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雙橋遺址
小雙橋遺址
小雙橋遺址位於河南省鄭州市西北20公里處的石佛鄉小雙橋村及其西南部,是一處大型商代都邑遺址,年代相當於商代中期較早階段。遺址規模較大,佔地約4平方公里,文化內涵規格較高,具有都邑遺址的性質。小雙橋遺址的發現與發掘,拉近了鄭州商城早商文化和殷墟晚商文化的距離,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商代中期考古研究的空白。
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內學術界認為小雙橋遺址是商代中期仲丁之隞都,鄭州商城是商代早期之亳都。商代中期,仲丁自鄭州市中心的鄭州商城遷都於此。小雙橋遺址與鄭州商城白家莊期商文化同期,與仲丁自亳遷隞的記載吻合;小雙橋遺址出土的山東嶽石文化器物,與仲丁伐藍夷的記載吻合。
小雙橋遺址
歷年來的發掘主要集中在遺址的中心區域,即遺址東北部一帶20萬平方米,發現有夯土牆、大型高台夯土建築基址、宮殿建築基址、小型房基、大型祭祀場、祭祀坑、奠基坑、灰溝、與冶銅有關的遺存等文化遺跡及大批質料各異、種類繁多的文化遺物。出土遺物除陶器外,還有青銅器、玉石器、原始瓷器、骨角牙蚌器、海貝、金箔、卜骨等,還發現有大量的孔雀石、銅渣。其中尤以朱書文字引人注目,朱書文字主要發現於小型陶缸表面,也有位於大型缸口沿、腹壁者,系用硃砂書寫,其形狀、結構與甲骨文一脈相承,是迄今發現的商代最早的書寫文字。小雙橋遺址分佈面積大,堆積時間較短,但文化內涵豐富而重要,具有都邑遺址的規模和性質;遺址地處黃河南岸古敖地範圍內,其文化年代屬白家莊期,接鄭州商城而繁榮,同時歷時較短,合於仲丁遷隞的歷史記載;遺址中大量岳石文化因素長方形穿孔石器的出現,或可以和仲丁征藍夷的歷史相對應。所以小雙橋遺址是當前所發現的處於鄭州商城和安陽洹北商城之間的惟一一個白家莊期的、具有都邑規模和性質的遺址,它的發現預示著商都地望等夏商文化探索中的許多重大學術課題的研究將有新突破。是夏商周考古學上的一個重大發現。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小雙橋遺址
小雙橋遺址
從1990年開始,經過3次大的發掘,發現小雙橋遺址的面積龐大,達到144萬平方米,遺址的中心區域有多處大型宮殿建築基址,還有用來祭祀的場所和青銅冶鍊遺址,出土的青銅器有爵、斝、簪(zan)、鉤、鏃和建築構件等,其中兩件青銅建築構件特別引人注目(見圖),其造型極為奇特罕見。其中的一件正面為方形,俯視為凹字形,高18.5厘米,正面寬18.8厘米,側面寬16.5厘米,重6公斤。構件正面為單線陰刻饕餮紋,刻法如行雲流水,流暢自如。中間有兩枚乳釘鼓出,恰似二隻睜大怒視的眼睛,近方形角向內卷,雲形卷耳,整個構件給人以凝重威嚴的美感。構件的兩個側面中間各有一長方形孔,長方孔的四周各飾一組龍虎搏象圖,這種青銅建築構件多為宮殿正門兩側枕木前端的裝飾物,由其形體推測,該宮殿,建築規模宏大,厚重堅固,居住者非商王莫屬。在遺址內還發現有大形石磬、長方形石圭、石祖等,體形龐大,製作精緻,也被認為是商王用的器物。
小雙橋遺址還有一項重要發掘收穫,就是發現了在陶器表面書寫的“朱書陶文”,約有8個字。書寫用的工具是毛筆,顏料為紅色的硃砂。這些文字與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和朱書文字一脈相承。這是當前發現的商代最早的書寫文字,在我國文字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
小雙橋遺址
時代:商代中期偏早(中商)
小雙橋遺址
發掘單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發掘領隊:宋國定、李素婷
遺址性質:為商王仲丁所遷隞都(或稱“囂”)
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