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壽寧縣第一中學

福建省普通中學二級達標學校

福建省壽寧縣第一中學(Shouning No.1 High School of Fujian Province)簡稱壽寧一中,是福建省普通中學二級達標學校。

福建省壽寧縣第一中學創辦於1938年7月,2005年8月遷入茗溪新區。

歷史沿革


建校初期

由於地處閩東偏遠山區,交通閉塞,經濟貧困,壽寧縣中學教育起步較晚。
1938年8月東渡日本留學歸國的葉森,回到了故鄉壽寧縣,在犀溪鄉他會同各界仁人志士,聘教職工4人,招收學生1個班25人,以“同善社社堂”和“桂香閣”為校舍,以油印本和手抄本為課本,創辦了“私立育英公學”,這就是壽寧一中的前身。
同年,奉教育廳令,育英公學改稱“育英補習所”。
1940年3月,省教育廳同意將育英補習所改為普通學科補習學校。12月,葉森呈報計劃,將補習學校定名為“國英算補習學校”。
1941年2月,省教育廳批准將補習學校改為縣立初中,定名“壽寧縣立初級中學”,將原有一、二年級學生甄別錄取為一年級下學期學生,編為2個班。全校學生3個班118人,教員11人,職員3人。5月省頒發印章,委任葉森為校長。校址勘定縣城北鳳山麓。6月開始籌建校舍,8月遷校進城,借城東馬仙宮及柳氏宗祠為臨時校舍。
1942年2月,學生增加,暫時遷往城南三峰寺上課。5月4日,新校舍奠基。秋季開學不久就搬入未竣工的新校舍上課,城關天宮也撥作縣立初中校舍。
福建省壽寧縣第一中學
福建省壽寧縣第一中學

曲折發展

1949年7月,壽寧解放,學校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12月7日,縣人民政府派軍事代表接管學校。接管時,全校教職員14人,學生144人,實到58人(其中女生8人)。
1951年壽寧縣立初級中學改名“福建省壽寧初級中學”。秋季,招收新生2個班,學生數從1950年的72人增加到154人。
1955年,“福建省壽寧初級中學”更名為“福建省壽寧中學”。
1958年,在“大躍進”形勢下,學校招收初中新生167人,初中學生達8個班295人,同時招收首屆高中新生1個班28人,並附設“初師”一個班,招生32名,學校成為完全中學。
1960年8月,“福建省壽寧中學”改名“福建省壽寧第一中學”(簡稱“壽寧一中”)。
1961年7月,學校第一屆高中畢業生17人畢業,其中4人考入大學,這是學校輸送的第一批大學生。
1962年暑假,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部分教師下放小學,全校教職工由53人精簡為39人。“文化大革命”前17年,學校初中部招生總計922人,畢業774人;高中部招生總計269人,畢業98人。
從1961年到1965年,考入大專院校的共28人。

文革期間

1966年6月9日,學校師生開始停課參加“文化大革命”;10月,“壽寧縣第一中學革命委員會”成立,校名同時改為“壽寧縣第一中學”,簡稱壽寧一中。
1969年8月,學校下放城關鎮,由“貧下中農管理”,改名為“壽寧縣城關鎮中學”。
從1978年起,初中每年招4個班200多人;高中招生也從每年3班150人增為6個班280至300人。
至1997年秋季,全校計32個教學班(其中高中18個班),在校生1868人(其中高中生1041人)。
1998年,隨著師生人數的增加,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校園面積擴大為14650多㎡,校園內矗立著新建的教學大樓、實驗樓、綜合樓、教工宿舍樓、校友樓,校舍建築面積15760多㎡,操場面積計3100多㎡。建立了語音室、電教室、電腦室,更新了理、化、生實驗室儀器設備,充實了體圖音教學設備和器材,圖書館藏書3.6萬多冊。

百年騰飛

2005年8月遷入茗溪新區。同年10月16日,壽寧一中順利通過創建福建省二級達標高中學校評估驗收。
校名沿革一覽表
校名沿革一覽表
校名起用時間
私立育英公學1938年8月
國英算補習學校1940年12月
壽寧縣立初級中學1941年2月
福建省壽寧初級中學1951年
福建省壽寧中學1955年
福建省壽寧第一中學1960年8月
壽寧縣第一中學1966年10月
壽寧縣城關鎮中學1969年8月
壽寧縣第一中學1978年
參考資料來自該校官網

