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莊村

萊蕪雪野旅遊區下轄村

胡家莊村隸屬雪野旅遊區雪野鎮,位於萊城西北36公里、鎮政府駐地西12.5公里處。村東北是望米台村,西與章丘市搭界,東南為侯子溝村。現有可耕地815畝,236戶,720口人。

村莊簡介


據《齊氏譜》記載,明代中葉,劉姓從劉白楊村迂此建村,當時村北槲樹成林。曾名槲家莊,后諧音為胡家莊。以劉、善兩姓最名。
明天順年間,胡家莊一帶屬北鄉的雪野保和西鄉的王石保,沿襲至清末;民國初年,屬十一區、八區所轄;1941年,萊蕪劃為萊北、萊東、新甫三縣,胡家莊屬萊北,同年撤鄉(鎮),划大區為小區,以區轄村,胡家莊村屬香山區。1945年10月,三縣合併,復稱萊蕪縣;1951年3月,萊蕪縣改地名區為數字區。胡家莊村隸屬十三區;1955年10月,萊蕪縣又恢復地名區,胡家莊村隸屬香山區;1958年3月,撤區劃鄉,胡家莊村屬大王莊鄉;同年10月,上遊人民公社成立,胡家莊村歸上游公社;1984年4月,上游公社改為上游辦事處,胡家莊村隸屬上游辦事處安子灣鄉;1985年11月,上游辦事處分為上游、雪野、鹿野三個鄉(鎮),胡家莊村隸屬鹿野鄉;2001年,撤鄉並鎮,上游鎮、雪野鄉、鹿野鄉合併為雪野鎮,胡家莊村隸屬雪野鎮。

經濟


胡家莊由於地處山區,長年缺水,農作物靠天下雨灌溉。為了改變缺水的狀況,確保農業豐收,村兩委決心大興水利建設。胡家莊水庫始建於1970年,從紅哨子村至胡家莊村呈狹長形,佔地200餘畝。幾十年來,
因村莊地處水庫下方,為保障安全,從1997年開始,實施村莊搬遷。至1998年搬遷完畢。此次搬遷騰出的空閑地僅沿河兩岸500米狹長地帶,就開發了75畝田地,種上了萊蕪大姜,僅此一項即人均增收400餘元。
胡家莊雖自明朝中葉建村,但其歷史源淵,可追溯到唐代。據傳,唐時,有人在村北造銅錢,有爐狀遺址,現被水庫所淹沒,深深埋於庫底。村西啞巴溝內有兩個山洞遙遙相視,傳說是古人采銅遺址,後人稱為“憋虎洞”,起始年代不詳。解放后,1959年銅礦開始開採,1960年停產。I998年,重新勘探后,村委引入資金,開採至今。
本村地處革命老區,人民的熱血肥沃了這方熱土。抗戰時期,在泰安軍分區地下黨員陳棉夫、李新一領導下,游擊隊員及村民,與日本鬼子進行了勇敢機智的鬥爭。民兵隊長苗茂龍,隻身摸敵人崗哨,繳獲槍械若干。兩名趕集的村民殺死鬼子兵1名。與此同時,人民付出的代價也是慘痛的。共產黨員李新一被捅死在老槐樹下,身中八刀。有兩個村民在反“掃蕩”中被敵人打死。村民劉玉記為保護進村的八路軍,被鬼子活活打死。鬼子的殘暴行徑,激起了人們不屈的鬥爭。他們響應黨的號召,積極捐物獻糧,擁軍入伍。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都有胡家莊人積極參與。胡家莊的兒女為革命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其中有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是霍愛全、張山祥、劉洪祥、苗茂才等。人們將永遠懷念他們。

文化


胡家莊村民風淳樸,文化底蘊豐厚。解放前,以姜傳訊、劉吉剛為代表的老劇團在十里八鄉都很有名氣,他們的劇團一直演到章丘埠村。前些年,村裡組織了“文藝宣傳隊”、“萊蕪梆子”、“京劇”等文娛團體,辦得轟轟烈烈。
胡家莊人一向重視教育。1939年村中即設了第一所小學,房屋兩間,緊臨關帝廟,教師李新一,設國文、算術、寫字課。1974年到1980年設小學和初中班。1982年重新建校,校舍已達標準。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本村考上大中專學生共計16人。
無論是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年代,胡家莊人都有無私奉獻的精神。從1964年到1993年,雪野水庫東平湖的修建.0九公路的修築、六七四電廠的建設,都灑下了胡家莊人的汗水。改革開放以來,村中公路改造,架設了3座橋樑,修建了幾十公里的環山路,人們都付出了極大熱情和辛勞。村中銅礦、石英粉廠、預製板廠,經營得紅紅火火。村中經濟正在工農業並舉的大路上邁步向前。

人文自然


在通天河下游修建蓄水攔河壩7個。其中最大攔河壩是1970年修建的石壩,立石飛瀑,頗具氣勢。較大的水利工程還有村西水渠。渠高1.5米,寬1米左右,長約3000米。全部用平整石條壘成,遠遠望去,宛若一條長龍在山腰穿行,直至王老村境內。一系列水利工程的修建,增大了灌溉面積,一改往日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有了水,自1992年以來,村民注意大力發展淡水養殖業和旅遊業。一到夏天,通天河兩岸一片蔥籠,鳥語花香,涼風習習,吸引了大批旅遊者觀光垂釣。村民養殖的魚、鴨、鵝等,暢銷各地。

村中特色


村裡以種植經濟作物生薑、花生為主,現今又大面積種植大蒜。自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以來,村民承包山場,植樹造林,滿山都是栗樹、蘋果樹、桃樹、山楂樹。一到春天,百花齊放,奼紫嫣紅,美不勝收。該村的槲樹,歷史悠久,面積大,村名原就叫“槲樹庄”。現今,村莊北、西、東三大槲樹場,老樹盤根錯節若虯龍,新株亭亭如蓋,遠遠望去,遮天蓋地,氣勢非凡。村中還有許多老樹,如被人們稱為“救命樹”的老槐樹,已有300年高齡。災荒之年,人們以槐米、槐葉果腹,度過了一個個飢荒之年,老人們對它的感情自然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