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衛村

上海市閔行區華漕鎮下轄村

紅衛村地處閔行區華漕鎮中北部,東臨吳淞江與嘉定區江橋鎮隔江相望,西靠閔北工業區紀翟路貫穿村西部,區域面積2平方公里。紅衛村由自然村北韋、南韋、張家浜、陳三房、宗家、徐家、東八圖、西八圖、孫家宅、東長、西長村組成。總人口17550人,本村戶籍人口617戶2149人。紅衛村近年先後榮獲上海市“五好”村黨支部、上海市衛生村、上海市文明村、上海市敬老村

村莊概況


紅衛村原名大橋大隊,在近孫家宅橫跨高淞塘,原有一座三堍石橋名“大橋”,故以橋為村名,在中國衛星上天取“紅色衛星”之義,改稱紅衛大隊,1984年紅衛大隊改稱紅衛村。

行政區劃


紅衛村
紅衛村
紅衛村 由自然村八圖角村,長巷浪村,孫家宅村,陳三房村,韋家溚村組成。總人口17550人。其中:本村戶數617戶,本村人口2149人,農保人口66人,鎮保人口0人,城保人口1030人;外來人口15401人。。耕地1287.00畝,糧田0.00畝,常年菜田822.00畝,林地324.00畝,魚塘0.00畝,畜禽場0.00畝,其他141畝。紅衛村2014年集體經濟可支配收入1293.00萬元,201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1萬元。

飲食習俗


飲食習俗
飲食習俗
每天用膳一日三餐,早飯以白粥配醬菜為主,中晚飯主食以米飯為主,菜肴葷素搭配,但不食鯉魚。嬰兒第一次吃葷菜,要以羊肉開葷。大年三十的晚飯中要放黃豆一起煮,端午節吃粽子,元宵節吃湯糰,中秋節吃月餅,重陽節食糕。

婚嫁習俗


在市區已經基本沒有什麼講究了,一般都是現代婚禮,儀式也與其它城市差不多。但在上海的老城廂還有。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婚嫁迎娶,各地風俗各異。紅衛村的婚嫁大致可以歸納為走通腳、訂婚、大禮完婚三部曲。其中大禮完婚最繁瑣。一、走通腳;二、訂婚;三、婚禮進行曲:1、男家下聘禮。2、女家備嫁妝。3、男家到女家取嫁妝。4、迎新娘。5、做阿舅。6、叫稱呼。7、鬧新房。8、暖堂夜飯。9、“分箱布”。10.新娘子結婚後的第二天或者第三天都要回到娘家去一趟。11.邀老客。

主要榮譽


上海市文明村
上海市文明村
紅衛村 近年先後榮獲上海市“五好”村黨支部、上海市衛生村、上海市文明村、上海市敬老村、閔行區“五好”村黨支部、閔行區村民自治示範先進村、閔行區“四五”普法先進集體、閔行區科普文明村、閔行區交通文明村、閔行區優秀教學點、區級安全小區等光榮稱號。
當走進春日暖陽中的紅衛,撲面而來的是一派清新淳樸的農家自然風光,粉刷一新的沿街牆面、街道平坦、乾淨,兩側花壇內灌木、喬木綠意盎然。整潔的農家院落里,偶爾看見三兩老人聚在一起聊天。清冽的河道、蜿蜒的小橋、大片的蔬菜地、鬱鬱蔥蔥的蘇州河生態林無不展現了濃濃的鄉村自然風貌。紅衛村位於華漕鎮中西部,東臨蘇州河,紀翟路貫穿全村。紅衛村還先後被評為“上海市五好黨組織”、“上海市文明村”。

生態環境


近年來,伴隨著農業的產業化發展,現代農業不僅具有生產性功能,還具有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人們提供觀光、休閑、度假的生活型功能,位於紅衛村內的翠雲館就是華漕鎮的一個重點農業旅遊項目:依託自然優美的鄉野風景,舒適宜人的清新氣候,環保生態的綠色空間,興建休閑、娛樂度假區域,滿足遊客回歸自然、享受寧靜安逸生活的消費需求。
紅衛村
紅衛村
中部地帶 的百樹林,春季賞海棠、夏季拂垂柳,秋季觀楓樹,冬季識臘梅,春夏秋冬總相宜;百果林位於北部地帶,每逢金秋收穫時節,遊客可以採摘水果、品嘗時鮮、認知花草、收穫果實,感受種植的樂趣和艱辛,享受收穫的喜悅;垂釣中心位於東部地帶,主要養殖各類淡水魚,遊客可以在吊腳木屋裡休憩,於碧水湖上泛舟,感受“倚欄憑風”的休閑自在。
如今,蘇州河水源涵養林的生態效應越來越顯著:紅衛村周邊的空氣更清新,河道也清澈起來,在林間也許你會經常與喜鵲、白頭翁、烏鴉、山雀、伯勞和野鴿等不期而遇,黃鼠狼、刺蝟也時有發現,這裡已然成為林木葳蕤、草木蔥蘢、碧波蕩漾的“城市綠肺”。

科普基地


紅衛村
紅衛村
上海城市園藝場 是華漕鎮最早引進的農業企業,現有蔬菜種植基地650畝,以生產特色無公害蔬菜為主,其中近50%的蔬菜品種由國外引進,其商標“城市蔬菜”在2006年1月被認定為上海市著名商標,已與上海及臨近省市的多家超市、賓館等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係,定期配送各類有機農產品,配送的各種蔬菜經過了嚴格的檢測、挑選、清洗和包裝,實現了有機、綠色、無公害蔬菜的一體化運作,深受客戶歡迎。此外,園藝場還兼顧科技示範與科普教育功能,融生產教育為一體,成為農業科普的教育基地,學生能在此能體驗到蔬菜有機種植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