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葉羅漢松

短葉羅漢松

短葉羅漢松(別名:小羅漢松、土杉),(Thunb.)D.Donvar.maki(Sieb.)Endl.,為羅漢松科羅漢松屬羅漢松的變種常綠針葉小喬木,常呈灌木狀。

老乾深褐至黑褐色,外皮呈縱向條狀剝裂,片狀脫落,枝梢較短而柔軟,灰綠色,分枝力差。短葉羅漢松原產於中國雲南山區,現南北各地主要用於盆栽觀賞。

形態特徵


‧莖:喬木,高可達15公尺,胸徑30公分;樹皮有明顯不規則縱裂,赭黃帶白色或褐色;枝條密生,小枝向上伸展,淡褐色,無毛,有稜狀隆起的葉枕
‧葉:葉常密生枝條的上部,葉間距離極短,革質或薄革質,斜展,窄橢圓形、窄矩圓形或披針狀橢圓形,長1.5~4公分,寬0.3~0.8公分(幼樹或萌芽枝的葉長達5.5公分,寬1.1公分,先端鈍,有突起的小尖頭),上面綠色,有光澤,中脈隆起,下面色淡,干后淡褐色,中脈微隆起,伸至葉尖,邊緣微向下捲曲,先端微尖或鈍,基部健窄,葉柄極短,長0.15~0.4公分。
‧花:雄球花穗狀,單生或2~3個簇生葉腋,長1~1.5公分,徑0.15~0.2公分,近於無梗,基部苞片約6枚,花藥卵圓形,幾乎無花絲;雌球花單生葉腋,具短梗。
‧果實:種子橢圓狀球形或卵圓形,長0.7~0.8公分或稍長,先端鈍圓,有突起的小尖頭,種托肉質,圓柱形,長0.8~1..5公分,徑0.7~1.2公分,梗長0.5~1.5公分。
‧特性:喬木。喜陰濕環境,常散生於闊葉樹林或生於高山矮林內,或生於岩縫間。葉線形,披針形,微彎,長4~8公分,先端銳或略鈍,基部漸狹窄。雄花穗狀,殆無梗,3~5簇生葉腋。雌花梗長0.5~1.1公分,單生葉腋。種托肉質,長0.8~1.5公分,熟時鮮紅色,種實闊橢圓形,徑0.6~0.8公分。
短葉羅漢松
短葉羅漢松
葉呈螺旋狀簇生排列,單葉為短條帶狀披針形,先端鈍尖,基部渾圓或楔形,葉革質,濃綠色,中脈明顯,葉柄極短。雄花穗狀,雌花球形單生於葉腋間,花期5月。種子外形奇特,花托不脫落,附著在種子的下面。種子呈廣卵圓形或球形,成熟時在肉質的種皮上顯現出紫色或紫紅色,上披白霜,宛如披著袈裟打坐參禪的羅漢,因而得名羅漢松。

生長環境


短葉羅漢松
短葉羅漢松
性喜陽光充足,也稍耐陰。要求溫和濕潤的氣候條件,夏季無酷暑濕熱,冬季無嚴寒霜凍。如遇輕霜,嫩葉和秋梢就會全部枯黃,因而除華南和西南的亞熱帶地區外,其他地區只能盆栽。要求富含腐殖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培養土,在鹼性土壤中葉片黃化,生長緩慢。

分佈範圍


原產地:中國大陸、日本。台灣於1906年引進,后復多次引進,栽植於全島各地,短葉羅漢松原產於中國雲南山區,現南北各地主要用於盆栽觀賞。海岸山脈及花蓮近海之山區,與闊葉樹混生;在台灣廣泛種植作為園藝植栽用。

主要價值


1.可作園藝用植栽:樹形優美耐修剪,已廣被栽為庭園樹及盆栽。
2.木材結構細緻、均勻,紋理直,強度大,比重0.63~0.73,易加工,干后不裂,是建築和雕刻用優良木材。可供作傢具、器具、農具及車輛等用途。
3.種托可食用。
4.藥用:性味:葉:淡、平。效用:根皮:活血,止痛,殺蟲。治咳血,吐血;外用治跌打損傷,疥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