自己的發展模式,具有自身特色。第一,定位準確、頻道細分。內容設置、網站設計能夠滿足目標受眾的喜好,是這類傳媒網站的成功法寶之一。比如中國新聞傳播學評論頻道創辦時,旨在展示新聞傳播學者學術成果,在形式上通過建立學者個人頻道來體現,並在首頁中間以編輯眼光設置頭條學術文章,分別以“焦點話題”、“業界新聞”、“網路傳播研究”、“新聞業務研究”、“個人頻道區”、“傳播譯作中心”等板塊展示最新內容,一度成為學者瀏覽尋找資料的智庫。第二,更新及時、突出原創。中華傳媒網?資訊網日均更新傳媒新聞、市場資訊、影視娛樂資訊各有100條,成為傳媒網站的範例。同時,通過原創主題策劃引起關注。第三,數據營銷,市場化生存。綜合性新聞傳播學術網站多數依靠資料庫營銷,市場化生存。如華文報刊網“報刊信息查詢”欄內,彙集國內公開出版發行的近萬種報紙和期刊的詳細資料,供網上查詢、訂閱,並經營報刊市場專項調查、零售配送、代訂代發、發行監測、宣傳推廣等業務。慧聰報刊資訊網,則監測全國80多個城市中的1000餘種平面媒體,覆蓋包括IT、家電、化工、房地產等25個行業,擁有全國最大平面媒體廣告資料庫,提供報刊廣告數據、廣告報價、研究報告在線定製等。
可以說,綜合性新聞傳播專業網站作為這一領域的探索者、先行者,不論內容質量,還是創新互動,都處於穩健發展中,點擊量、知名度穩中有升。但與2003年前後的“黃金期”相比,市場份額已大幅縮水。
從點擊率看,據Alexa數據顯示,2009年10-12月份新華網傳媒頻道日均訪問人數是中華傳媒網的數百倍。從現狀來看,由於缺乏有效的經營模式、受眾構成單一、發展空間有限等原因,數十個綜合性新聞傳播學術網站已經停止更新,實際退出競爭。從這樣的發展趨勢看來,綜合性新聞傳播專業網站的未來不容樂觀。
2. 媒體網站傳媒頻道勢頭強勁,並有望成為競爭優勝者。
媒體網站傳媒頻道是指以新聞媒體所辦的母站為依託,以整合業界學界信息為主的網路頻道。人民網新華網鳳凰網、南方網以及一些省市級媒體的傳媒頻道逐漸形成亮點,標誌媒體網站傳媒頻道規模形成。
媒體網站傳媒頻道主要呈現以下特點:第一,受眾廣泛、內容兼顧。與其他傳媒網站相比,媒體網站傳媒頻道的內容更豐富、欄目更細化,以兼顧受眾多樣化需求。從欄目設置看,媒體網站傳媒頻道欄目數量多,上述四大媒體網站傳媒頻道欄目數量都達到20個以上;從欄目內容看,既有針對學界受眾的專業性、資料性強的欄目,又有針對業界受眾的實踐性、數據性強的欄目,還有針對普通受眾的新聞性、爭議性強的欄目,各類讀者都能在傳媒頻道各取所需。第二,品牌欄目效果突出。內容同質化是傳媒頻道面臨的突出問題,面對這一瓶頸,新聞網站傳媒頻道都採用增加原創、打造品牌的方式,獲得較大成功。例如,人民網重點打造的三大品牌之一——注重原創報道的“傳媒視線”(2004年7月創辦),聚焦業界某一熱點問題進行歸納分析,迄今已出250餘期。第三,資源整合,互動充分。新聞網站傳媒頻道十分重視實時充分的互動:一是與網友互動,如新華網傳媒頻道開設“傳媒博客”、“傳媒論壇”,在提供最新傳媒資訊的基礎上為受眾搭建交流平台。二是與其他媒體互動,如人民網傳媒頻道與新聞記者聯手揭批假新聞,並專門開設“曝光台”和“網上舉報箱”。三是與專業人士互動,如鳳凰網傳媒頻道開設“傳媒學院”,定期邀請專業人士開講新聞時事。四是與新聞院校互動,如人民網傳媒頻道舉辦“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為頻道內容注入一股青春活力。
