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張蘊華的結果 展開

張蘊華

革命烈士

張蘊華,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長官鎮人,1917年縣高小畢業后,考入阜陽省立第六中學。1921年秋,他考入武昌中化大學,1926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9年,他辦起了長官小學,自任校長。

1930年,他任阜陽縣財政局長,他發動農民協會,反對青夫亂加銀額。因曹國勛派去阜陽和他聯繫的交通員在途中被紅槍會逮捕並泄密,於是他在阜陽被捕,押送安慶,1931年12月12日晨,在省城安慶英勇就義,臨刑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時年32歲。

少年時代


他自幼天資聰敏,勤學好問,性格剛強,體貼究人,富有正義感。他1917年縣高小畢業后,考入阜陽省立第六中學。在校經常閱讀《新青年》、《每周評論》等進步書刊,受到了新文化,新思想的熏陶。當“五·四”運動的消息傳到阜陽時,他與一些進步同學組織學生聯合會,發動學生罷課、遊行,進行聲援。安慶“六·二”慘案發生,激起阜陽教育界和各界人士的公憤,他積極投身到阜陽縣學生聯合會掀起的聲援慘案中受害的革命師生,聲討軍閥摧殘教育、屠殺受國學生罪行的活動。

青年時代


1921年秋,他考入武昌中化大學后,如饑似渴地學習馬列主義,思想覺悟和理論水平都有很大提高。次年,他休學回家,經進步人士推薦,任鎮立小學校長。他一面辦學,一面走向社會,支持和發動群眾反對勢力,提出“反壓迫,反剝削,平均地權,打倒土豪劣紳”等口號。

加入革命


1925年9月調任阜陽高級小學校長。由於他積極參加黨的活動,並有突出成績,次年冬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與共產黨員喬錦卿、周傳業、周傳鼎等人建立了中共阜陽黨小組。
1928年2月,以魏野疇為書記組成中共皖北特委。特委根據中共中央“八·七”會議精神,組織和發動了阜陽“四·九”武裝起義。張蘊華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起義失敗后,根據黨的批示,他又回到長官店開闢以長官、臨泉、曹塞為中心的黨的工作。

創辦教育


1929年,他辦起了長官小學,自任校長。在校內組織學生會,副食師生和農民協會拆除了文昌閣等一些寺廟,又拆除了自家的3間瓦房,建成了育才閣,作為教室。他提倡半耕半讀,半工半讀,要求學生既會拿筆,又會拿鋤、拿鐮。
1930年,他任阜陽縣財政局長,先後推薦共產黨員李冠英、江化難等人分別擔任地方工作。同年冬,他發動阜陽各界群眾,驅除了阜陽縣縣長賓振遠,成立了阜陽臨時行政委員會,他任主任委員。次年,他主持清理財政賬目,勒令阜陽“八大家”交齊拖欠的銀糧。

發動革命


當時八大家佔地數百頃,不交銀糧,反而收買催繳銀糧的青夫,把他們應交的加在農民身上,使原來每畝380文增加到8000文。他發動農民協會,反對青夫亂加銀額。農民運動如暴風驟雨,席捲全縣八大家怕得要命,恨之入骨串通長官紳士郭芳坡、張端征等人圖謀加害於他。
共產黨員張套被郭芳坡用一個菜園地和10畝耕地收買而叛變,供出了黨的秘密。農曆三月十九日,共產黨員江化難、成有模等人被捕。此時,他根據上級批示抓緊準備武裝暴動。原計劃農曆三月二十三日的暴動改在中秋節舉行。屆時,又因曹國勛派去阜陽和他聯繫的交通員在途中被紅槍會逮捕並泄密,於是他在阜陽被捕,押送安慶。

獄中就義


在獄中,他始終保護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他堅貞不屈,正氣凜然。當敵人問他皖北有多少共產黨員時,他奮筆寫道:“皖北共產黨,三十一萬八,個個昂著頭,快刀殺不清。工農眾兄弟,一個不知名。”寫畢,憤然舉起手銬,當場砸死一個法警。1931年12月12日晨,在省城安慶英勇就義,臨刑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時年3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