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禾蟲的結果 展開

禾蟲

禾蟲

禾蟲,學名疣吻沙蠶,屬環節動物,多毛類,是水生動物,形長似蜈蚣

目錄

正文


禾蟲
禾蟲
最美味的蟲蟲
禾蟲,學名疣吻徠沙蠶,屬環節動物,多毛類,是水生動物,形長似蜈蚣。其色金黃帶紅雜綠,蟲身豐腴,含漿飽滿,行動緩慢,樣子可怕,多棲身於鹹淡水之交的稻田表土層里,以禾,植物為食,身長3—4厘米,通體粉紅色,有時又變成乳黃色或綠色,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禾蟲生長的季節性很強,新會禾蟲每年只有在農曆的三月、四月和八月的初一、十五大潮時才出來。禾蟲出造時,密密麻麻地浮遊在河涌的水面,頗為壯觀。農民守侯在河涌的出口處,抓緊時機捕撈。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有時一次可捕撈數百斤禾蟲,用農艇滿載而歸。自從農田施用農藥后,禾蟲逐漸減少。現在加強對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新會的禾蟲有所增加,但還是不多,而且價錢昂貴。現在有的地方用人工養殖禾蟲。分佈於珠江口各地鹹淡水交界處的稻田、淤泥中,繁殖時才出泥面。
禾蟲可蒸可燉,可煎可炸,或焦香可口,或清甜香滑。神灣禾蟲湯採用新鮮禾蟲和曬乾的禾蟲一起煲,兼取其香味和鮮味。
炮製禾蟲就更加複雜了,據聞,程序如下,先將生油往禾蟲盆中淋,稍後放入鹽粉,鹽粉所到之處,禾蟲隨即爆漿而亡,此後加入雞蛋、新會陳皮,欖豉,入爐蒸熟,蒸具必須用瓦缽,蒸熟的禾蟲稍涼后再連缽烘烤,然後就散發出一陣奇香。
一般酒樓生炒禾蟲,必炒至爆漿,小火慢炒,需時半個鐘,但原汁原味保留了禾蟲的香味。禾蟲製成佳肴,清香鮮美,嫩滑甘香,還有滋陰壯陽、健脾、暖身、祛濕等葯膳功效,風味獨特。烹制禾蟲的方法很多,只要加上姜、蔥、油、鹽,蒸、炒、煲、燉、焗都可以製成味美可口的佳肴,也可以腌成咸禾蟲或曬禾蟲干,還可以搗爛製成禾蟲醬。
《本草綱目拾遺》中寫道:“禾蟲,閩、廣、浙沿海濱多有之,形如蚯蚓,閩人以蒸蛋食,或作膏食,餉客為饈,雲食之補脾健胃”。禾蟲在珠江三角洲一向被視作盤中佳肴,受到眾多食客的青睞,但要說服外省的老友吃禾蟲還是有一點難度的,況且本地也有些老友不太愛吃。禾蟲可以煎、煮、蒸、燉。其中以瓦缽焗禾蟲最顯風味。而禾蟲蒸蛋、酥炸禾蟲、禾蟲湯等等也都滋味十足,令人回味無窮。
此外,易中天教授說廣東人稱的“禾蟲”為螞蚱,實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