辦學條件


硬體設施

截至2015年12月,壽寧一中佔地面積75 畝,建有一棟綜合樓(綜合設計辦公室、圖書館、書法美術室、報告廳、電腦室、語音室、專用教室等,建築面積8333㎡),一棟教學樓(30個教室、建築面積4000㎡),一棟實驗樓(按省一級達標中學要求設計,11個實驗室,建築面積2525㎡),一棟逸夫樓(29個教室,建築面積3571㎡),一棟學生宿舍(建築面積5006㎡)和一棟食堂(建築面積2407㎡)。
截至2015年12月,學校二期工程正在建設中,校友捐贈的圖書館已竣工,並擬興建300米環形跑道、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及室內體育館。

辦學規模

截至2015年12月,壽寧一中佔地面積75畝,有37個教學班,在校生1987人,教職員工182人。

師資力量

截至2015年12月,壽寧一中在職教職員工182人,其中中共黨員60人,高級教師101人,一級教師44人,初級教師39人,研究生學歷4人,省市縣骨幹教師50多人。
福建省優秀教師:張高萬、李燦蘭、范英
壽寧縣名師工作室:張高萬、金圖標、李燦蘭、范英、葉竹利、葉春林、張雲飛、鍾福堂、陳序平、曾良寧、吳新健、吳運宜

辦學成果


高考成績

年份學科競賽獲獎者指導老師
2011年全國高中化學競賽福建賽區寧德市一等獎徐明龍張雲飛
2017年中國化學奧林匹克福建賽區競賽一等獎郭劍峰張雲飛、范學英
2017年全國高中數學聯賽福建賽區競賽三等獎詹涴舒蔡海燕
2018年全國高中數學聯賽福建賽區競賽寧德市一等獎肖文瀚袁明煥
2018年中國化學奧林匹克福建賽區競賽寧德市二等獎林智垚等3人張雲飛、陳光強

學校榮譽

榮譽
全國網路教育示範單位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2005-2007實驗學校
省、市、縣中小學文明學校
省“綠色家園--種世紀之樹”先進集體
省書香校園優秀獎
省五一勞動獎章
省師德建設先進集體
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市普通高中優質學科基地校
市文明單位
“福建省首屆文明校園”

教師成績

年份榮譽獲獎教師
2013年寧德市第四屆運動會教育系統代表團亞軍郭堯榮、龔立清
2015年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金圖標
2016年“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省級優課張雲飛
2017年“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省級優課葉春林、金圖標、范英
2018年“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市級優課張雲飛、鍾福堂、葉春林、吳新健等6人
2018年福建省先進工作者范英

文化傳統


校園標識

•校訓
勤奮、嚴謹、團結、進取
•校歌
校歌《托起的太陽》由葉明群作詞,黃清華、陳元度改詞,李煥之作曲,寫於1997年。
歌詞:
北鳳山麓,蟾溪水畔,鐘聲悠揚弦誦聲琅琅;
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青春之歌在校園蕩漾。
攀登科學高峰,提高素質修養,四有公民正茁壯成長。
擔時代重任為中華崛起,升起理想的風帆,托起的太陽!
升起理想的風帆,托起的太陽!

學生活動

社團活動
該校社團: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A.C.G、鋼琴、舞蹈、小記者、廊橋文化等。(截至2015年12月)
文化活動
截至2015年,該校舉辦的活動有“心理健康文化節”、“狀元講壇”、籃球聯賽、小歌手賽、天文觀測等多個文化活動。
福建省壽寧縣第一中學
福建省壽寧縣第一中學

現任領導


現任領導
姓名職務
范聖平校長
劉達雄黨總支書記
葉家層副校長
劉曉春副校長
朱敏榮副校長
呂錦勛黨總支副書記
李彬黨總支副書記
吳長發工會主席
葉楓辦公室主任
劉在芳辦公室副主任

知名校友


以下為部分傑出校友:
•楊劍輝:美國華盛頓大學博士后研究員,山東省醫學科學院碩士生導師。
•孫勤:國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
•鄭義正:福建省老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十四大代表。
•周振:上海大學全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范更華:中共福州大學委員會常委,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夏鵬:福建三祥工業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福建省第九、十屆人大代表,全國第十二屆人大代表。
•鄭仕標:201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全國模範教師。
•朱仲能:內蒙古地區冠能礦業集團董事長。
•葉邦宇:中科院信工所研究員,螞蟻金融服務集團支付寶基礎數據部成員。
•毛祥東:四級研究員,教授級高工,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