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田村

山西省晉中市晉中開發區下轄村

晉中經濟開發區龍田村位於匯通路東側,東臨市規劃的北部新城,南與文苑街相通,北與龍湖街連接,距開發區社區管理處約2公里,距市中心4公里,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交通條件十分便利,屬典型的“城中村”。

全村共有居民778戶,總人口1819人,非農業戶口有8戶,6個居民組,75名黨員。居民區佔地500畝,耕地面積1120畝,人均耕地0.6畝。村中有一所小學,一所幼兒園,村小學共有學生200餘人,教師15人,其中2人為民辦教師,幼兒園在園人數為20餘人,教師4人,1人為民辦教師。全村有低保人員85人,無五保戶,有老年人200餘人,剩餘勞動力300餘人,貧困戶4家,70%村民自謀職業(主要為外出打工、參加工程隊、跑汽車運輸、進城擺攤等)為生,30%村民靠種地為生,全村經濟總收入達到9674萬元,人均收入5473元。

建設情況


村兩委班子健全,成員共5人,其中,村支部書記田栓柱,村委會主任楊德保。
村兩委班子制度完善,建立了學習、工作、村務公開等一系列制度,在重大事項上做到事前公開,發揚民主,讓群眾參與決策。村幹部團結一致、作風正派,能用發展的眼光謀划事業,立足本村實際,堅持科學發展,有事業心、責任感和為民服務的思想,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多數群眾感到滿意。

發展狀況


經濟結構

經濟結構較為寬泛,主要以第三產業為主,有五家企業,分別為修配廠、預置廠、鋼筋加工廠、勁力機械廠、飲料廠,5家企業經濟效益一般,全村有10餘人在企業工作。在第一產業中以種植業為主,主要農作物為玉米,經濟作物有蘋果、棗、梨等。養殖業中,養豬佔到98%,養羊佔2%,為村民增收起到作用。

收入來源

以外出經商、打工、房屋租賃、餐飲為主,每家平均有1—2人在城打工。

經濟來源

村集體經濟的主要來源為賣地所得款。平均每年開支70-80萬元。

影響增收

1、農業種植成本高。儘管農民負擔有所下降,農產品價格有所上漲,但基本被化肥、農藥、柴油等其他農資源價格上漲因素所抵消,農民實際收益並沒有多大提高。
2、缺乏技術和市場信息。種植養殖技術不高,市場價格信息不對稱,造成農民增收困難。
3、剩餘勞動力轉移力度不夠。雖然有部分剩餘勞動力參加開發區組織的“陽光工程”培訓,但是由於培訓完畢后沒有合適工作或者是待遇低等原因就業率不高。沒有經過相應技能培訓的剩餘勞力層次低,收入不穩定,勞動報酬無保障。
4、農民負擔情況。稅費改革政策和糧食直補資金執行到位,不存在農民負擔增加的問題。農民群眾的主要支出是教育、就醫、農資、日常生活開支等。大額支出為蓋房、子女婚事。

基礎設施


2005-2006年投資100餘萬元對全村的主要道路進行硬化,共計6250米,2007年投資50餘萬元對剩餘小巷進行硬化,總長1000米,改變了以往破爛不堪、坑窪不平的泥土路,緩解了村內日益增長的機動車行駛需要。在環境衛生整治清潔工程中,投資25萬元,粉刷街道6000餘平米,圍磚牆1000餘米,清理垃圾600餘車,對主街道兩側進行綠化,在9條街道懸掛門前三包責任牌,鄉村環境大有改觀。2008年的重點工程是在原有基礎上,對道路進行了硬化,總長約為700米,今後將繼續開展通暢工程,為主對城東道路進行硬化,已有方案,工程尚未啟動。

精神治安


村民的文明程度、民主意識、法制和計劃生育觀念較前幾年有所增強,但計劃生育工作仍有一定的難度,村民自發性娛樂休閑方式主要是打撲克、打麻將。村委會投資3000餘元購置鼓、扇子、音響等設備,豐富村民文化生活。全村社會治安狀況良好,輕微的治安案件時有發生,村民對村裡的治安狀況基本滿意,但由於離城較近,外來人口居住和頻繁的經濟交往,存在一些不安定因素,治安更有待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