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熱

房地產熱

土地是房地產業的命根,在一定的社會經濟前提下土地的供應狀況將左右房產市場的平衡。形成一系列的應對機制,強化政府對地產市場的有序控制。政府必須控制房地產的空置量,促使空置房地產的消化。

基本含義


(一)指房地產市場的繁榮,民眾參與度高。
(二)指房地產市場的不應有的異常過熱現象,是一種經濟學上的非正常市場狀態。通常有以下幾大特徵:
① 商品房市場供不應求,民眾購房熱情高漲。
② 吸引大量社會閑置資金、投機資金、企業資金入市。
③ 房價持續上漲,價格嚴重偏離價值。
④ 商品房購買后空置率高,二手房交易火熱。
⑤ 形成投機市場,泡沫化風險加大。

中國現狀


然而,近年來,我國房地產業確實過熱,完全符合以上幾個特徵。一方面,民眾怨聲四起;另一方面,國家不斷出台相關政策法規,對房地產市場進行宏觀調控
推動我國房地產業發展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土地市場規範化 土地是房地產業的命根,在一定的社會經濟前提下土地的供應狀況將左右房產市場的平衡。我國的土地所有權是國有制,一級土地使用權資源支配能力在於政府,簡單地說就是中國政府壟斷土地資源,這就要求政府在土地供應上具備高度的規範性和前瞻性。第一,政府提前一個時間段,制定時間表,詳細說明未來期間內土地供應規模、土地供應範圍、供應土地的規劃,讓房地產市場能充分理解政府的計劃從而實現理性的開發。過去有過這方面負面的案例,開發商不知道未來時間內政府有多少供應土地,擔心下一步沒有土地可開發,於是,在就近的拍賣會上瘋狂競價,以超高價位得到土地,之後背負承重的壓力進行開發,市場以這樣的形式走下去是不健康的,政府也難以長久穩定地通過土地獲利。第二,堅持土地招、掛、拍形式的公正性,實現交易全過程的透明化,接受市場和輿論的監督。在土地壟斷的前提下,招、掛、拍的公平操作顯得更為突出和重要,市場化是中國經濟的 方向,市場化的前提就是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政府有必要也有能力實現和維持土地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第三,政府應具備靈活、及時的土地調控、應對能力,以促進和穩定房地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俗話說,計劃沒有變化快,先前制定的計劃可以作為行事準繩,但是當環境出現明顯轉變后,就需要及時調整應對。形成一系列的應對機制,強化政府對地產市場的有序控制。第四,按年收取土地出讓金,避免提前透支土地潛力。 (二)完善房地產融資渠道 我國政府過去對土地政策進行了大膽改革,但在地產融資上表現出相對的保守。在中國城市進程化和經濟高速增長的前提下,房地產業具有誘人的投資回報率,同時社會上積聚著相當規模的資金。有序地允許社會資金進入地產開發,有利於將行業提升到一個水平更高的階段、一個良性競爭的階段。第一,實現地產投資證券化,允許民間建立地產基金。房地產業需要資金,社會上也有資金,投資人不必精通地產開發,只需把錢交給會做的人去做,餘下的就是維持遊戲規則。房地產業內也不必因為資金問題吊死在銀行一棵樹上而坐失機會,選擇通過有明確規則的途徑從民間獲得資金進行開發。第二,推進商業性銀行股份改革,政府應從銀行運營中抽身出來。國家控股銀行在整個國家經濟中佔據金融主導地位不是市場化,這樣的形態不是公平競爭體制。事實證明目前的國有銀行也不全認同和貫徹政府對市場的理解——央行提高貸款門檻希望給房地產投資降溫,而各銀行在操作中卻想方設法減少央行設限的影響,極力拓展市場份額。第三,適當引入外資,達到鯰魚效應。這也就是防止閉門造車的出現,我們應該儘可能少走彎路,讓外資獲得適當利潤可以理解為繳納相應的學費。第四,避免地方保護主義或過分優惠外來資本,也就是確保公平的資本環境。 (三)引導房地產企業開展多元化產品服務 有數據顯示90%的人群認為目前的樓價過高,而房地產商方面因為開發的高額投入不得不堅挺高價,這背後的問題在於:樓盤產品的同質化問題。購房者所面對的新房不外乎兩類產品——普通商品房和別墅。暫時拋開市場份額小的別墅不說。現在市場上的所謂普通商品房,都有一個良好的外觀、不錯的綠化、合理的戶型,整體品質都差不多,所有的開發商都想把自己的“普通商品房”做得質量更好價格更高。試想一下,如果市場上的轎車從奧拓賓士他們的外觀、配置、價格都也差不多,讓顧客怎麼選、怎麼買?成熟完整的市場,其產品就應該存在明顯的分級差異。這個問題,應該不全賴開發商,最應該負責的是政府。第一,政府在做土地規劃時就明確各塊土地未來的建築形式體現分級概念,出讓土地時要求企業應遵循預先的規劃而行,全程監督土地的使用性質。第二,嚴把各級產品質量標準,產品分級不等同於優劣區分,區分等級的標準是建立在需求市場的分化上,是需求的不同導致我們產品的多元。也許我們有顧慮,認為低端產品不容易贏利。但我們看看,是不是所有贏利的牙膏企業都賣 20元一支的牙膏,是不是所有賣3元一支的牙膏企業都在虧損?市場的需求是多元的,我們沒有必要追求產品的一致化。在這裡特別提一點的是,現行的經濟適用房辦法本質上沒有體現產品多元化,因為市場產品多元化的前提是市場化,現行的經濟適用房不是一個市場化運作的結果,存在太多的政府干預和不透明,事實證明多數人群並不能從經濟適用房推行中得到實惠。 (四)建立多元化的房地產市場體系 目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熱點主要是集中在一級市場上,二級市場、三級市場的發展較為落後,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市場分級體系。政府在宏觀調控上也主要是針對一級開發市場,對二、三級市場缺乏有效地調控,因而導致二、三級市場幾乎完全市場化,並且受到不良經營商的控制,同時,二、三級市場是以一級市場的殘餘產品和附屬物的價值存在,並未使其完成市場分級體系,實現滿足各個層面消費需求。因此其轉化並接受一級市場的需求、降低一級市場泡沫,為一級市場建立完整的產品價值體系的功能並未實現。因而,政府應當有意識地制定政策、開展措施幫助市場建立完善的分級體系,使房地產行業能夠可持續的健康發展。 (五)加強政府宏觀調控 第一,加快消化積壓空置商品房。政府必須控制房地產的空置量,促使空置房地產的消化。政府對長期空置的房地產要進行強有力的干預,如規定最高限價,強制拍賣。在項目審批上限制對房地產的開發速度,以免產生新的積壓。對於通過市場途徑不能消化的空置房地產,政府可以收購用作廉租屋。第二,降低房地產稅費。政府要採取有效措施,切實減輕企業的負擔,降低房地產開發建設成本,全面清理房地產開發建設過程中的各項受費,取消不合理不合法的收費項目,合併重複多收的收費項目,降低偏高的收費標準,限制水、電行業的過分壟斷,防止權力尋租和腐敗行為,促進房價的下調,促進房地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第三,完善房地產市場法規。完善房地產產權、開發、交易、中介、稅費、價格和物業管理的法規,制定一套較為健全的政策法規,完善房地產市場的遊戲規則,使房地產市場能有序發展,讓房地產市場有一個公平競爭的機制,給投資者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對土地的供應、閑置上地的回收、商品房的預售、房改房上市等作明確的規定。通過完善房地產市場法規,建立和完善房地產市場體制,為房地產企業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促使我國房地產市場持續、穩定、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