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方伊
話劇《蔣公的面子》編劇
溫方伊,女,《蔣公的面子》的編劇,南京大學文學院戲劇影視藝術系2009級本科生,被保送影視文學專業的研究生。
溫方伊,她是南大一個普通的大三女生,她之前寫過一些小習作從未搬上過舞台,她是南京本地人,自小在高知家庭長大。《蔣公的面子》不過是她的一次學年論文。不過,布置這個作業的呂效平老師說:“在所有同題作業中,溫方伊是完成得最好的。”
校園裡,她是那個氣質文秀,眉清目秀,輪廓分明,不顯山不露水的女學生。舞台上,她是那個說話不緊不慢,有理不在聲高的“時太太”(呂教授勸她出演的理由或說“借口”是為了“節約成本” )。她還是那三個“要面子不要裡子”的男人之外識大體、明事理、掌舵的女人。回答記者提問時,她也是話語不多,張弛有度,不喧嘩不躁動,頗見定力的採訪對象。她就是在南大演火了的話劇《蔣公的面子》的編劇——溫方伊。
《蔣公的面子》劇照
我希望角色的苦都藏在心裡,外表展現的是尷尬,就像裹著糖衣的藥丸一樣。知識分子總是想成為人類的精神領袖,卻又缺少成為精神領袖的權力,這個矛盾是永恆存在的。 ”溫方伊說。
《蔣公的面子》創作靈感來自流傳於南京大學中文系的一則軼事:1943年蔣介石初任南京大學(時稱中央大學,因抗戰內遷重慶、成都等地辦學,建國后更名南京大學)校長,邀請中文系三位知名教授(夏小山、時任道、卞從周)共進年夜飯,這使教授們非常為難,三人中,有人痛恨蔣之獨裁,卻又因戰亂之時藏書難保需要蔣的幫助;有人潛心學問不談國事,卻好美食,聽聞席上會有難得的好菜便難抑激動;有人支持政府願赴宴,卻又放不下架子,要拉另外兩人下水。為此他們爭吵了一個下午:給不給蔣公這個面子呢。二十多年後的文革中,他們必須交代是否接受蔣宴請 了,三人再次見面談論當年到底去沒去赴宴,誠惶誠恐地回憶往事,真相難覓,各執一詞,誰也說服不了誰。
在通過自主招生進入南京大學學習前,出生於1990年的南京姑娘溫方伊從未發表過文章,也不知道自己能寫劇本,還以為進校后自己會主攻戲曲方向學習。不料,被學生戲稱為“三觀粉碎機”的“新潮教授”呂效平,以一則南京大學當年“天子呼來不上朝”的文人軼事為題,要求溫方伊把這個已然無從考據、沒頭沒尾的傳說,變成可演的劇本。
為了考據這段傳說,溫方伊戰戰兢兢地去拜訪了師公董健;為了“湊”出一個半小時以上的戲,她閱讀了大量回憶錄和文獻。寫完之後,她根本就不敢交給老師,完全沒有把握,而時間已經有點晚了,忐忑不安中,她遞交了初稿。
榮譽獎項 |
▪ 2020-12 2020年中國90後作家排行榜第22名(獲獎) ▪ 2014-09 第3屆北京丹尼國際舞台表演藝術獎最佳編劇獎 蔣公的面子 (獲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