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庄村

河北省邢台市平鄉縣節固鄉下轄村

河徠北省平鄉縣胡庄村位於華北平原中北部,西距華北重要城市邢台市區40公里。該村坐落於滏陽河西畔,北距任廣公路僅千米,南距邢清公路3公里,距平鄉縣城豐州鎮15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達。

歷史


胡庄村
胡庄村
“胡庄村”名為“胡”,卻以“魏”為第一大姓,實則有著更為深遠的原因。據 傳,元朝初年順德府(今邢台市)有一“胡”姓大地主,因邢台東40公裡外有一片土地極為肥沃,所栽蔬果豐美靈鮮,便派其管家精心經營,闢為私家菜園。時日長久,此地即被人稱為“胡庄”。后明朝洪武永樂年間,中原地區因戰事和天災,人口極少,當時政府以山西洪桐縣大槐樹為主要移民點,將大量民眾遷往河北、山東、河南等地,其中有“魏”氏兩兄弟便落戶胡庄村,從此開闢了胡庄近700年的歷史。在其發展初期,又陸續遷來“雞”、“康”、“梁”、“趙”四姓,至清朝中後期,“雞”、“康”兩姓在當地消亡,“梁”姓遷至鄰村。抗日戰爭時期,曾因掩護中共重要人員,被日軍火燒村莊,故民間又名“火燒庄”,“火庄”。目前,本村總有1600人左右,現有姓氏“魏”佔70%、“趙”佔10%、“張”佔10%、“呂”佔9%、“刁”佔1%。

經濟


改徠革開放初期,該村700多人,耕地僅900多畝,經濟發展比較落後。到上世紀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初,該村以鞭炮生產為主,兼以蔬菜、鮮魚零售為輔,村民收入有所提升。90年代初響應國家號召,停止鞭炮生產,後進一步轉變產業結構,逐漸探索發展出一條以汽車零件 生產加工為主的路子。
到目前為止,已形成模具加工(近10家)、原塑料運輸(3家)、塑料成品加工(170多家)、產品貨運銷售(6家)為一體的產業鏈,本村從業人員1100人,外地務工人員800人左右。截至2012年底,該村產值近2億元。

文化


村中心有一百年古廟“三官大帝廟”,廟前有一石碑刻於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廟內供奉道教的三位天神,天官、地官和水官,也即堯舜禹三位上古帝王。該廟歷史悠久,村民精心維護,屢次修繕。除三官大帝外,八仙、二郎神、觀音等神也供奉廟中。
村裡民俗活動眾多,除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外,還有其他特有的不同於中國很多農村的活動。
每年會舉辦一次“拋老母”,“老母”指的是南海觀世音,在方言中敬稱為“老母”。春節過後,農曆二十九,依舊是農閑時節,村裡的婦女製作老母的金身,主要是當年的新棉花製作,然後有一系列開光之類的儀式。全村男女老少都會在這天回到家中跟隨著老母,將老母拋掉,即燒掉,祈求老母保佑一年的風調雨順和全家的安康。在這個時候長輩會為孩子製作布料的小鴿子,嵌在袖子上,同時繫上在佛前求的的紅繩,保佑孩子健康成長,一生平安。
每年農曆十月二十一,是村裡最熱鬧的時候,因為這一天要舉行一年一次的“會”,這個“會”不是開村民大會,也不是廟會,而是集會。在中國的很多地方都有集會,主要是商品的買賣活動。但是這裡的“會”,除了熱鬧的集市外,親戚交流則是更為主要的目的。過“會”當天,按照風俗,凡是在本村有親戚和朋友的人,都可以來本村過“會”。過會當天,親戚和朋友過來,商販們在整個村的大小街道擺滿攤點,商品琳琅滿目。男人們在一起喝酒上席,交流感情,交流生意。女人們則是吃完飯帶著孩子們上街,買東西,看雜耍表演,好不熱鬧。

概況


目前村長:趙朝華 村民:1600人左右 每百人擁有手機率:90% 每百戶擁有電腦率:70% 每百戶擁有汽車率:65%。
胡庄人的精神和格言:勤奮,團結,創新。胡庄人目標:2020年前建成經濟發達穩定、民風文明淳樸、村貌乾淨整潔的社會主義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