總體看來,作為母站分支,媒體網站傳媒頻道擺脫不了母站痕迹,但正是依託母站影響力,這些傳媒頻道才會出現高流量、高點擊率和高訪問量的人氣維持,保持了強勁發展勢頭。正因為媒體網站傳媒頻道自身的很多優勢,筆者預測,未來傳媒網站的競爭將主要是不同媒體網站開設的傳媒頻道之間的競爭。
3.商業網站傳媒頻道強勢發展,未來可望與媒體網站傳媒頻道形成差異化共存局面。
商業網站傳媒頻道主要包括搜狐傳媒、騰訊傳媒,還有天涯社區、西祠衚衕、豆瓣網等傳媒社區。商業網站傳媒頻道或依靠強大的資金、技術支持,或依託大量人氣,後來居上,發展模式各具特色。
第一,特色各異,效果相同。商業網站傳媒頻道的特點之一就是本身的差異化。搜狐、騰訊傳媒頻道近似於媒體網站傳媒頻道架構,天涯社區、西祠衚衕傳媒板塊則採取網路社區建設的方式。它們模式不同,卻承擔了相同功能,滿足了各類受眾需求。要全面了解傳媒動態,可以選擇搜狐等門戶網站傳媒頻道;要參與傳媒熱點探討,可以在天涯社區傳媒江湖發表觀點等等。
第二,突出新聞性、話題性。不管是門戶網站型的傳媒頻道,還是BBS互動型傳媒頻道,商業網站傳媒頻道主要以極具時效性、爭議性的傳媒話題作為聚攏人氣的亮點。像天涯社區傳媒江湖,傳媒話題、社區頭條基本按照點擊率、關注度排序,話題實現充分互動。
第三,重轉載與整合,透過傳媒看新聞。與媒體網站傳媒頻道相比,商業網站在佔有媒體資源上相對處於劣勢,它們往往採用轉載和整合其他媒體信息的方式,篩選頭條。如2010年1月19日搜狐傳媒頻道的頭條《首席技術官李一男揮別百度高管團隊面臨巨大變動》、《2009年中國廣告業十大事件廣告限播令入選》、《2010年東莞將組建報業集團》,分別來自第一財經日報、新華網、廣州日報報道。另外,從頭條內容可以看出,商業網站傳媒頻道往往選材更寬、透過傳媒現象說新聞事件,比如百度技術官辭職是新興媒體領域的新聞,但更確切地說,是關於新興媒體的新聞。
正因為商業網站傳媒頻道有其生存策略、發展模式,儘管幾年來內部此消彼長,但始終佔據較大的市場份額和受眾影響。筆者認為,商業網站傳媒頻道應該積極探索新型模式,不能與媒體網站傳媒頻道相同(新浪傳媒頻道早已關閉),像天涯社區、西祠衚衕、豆瓣的傳媒頻道反而因為自身的差異化,受到市場青睞。
4. 新聞傳播管理和行業組織機構網站潛力巨大,可培育區別於其他傳媒網站(頻道)的核心競爭力。
這一類型的傳媒網站主要包括中國記者網和中國記協網等。雖然它們起步晚,且時效性、豐富性、服務性、設計性不夠理想,但憑藉權威性、服務性,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
權威性是其核心競爭力,為業界人士服務是其主要目標。中國記者網建立了資料庫查詢系統,主要提供記者證申請、審核、發放,以及年檢、掛失、註銷、吊銷等管理工作。中國記協網依託“三項學習教育園地”,開設通訊、特別關注、高層聲音、媒體公益等子欄目,提供權威資訊。
中國記者網在履行行業職能的同時,充分履行政府窗口職能,將所有合法記者證上網,方便社會公眾網路查驗記者證真偽及持證人身份,督促公眾舉報、投訴不法分子的欺詐活動及新聞記者的違規違紀行為等,加強對新聞記者採訪活動的管理。而中國記協網憑藉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評選的品牌,擴大社會參與度,所有參評作品和參評材料以及評審結果,先後在中國記協網和新華網公示,接受監督。
