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6條詞條名為大石村的結果 展開
- 貴州省赫章縣平山鄉下轄村
- 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鳳陽鄉轄村
- 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轄村
-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豆村鎮下轄村
- 貴州省貴陽市修文縣大石鄉大石村
- 雲南省大理州鶴慶縣松桂鎮大石村
-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市天補鎮大石村
- 貴州遵義播州區馬蹄鎮大石村
- 江蘇省泰州市高港區口岸街道大石村
-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武陵鄉大石村
-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里水鎮下轄村
-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縣板廟鄉大石村
- 重慶市墊江縣大石鄉下轄村
- 雲南省昭通市水富縣兩碗鄉大石村
- 貴州畢節市赫章縣雙坪鄉大石村
- 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參寶鎮下轄村
- 雲南省永善縣碼口鎮新民村委會下轄村
- 四川省綿陽市三台縣玉林鄉大石村
- 鳳岡縣綏陽鎮大石村
- 湖北隨州市隨縣草店鎮大石村
- 湖南省郴州市安仁縣排山鄉大石村
- 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大石鎮下轄村
- 江蘇省泰州市口岸街道大石村
- 江蘇南通如皋市吳窯鎮大石村
- 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萬興鄉大石村
- 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下轄村
大石村
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鳳陽鄉轄村
大石村,系鳳陽鄉的第二大行政村,位於鳳陽鄉的西南部,距鄉政府所在地6.5公里,是壽寧、周寧、福安三縣交界地。
村落面積14.75平方公里,現全村人口2295人,516戶,轄大石、樺林、橫坑3個自然村,16個村民小組。
大石村原名大實,后因與本地語言諧音,村中又有一塊大石,而改名為大石。宋朝時該村便有詹姓遷居,迄今有800多年的歷史。該村主姓為張,雜姓有李、徐、繆、蘇、楊、謝、林、鄭等。張姓始祖千七公於宋末元初年間從政和洋尾(今清源鄉暘陽村)遷徙肇基,至今已繁衍二十七世計700多年。大石村舊屬福安縣管轄,舊稱福安里五都,據明朝行政區劃,大石曾設過6個圖,可見當年的概貌。大石有村始至南宋中葉隸屬長溪縣,1245年福安建縣后,隸屬福安縣,1455年壽寧建縣后隸屬壽寧縣。明代屬福安里五、六都,清代屬南鄉,民國時期屬鳳陽鄉,1952年屬第七區鳳陽區,1959年屬鳳陽公社,1984年公社改鄉,仍屬鳳陽鄉。
大石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英才輩出。清初有位武將張志恭,曾任廣東南澳總兵左都督,明清兩朝通過科舉曾出過7位庠生、貢生(秀才)。民國初年,畢業於福州馬尾船政學校的張慕雄曾參加北伐,領兵北上,曾任連長之職位。現今張發祿在三明市任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張益森任興業銀行上海浦東分行籌備處負責人。張挺,1998年畢業四川大學,後繼續深造獲博士學位,現繼續研讀博士后水利動力學,任福州大學副教授;張波,2006年考入清華大學,就讀國防科技信息工程專業,2010年被保送到南京解放軍理工大學讀碩士;張益澤,2007年考入同濟大學,就讀土木建築專業。恢復高考後,據不完全統計,全村共有100多人各類大專畢業。
張益良,從小愛好音樂美術,雖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他勤學苦練,終成一家。他寫的一手好字,擅長楷書,字跡工整方正、剛勁有力,逢年過節村民各家各戶辦喜事都要請他書寫對聯。他無師自通,拉二胡、吹笛子也是行家裡手,經常擔任戲班的後台樂師,被村裡人稱為“土秀才”。
張長慶,2002年百歲大壽時,不辦喜宴,把節省下來的3萬多元經費投入到街洋建了一條長30多米的水泥橋,鋪設了寬2米長300多米的水泥路,極大方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該橋被稱為“百歲橋”。他於2003年仙逝,享年101歲。
張發矇,小名阿旺,現年102歲,是現在鳳陽鄉唯一健在的百歲壽星。他為人樂觀開朗,80多歲了仍耳不聾眼不花,堅持上山體力勞動,乃至前三年還在山上採茶,近兩年因年事已高在家休息。他從小有抽煙喝酒的嗜好,講究衛生,與人友善。他生前有5個兒子,最大的78歲,現有曾孫輩4代共30多人,其樂融融。2007年政府每月發給保健費100元,2008年提為200元,2008年10月縣政府、市老齡委及鄉政府有關領導還專程到他家慰問,並送去“百歲壽星”牌匾一個,以作紀念。觀音橋始建清乾隆年間,現存橋樑建於道光二十年(1840年),屬八字撐廊橋,橋長31米,寬5.1米,拱跨12米,南北走向,10開間,44柱。兩端橋墩用條石砌築,橋兩端各用9根圓木與2根橫串梁木搭接架成八字撐木拱橋,橋屋面雙坡頂,中間升出重檐歇山屋頂,形成三重檐橋屋,鵲尾脊,四周飛檐翹角。橋中上方設有七個幔天,每個幔天上有九幅連環圖畫,繪有觀世音、關帝爺、文昌帝、秦瓊及門神、鍾魁等神化人物和民間傳說。有的面目猙獰,有的慈眉善眼,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猶如走進神話人物的畫廊。該橋上的壁畫為本村畫師張發宜所繪畫。觀音橋香火旺盛,橋中設立四殿神龕,中供觀音,右祀大帝,左祀虎馬將軍、土地公。每逢正月,鄉民們都要聚在橋上舉行隆重的保安清境祀典,每逢二月二十九日“觀音誕辰”、六月十九“觀音得道”、九月十九“觀音涅盤”,三村五境的信男信女從四面八方匯聚橋上,擺供、點燭、上香、燒紙錢,或是許願祈福,或是還願謝恩。
觀音橋兩邊橋頭都有其他建築物,靠左邊的公路旁是2005年重建的聖母宮(奶娘宮),1996年新建的大王廟(詹張侯王宮)和清末建的實慶堂,右邊是2006年新建成的土地廟。
張氏宗祠是在詹氏祠堂的地基上建起的,因詹氏先人全部遷往曉陽南溪,已無後人,詹張兩姓祖先又結拜為誼兄弟,所以張姓先祖就在清朝康熙年間建起了張氏宗祠。宗祠門前存放有兩個石鼓和建勝會橋的碑記。該祠堂除祭祖外,還可用於開會議事、演戲放電影等。
2007年8月19日晚因受“聖帕”強颱風影響,境內發生特大暴雨,造成河床暴漲,河水滿過路面,沿街房屋店面均被浸泡,水位高過公路近1米。該次洪水是該村有史以來最大的洪水。
大石村有水田1033畝,農地275畝,茶園1930畝,果園120畝,林地9560畝。該村種植的生薑,具有纖維絲少、肉質幼嫩、辣度低、口感好等特點,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除此之外,茶葉是該村的支柱產業,主要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有水稻、甘薯、馬鈴薯、黃豆、葡萄等。村中辦有茶葉加工廠4家,木材加工廠2家。該村水、電、路、通訊等各項基礎設施較為完善,村容整潔,村風文明,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