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虎尾溪
新虎尾溪
新虎尾溪發源阿里山山脈,北起林內,經莿桐、西螺、二崙、崙背、麥寮,於蚊港出海,全長約51公里。
新虎尾溪
新虎尾溪的源頭在阿里山脈的支脈,叢林內的烏塗子起,往樹子腳、次同的南面,折向西螺鹿場、公館、吳厝、過湳仔、三塊厝、轉崙背、麥寮,最後在台西文港出海,全長約五十公里,流域內大多是農田,灌溉及排水系統密布,農產品豐富,是米、糖、花生的主要產地。
新虎尾溪
新虎尾溪流域土地使用分農業特定區(約57.64%),其次為一般農業區(約12.62%),其餘為工業區、都市計畫區、特定使用區及鄉村區。
灌溉事業由雲林農田水利會負責營運,新虎尾溪主要水源大致有三處,水源類別多為灌溉放流水,由上游至下游分別為油車放水路、第一放水路及第二放水路,而包含湳仔橡皮壩(以下簡稱橡皮壩)所在位置之新虎尾溪別線取水口外,於上游處尚有新鹿場課圳取水口,此二處取水口將新虎尾溪河道內之水源引至週遭之灌區之內。
新虎尾溪流域內相關雨水下水道計有莿桐鄉、崙背鄉及麥寮鄉等,分別為民國68年、71年由台灣省住宅及都市發展局完成規劃。
新虎尾溪流域共紀錄到24種鳥類,3種魚類,8種哺乳類,及5種爬蟲類。
新虎尾溪各水質監測站之污染指標大致上為中度污染,推究其原因應為新虎尾溪之主要水源來自濁水溪,其懸浮固體濃度偏高所致。
新虎尾溪
新虎尾溪屬縣管河川,計畫流量採用50年重現期洪峰流量作為本流域治理規劃之依據,新虎尾溪河口處50年重現期洪峰流量為649cms。
新虎尾溪
河川整治需兼顧區域內之排水灌溉、生態保護、休閒遊憩功能等,藉由規劃過程發展新虎尾溪水域環境永續經營之願景,將水域空間由邊緣化之角色轉為空間之主軸,並串連周邊景觀特色、人文歷史、生態環境等營造多樣化之風貌。期盼新虎尾溪能扮演孕育雲林地區生息之藍綠帶的活水泉源。本計畫依據河川環境特性,配合當地地理、人文特質進行河川環境使用分區,建議新虎尾溪劃分為8個河川環境分區,並依各分區之環境特質有效管理。未來可視流域社經發展、特殊環境事件及當地居民之意見予以調整分區範圍及機能空間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