新聞傳播管理和行業組織機構網站的創建和發展,擴展了新聞傳播專業網站的作用和功能,不再囿於提供諮詢和網路互動,而是逐漸走向窗口服務、社會化服務階段。而且,其強大的站內查詢系統大大減少了管理成本,還為準確方便地管理記者證、建設專業資料庫、專業搜索引擎等提供了範例。在媒體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的趨勢下,該類型傳媒網站發展前景樂觀。

競爭優勢


1. 發展空間廣闊
日益活躍的新聞實踐,為傳媒網站發展開闢了廣闊空間。改革開放以來,新聞媒介進入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競爭體系,產生追求利益的內在衝動。這種內在衝動促進傳播內容與手段不斷更新,進而導致新聞理論與觀點層出不窮,這是傳媒頻道出現和發展的邏輯所在。隨著媒體社會功能增強,媒介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日漸重要,傳媒網站就像活躍的“風向標”,時刻反映著國內媒體新聞實踐現狀。
持續升溫的“傳媒熱”,使傳媒網站備受業界與學界的關注。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步步深入,大批業外資本醞釀進入傳媒產業。正是順應了傳媒業興盛發展的大趨勢,才有更多的投資商熱衷於搭建網路溝通平台,積極介入業內市場,希望從“傳媒熱”中分得一杯羹。與“傳媒熱”同時升溫的是,新聞專業教育不斷謀求創新和新聞從業人員人數急劇增加,也一定程度上感染了“傳媒頻道熱”。
2. 繁榮之下的發展軟肋
(1)獨家研究內容欠缺。傳媒頻道是專業頻道,目標受眾“專”必然要求主要內容“專”。當前,絕大多數傳媒頻道在研究性資料方面大多轉載專業期刊,缺乏高質量的獨家內容,致使互相轉載成風,內容重複率高,不利於長遠發展。
(2)個性化服務功能欠缺。從網際網路發展看,資料庫和搜索引擎將是主要趨勢。如海外傳媒網站不僅提供最新文章,還提供以往文章搜索查詢,如哥倫比亞新聞評論網站主頁是當前文章,同時提供自1991年至今全部期刊內容,可以檢索。當前,國內傳媒頻道缺乏資料庫支持,又難以查詢搜索,差距很大。
(3)表現形態簡單。網站的頁面形態基本限於文字、圖片,而海外新聞傳播網站已提供各種的形態,如美國新聞博物館每天將世界各地主要報紙頭版的PDF版上網;台灣世新大學網站已有Flash頁面,有的還提供PPT下載,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
新聞與傳播專業當前的發展趨勢:
a,與網際網路的大融合勢不可擋。當前網際網路無處不在,傳統的電視廣播、報紙等主流媒介將逐步被網際網路這個大媒介給取代,因此,新聞與傳播專業與網際網路的大融合不可逆轉。
b,與國家主流思想密不可分。新聞與傳播專業的發展國家主流思想密不可分,一個國家的大發展,一方面靠的是國家軟實力,而軟實力就是一個國家的文化,這些就需要新聞與傳播專業的專業人士將我們國家的軟實力推銷出去,讓外國更加了解我們,從而達到增大我們國家的軟實力。

培養要求


本專業培養具備一定的網路新聞傳播理論知識與技能,遵守網路新聞傳播的基本道德與法規,能從事網站建設,信息採集、編輯和傳播等工作的專門人才。

課程設置


大學英語、計算機導論、中國現當代作家作品、大眾傳播學、網路傳播概論、網路技術基礎與應用、多媒體信息處理、網路設計與製作等。

其他信息


中國網路媒體的新聞服務,特別是中央重點新聞網站,逐漸呈現出大眾化與小眾化矛盾的雙重趨向,一方面,它在內容方面以大眾化見長,另一方面,在技術手段上,又致力於個人化(小眾化)的提供方式。
