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二更的結果 展開

二更

名詞解釋

二更是一個漢語辭彙,讀音èr gēng,指當地時間晚上九時三十六分左右。出自《南史·儒林傳·沉洙》,用作名詞。

解釋


指當地時間晚上九點三十六分左右。又稱二鼓。

出處


《南史·儒林傳·沉洙》:“梁代舊律,測囚之法,曰一上,起自晡鼓,盡於二更。”唐·王維《秋夜獨坐》詩:“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匡超人雖是憂愁,讀書還不歇。那日讀到二更多天。”

示例


巴金《抹布集·楊嫂》:“二更的鑼聲響了,我和三哥便把母親抄給我們讀的一本《白香詞譜》闔了起來。”
在網路小說中出現的二更或三更以上是指書的更新出新章意思,多用於求“月票之類”。

其他


我國古代把夜晚分為四個時段,在時段的首位和三個交接點時,夜間巡邏人員用擊鼓或打鉦的方式給百姓授時,稱為打更,夜晚五更的具體時間如下:
夜間時辰五更現代時間景象素描
黃昏一更19:12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
人定二更21:36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
夜半三更00:00這無疑是一夜中最為黑暗的時刻,這個時候黑暗足以吞噬一切。而傳說中的鬼,便在這個時候出來活動了。
雞鳴四更02:24雖說,三更過後天就應該慢慢變亮,但四更仍然屬於黑夜,且是人睡得最沉的時候,於是在這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裡,就有賊人趁著這黑夜開始搗起了亂。所以四更也可稱為是“狗盜”之時。
平旦五更04:48這個時候,雞仍在打鳴,而人們也逐漸從睡夢中清醒,開始迎接新的一天。
俗話說:“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