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

廣西作家

華山(1920~1985),作家。原名楊華寧,廣西龍州鎮西街人。曾用筆名:伯韋、未央、西嶽、牧荊、肖楊、洛楓、杲訊、若曦等。

基本介紹


人物事迹
1951年和1952年,總社特派記者華山曾先後三次到朝鮮前線採訪。
1938年就到延安參加革命的華山,是新華社著名的軍事記者,曾任新華社社長的穆青這樣評價華山:“他的才華超過了我們同時代的許多人。”他的短篇文學作品《雞毛信》和新聞特寫《英雄的十月》分別入選小學和中學語文教材。抗日題材的作品《雞毛信》還被改編為同名電影,影響了幾代國人。
“燈光又一閃亮。我也來得及看清了:布滿大炸彈坑的稻田,炸裂的冰棱,黑壓壓一片忙碌的人影:揮鋤的,挑土的,扛著土袋的,……深陷的車轍穿過奔忙的人叢。汽車又在黑暗中顛簸起來。‘這是敵機的重點封鎖區。’團長安靜地說。濫炸政策失敗以後,敵機最近又來一套‘重點轟炸’,幾架‘B二九’一早一晚,集中一點扔下幾百顆大炸彈,硬把周圍的地皮掏爛,炸飛,連路基也給抬跑了。可是汽車來往,只要丈把寬的一條路面。
工兵一陣突擊道路又通了。
這是1952年5月26日播發,由華山采寫的通訊《萬里縱橫到處家》。
主要作品
6歲隨家遷居南寧,14歲考入上海泉漳高中。1936年參加共產黨領導的“民先”組織,被學校當局開除,遂在張愛萍將軍領導下的上海游擊隊做傳令兵,經張愛萍將軍介紹,赴延安吳堡西北青年訓練班,後轉入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學習。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後,從事新聞記者工作,曾任《新華日報》記者和中共軍委政治部、中央軍委東進縱隊、《翼熱遼日報》、《東北日報》、新華社特派記者等;解放后,任新華社軍事記者、新華通訊社總編輯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第二屆理事;抗美援朝期間,三次赴朝鮮前線戰地採訪;1957年調任中國作家協會專業作家。華山是一個多才多藝的著名新聞記者、作家,創作並寫出了許多優秀作品:木刻作品有《爸爸我也要去打日本》等近百幅;文學作品有報告文學、通訊、散文、小說、詩歌。已出版的有《遠航集》、《華山戰地通訊選》、《朝鮮戰場日記》、《華山文集》,其中中篇小說《雞毛信》和報告文學《英雄十月》、《清川江畔》分別選入小學、中學和大學語文教科書。華山於1985年在廣州與世長辭。
《雞毛信》曾改變為同名電影,並收錄在“百部愛國主義教育影片”(中國)中。
著作介紹

雞毛信簡介

《雞毛信》是新中國建立后拍攝的第一部戰鬥題材的兒童片,海娃也成為新中國銀幕上第一個抗日小英雄。影片受到兒童和成人觀眾的喜愛,幾乎達到家喻戶曉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