新聞網站的定義有很多版本,本文所探討的新聞網站,主要是指那些擁有傳統媒體背景的網站,他們不僅擁有新聞的登載資格,也擁有新聞的採訪權,如人民網,新華網,央視國際,中國日報網等。根據艾瑞市場諮詢最近的統計,在新聞網站覆蓋數統計排名中,新華網、人民網、北青網一直都穩居新聞類網站的前三位,本文也主要依託於這三個網站進行分析。
內容的大眾化
對於傳統的媒體——報刊、雜誌、書籍、電視、廣播和電影而言,受眾就直接等同於大眾,這也就意味著,在具有普通文化水平的今天來說,內容的大眾化多少都與市民化有或多或少的聯繫。而網路自身的特點,也使得網路變成了新聞大眾化的一個助推器。
網路媒體具有與傳統大眾媒體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如數字化、多媒體、超文本和全球化等等,從此就擔當了新聞發布的職責,專業的新聞網站紛紛出現,其角色從傳統媒體的單純提供新聞到致力於新聞信息的服務。而因為擁有傳統媒體的背景,加上網路信息服務競爭的激烈,在做新聞方面,內容的大眾化就成了新聞門戶的一致追求,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新聞的海量與豐富。與傳統新聞媒體不同,新聞網站在大眾化方面的第一訣竅是海量與豐富,這對於依託於網際網路的網站來說很容易實現。超鏈接實現了地域的跨越,使得網際網路成為唯一的全球性的媒體,而數字化技術又使得網站的容量極大地擴展,因此,登陸新聞門戶網站,就像進入了信息的海洋,就能發現你所需要的任何新聞。
同時,多媒體技術又使得新聞網站的表現形式豐富,有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等。可以說,做到了人體感覺器官的全方位的“延伸”。這使得人的視覺、聽覺都得到了全方位的享受,符合大眾的審美心理需求。
二是新聞的軟性與娛樂性。為了吸引大眾注意力,各大新聞網站出現新聞軟化與娛樂化的趨向。寫作方式也不是平鋪直敘,而是採用了特寫和人情味的寫法,突出了趣味性,使得新聞的寫作更像是在講故事。北青網更是將軟化與娛樂進行到底,在首頁就設有娛樂站,而新聞內容大多以娛樂為主。真正的硬新聞也只有那麼幾條。
但是,大眾化就意味著絕大多數的相同,這多少都會使得傳播內容會出現單一化的傾向,新聞網站內容的大同小異則是最好的例證。在吸引大眾注意力到達一個頂峰以後,為了拓寬新聞網站的發展之路,一時間,小眾、分眾等概念就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技術的小眾化
小眾是相對於傳統媒體的大眾而言的,是指特定興趣人群的小範圍組合。而小眾化的極端就是個人化,個人化就是針對每個人或場景、事情呈現出不一樣的特點。
隨著Web2.0概念的興起,諸如小眾、分眾、個性化等概念也開始成為主流辭彙,新聞門戶為了爭取更大的點擊率,在技術手段方面將小眾化作為了賺錢的一個主要工具。
新聞定製。網民根據自己需要的內容而選定的,是專門為網民的細分化和個性化的需求特別定做的,但是隨著網路的發展,新聞定製更偏向於RSS。
RSS聚合服務。網路用戶可以在客戶端藉助於支持RSS的新聞聚合工具軟體,在不打開網站內容頁面的情況下閱讀支持RSS輸出的網站內容,可以不受廣告或者圖片的影響。中央重點新聞網站都推出了RSS聚合新聞服務。
專題服務。專題服務是指將某一主題、事件的新聞信息匯聚成一個專題,它可以集網際網路的各種表現手段之大成,對某一個新聞主題或事件作及時、全面、深入的報道。它只針對對某一專題感興趣的小部分受眾。
