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堡子山秦公陵園

挖掘於甘肅省禮縣的秦朝公墓

大堡子山秦公陵園位於禮縣城東12公里處的大堡子山。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發掘出土四座規模宏大的秦公墓,出土文物全國獨一無二,聞名海內外。

歷史背景


大堡子山秦公陵園
大堡子山秦公陵園
秦人的祖先為何發祥於此,並在此建立都邑里。據《史記·秦本紀》記載,秦人屬於嬴姓,源出東夷殷商末年,贏人首領一路進攻,進王渭水中游一帶,守衛商王朝的邊疆。隨著周王朝滅掉商紂,嬴人守衛的地區也被周人攻佔,在其首領大駱的帶領下,沿渭水西進,繼續尋找生存之地,最後遷移至渭河以南、遠離周人中心的西漢水上游地區,從而保持了相對的獨立,為以後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
在這裡,他們戰勝了力量相對弱小的氐人,修建了城邑。周王朝建立后,他們歸順了周王朝,周天子認可他們佔據“西犬丘”,確認了他們的社會地位。秦人先祖非子善於養馬,受到周孝王的賞識,封為附庸,邑之秦,此後非子后秦仲被封為大夫,秦仲在對戎作戰中死後,其子庄公繼承遺志對戎作戰,收復領地,被宣王封為西垂大夫。庄公次子襄公在平定叛亂中護送周平王遷都洛陽,因功被封諸侯,正式立國。庄公死後文公繼承王位,繼續對戎作戰,佔領了陝西歧山地區,完全結束了游牧生活,開始了農耕生活,社會制度也隨之由原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秦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家。秦人的發展壯大始終都未擺脫“西垂”這一中心和根據地。

發掘過程


大堡子山秦公陵園遺址保護項目
大堡子山秦公陵園遺址保護項目
20世紀90年代初,在位於禮縣城東12公里處的大堡子山發掘出土四座規模宏大的秦公墓,出土文物全國獨一無二,聞名海內外。專家們通過對出土文物分析研究后初步認定是秦仲、庄公或襄公陵墓,並確立了此陵園為秦第一陵園——西垂陵園的地位。秦公墓的開掘,解開了“西垂陵園”和“秦人發祥地”這兩大千年謎團,也證實了《史記》記載的準確無誤,引起了史學界、考古界的巨大轟動。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專家李學勤先生指出“禮縣為秦人發祥之地,關係中國古代史文化甚為深巨……有裨於考古界、歷史學研究的進程”,陝西文物考古所副所長曹瑋說:“本世紀甘肅文物考古有兩大發現,一是敦煌藏經洞,二是禮縣大堡子山秦公墓”。
2006年發掘的祭祀坑,發現的主要遺跡有人祭坑4座、灰坑6個、樂器坑1座。人祭坑裡有中年男女屍骨各一具,還有童男、童女的祭祀骨架,專家稱這非常符合秦人的歷史特徵,可能是用於祭祀地神。樂器坑內南側為鎛鍾與鍾架,北側為石磬與磬架。在鍾架的一側還發現了一組石磬,石磬的上方是磬架。這套編鐘保存得非常完好,出土后仍然可以發出清脆悅耳的美妙音響。此次考古發現引起了重大關注,被評為當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秦公陵園的保護開發已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保護開發規劃已設計完成,並通過專家的評審。在不遠的將來,秦西垂陵園將再現其原始風貌,供海內外學者、遊人修學、考古、參觀遊覽。

出土文物


禮縣大堡子山秦西垂陵園出土的“秦公銅鼎
禮縣大堡子山秦西垂陵園出土的“秦公銅鼎
秦公墓的出土文物遍布世界各地,那些流落國內外的尚未知曉的珍貴文物,更是不計其數。因大堡子山秦公墓是在盜墓中意外發現的,文物大都損毀或流失,文物部門的收藏多來源於與大堡子山相隔約3公里的圓頂山的秦貴族墓。原禮縣博物館陳列的一套秦編鐘,雖比湖北的曾侯乙編鐘體格小,卻是目前國內發現的唯一一套9件一體的秦青銅編鐘。還有一輛微型青銅四輪車,造型極其精巧,車廂頂部的四角上有4隻站立的小鳥,轉動時,車廂蓋即可鎖住或打開,這種獨特的造型和機關設計在中國文物中也屬首見。

陵區位置


禮縣大堡子山遺址及其墓群位於縣城以東13公里處,東起永興鄉爺遲村,西至永坪鄉趙坪村,東西6公里,南北3公里,總面積18平方公里,包括大堡子山城址、大堡子山秦公陵區、圓頂山秦貴族墓葬區等。
著名歷史學家、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長李學勤在《甘肅考古文化叢書》總序中寫道:“中國歷史文化早期的一系列核心問題和謎團恐怕都不得不求解於甘肅。”

重要事件


2015年7月20日,原藏於法國吉美博物館的32件禮縣大堡子山文物被成功追索回國。甘肅省政府與國家文物局甘肅省博物館舉辦了《秦韻—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歸特展》,受到外界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
2015年9月21日下午,法國收藏家克里斯蒂安·戴迪安再次向中國返還24件甘肅禮縣大堡子山秦公墓地出土金飾片。兩個月前,原藏於法國吉美博物館的32件大堡子山文物返還回國並正式移交甘肅。
當日,甘肅省副省長夏紅民表示,一年之內,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兩次成功返還,為非法流失出境的文化財產返還多元化解決機制提供了典型案例和有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