新聞檢索。新聞檢索即是指新聞搜索引擎,它是尋找新聞的利器。如輸入“無極”,就找到了新華網內的1173篇關於“無極”的新聞,通過這個新聞搜索引擎,我就可以了解到新華網對“無極”的報道,而這些報道只是我所關心的“無極”的報道,不是別人所關心的。
博客或網友文集。博客無疑是現在最流行的一種個人化的表達方式,北青網的論壇上可以設立博客,而新華網和人民網上更多的是以網友文集的形式出現,它主要是指新聞論壇中發帖較多的人把自己的文章集合起來組成一個文集,這有些類似於博客,對於擁有網友文集的個人來說,也是一種個人化的表達方式,同時讀者也可以任意選擇網友文集,實現個性化的閱讀。
大眾化+小眾化
網路時代的小眾化應該不僅是技術上的小眾化,還應實現內容上真正的小眾化。
但是,我國的現狀卻與此發生了分離,新聞網站將內容上大眾化與技術手段上的小眾化做到了有機的結合,並以此不斷開拓網路之路。在市場化的今天單純的小眾化之路是行不通的。分眾市場的出現,主要是由於受眾多樣化的需求,促使媒體不得不尋求細分市場。可以說,分眾、小眾都不是媒體主動尋求細分的,而是被動性的戰略選擇。但是,單純內容上的小眾化卻潛存著兩個最大的問題:一是尋找細分市場的過程中導致成本的增加;二是由於細分市場空間有限,從而導致利潤增長的有限。
因而,在實際操作中,尋找小眾中的具有共性的“大眾因子”,用網路的技術特性將大眾市場進行分割,這對於廣大的新聞網站來說更是一條可行之道,至少,在網路普及近10%的今天來說,新聞網站通過在內容上的大眾化贏得了大多數人的眼球,在技術上的分眾又使得它固定了某部分人的眼球,此舉,無疑是比較明確的。
而新聞內容的大眾化,難免會使得新聞質量長期在邊緣徘徊。新聞海量與豐富以後,就使得各種各樣的小道消息在網上流傳;而大眾化與市民化的緊密聯繫,又使得新聞的娛樂化成分大大加強,娛樂、社會新聞在各新聞門戶,相對傳統媒體來說,比重都在不斷上升,而一些嚴肅新聞,為了博得點擊率,也在標題、內容上進行了偽裝。
其結果就是:網站上出現的新聞大多以刺激、煽情甚至是挑逗的字眼出現,硬新聞被軟化,新聞網站的輿論引導作用被大大衰弱。如出現了這樣的新聞標題:《盧安達九歲女孩產下男嬰,曾被強姦》、《性學大師海蒂是美女》,《英國性感女主播》。長此以往下去,新聞網站為吸引最大數量的眼球,只能增加通俗化甚至庸俗化的內容,儘可能地迎合低的文趣味,拒絕一切的深度和力度,這種低水平內容的長期競爭,最後只能使內容缺乏實質性,內容的一次性、垃圾性成為大勢所趨,新聞質量難以提高。
新聞的小眾化,會使得“信息溝”現象的加劇。受眾接受新聞是有選擇性的,網民在借用網路技術手段來實現個人化的過程中,就難免加入個人的興趣、背景。由於生活背景的不同,每個人選擇的內容也會不同。這個問題在博客中也得到驗證,不同背景的人可以選擇不同的博客進行閱讀,“紅衣主教”、“芙蓉姐姐”等的娛樂化正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因此,在大眾化與小眾化進行結合之時,新聞網站也應該發揮其公信力進行有力的輿論引導。在一些主流的新聞網站,可以使新聞的敘述方式更有趣味性和人情味,但是對於公民道德必須進行規範的新聞內容不能減少,同時可以借鑒網路的多種傳播方式達到輿論的普遍一致。
無論大眾化,還是小眾化,都是新聞網站結合實際創新的結果,有了這種創新與實事求是的精神,新聞的網路之路會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