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通天岩的結果 展開

通天岩

國家4A級旅遊景區

通天岩風景區位於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西北郊6.8千米處,通天岩石窟開鑿於唐朝,興盛於北宋,至今保留著唐朝至宋代的石龕造像359尊,宋代至民國的摩崖題刻128品,被譽為“江南第一石窟”。

通天岩風景區由摩沙岩石山組成,是一處典型的丹霞地貌風景區。多天然岩洞。其一岩洞頂有一竅,相傳上可通天,故名。主要有通天岩、翠微岩、忘歸岩、同心岩、廣福寺、玉水池、一滴泉、玉岩亭、惜春亭和群玉閣等10多處景點。

通天岩風景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歷史沿革


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
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
1988年通天岩風景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6年被江西省政府評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先進單位。
2001年被江西省委、省政府命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1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2002~2003年度通天岩風景區被江西省委省政府評定為文明單位。
2007年被江西省文明委、建設廳、旅遊局評定為“全省文明風景旅遊區”。
2010年,贛州市政府研究,決定成立通天岩風景名勝區創建國家5A級旅遊區工作領導小組。
2013年榮獲“贛州市園林化先進單位”稱號。
2013年榮獲全國第一屆“敬老文明號”稱號。

地理環境


通天岩位於江西省贛州市城區西北郊6.8公里處。

地質地貌

睡佛
睡佛
通天岩是一處丹霞地貌風景區。丹霞地質景觀發育在中生代到老第三紀的陸相紅色岩系中,這些紅色岩系的岩石為鐵鈣質混合膠結,膠結程度不均,且具有砂岩、礫岩、頁岩交互成層的特點。岩層產狀多呈水平狀或近似水平,節理髮育,在差異風化、重力崩塌、侵蝕、溶蝕等縱使作用下,形成了城堡狀、寶塔狀、針狀、柱狀、方山狀、棒槌狀、蘑茹狀或峰林狀地質景觀,即丹霞地質景觀。通天岩景區,西岩寺、忘歸岩遠景、觀心岩大洞、財神廟、通天岩的丹霞地貌具有“狀若瓜瓠,石峰屏列,岩深谷邃,竅可通天”的特徵,它的形成距今已有1億年,經過多次造山運動,形成了通天岩如今頂圈、身陡、麓緩的丹霞特徵,併發育成丹崖赤壁、丹霞穿洞、丹霞岩溶地貌等景觀。

氣候

通天岩風景區
通天岩風景區
通天岩風景區在贛州城的西北郊,處於武夷山脈、南嶺山脈與羅霄山脈的交匯地帶,屬亞熱帶的南緣,呈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據資料統計,3-5月通天岩平均雨日為55天,總降雨量為628毫米。大風、冰雹、暴雨等災害性天氣為40站次。雨日、暴雨之多,災害天氣頻率之大,皆為全年各季之冠。通天岩在盛夏7-8月,白天最高氣溫一般都在36℃以上,但早晚氣溫一般均在30℃以下,雖然白天較炎熱,但少酷暑。11-1月通天岩晚上輻射冷卻,氣溫可降至零下,形成霜冰澆凍。受強寒潮襲擊時,可產生固體降水或冰凌天氣,但機率很小,平均每年降雪日數只有1-2天。

自然資源


2009年通天岩景區有國家二類保護植物3種,名貴樹木種類有81種,其它樹木種類有22種。如:羅漢松、大頭典竹、桂竹、圓柏、樟樹、菩提樹等。景區內森林覆蓋面積為86%,空氣負離子平均值高達8.2萬單位。

主要景觀


翠微岩

翠微岩在通天岩的西側,相距僅十數米,相傳為宋代隱士陽孝本隱居之所。懸岩上及洞壑內,布滿了摩崖題刻和龕像。除一軀彌勒造像外,其餘皆為汪雕羅漢群像和高浮雕單體羅漢像,共計八十二軀,宋氏題刻19品。由翠微岩西行,穿過林蔭小道,有石梯180餘級。

忘歸岩

忘歸岩俗稱東岩,又名太和山,因巨石橫空,形若踞獅,又名獅岩。在此岩洞前後的峭壁上,鐫刻有摩崖龕象七軀,摩崖題刻50品。題刻中,最為著名的是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王陽明題詩:“清山隨地佳,豈心故園好。他得此身閑,塵寰亦蓬島。西林日初暮,明月來何早。醉卧石床閔,洞雲秋未掃。”。

摩崖造像

通天岩
通天岩
通天岩風景區現存的摩崖造像,可劃分為四組,一是位於通天嶧與翠微岩相交接處的8尊菩薩造像,8尊造像開鑿於唐代末年,開通天岩摩崖造像之先河,其中兩尊觀音菩薩造像保存最為完好,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二是位於通天岩山崖部,由五百羅漢拱衛著的毗盧遮那佛及文殊普賢兩脅侍的組群造像。這組造像開鑿於北宋中期,規模最大,氣勢最為恢宏,三是以僧人明鑒為主施造的單龕十八羅漢像,開鑿於北宋後期,是通天岩摩崖造像的精華所在。四是位於翠微岩,由虔朱氏施造的彌勒佛像等,開鑿於南宋初年。
通天岩風景區以江西最大的石龕造像群著稱於世,共有石龕279座,石刻造像248尊,內容均為佛像神祗,多屬唐宋時期作品。這些石刻,現存97品,其中宋代33品,余則為清代以後或佚名者作。

通天岩洞窟

通天岩風景區有唐宋時期的窟龕315處,共計造像359軀,造像主要分佈於忘歸岩、龍虎岩、通天岩主岩和翠微岩四處,其中,忘歸岩正面保存有羅漢像1尊,背面保存有羅漢像6尊,龍虎岩保存有羅漢像3尊,其餘造像均分佈在通天岩及與其相毗鄰的翠微岩。

文化活動


通天岩之名源於“石峰環列如屏,巔有一竅通天”。離市區6.8公里的景區交通便利,是一座開鑿於唐朝,興盛於宋代的石窟寺,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為一體,被稱為“江南第一石窟”。
通天岩風景區
通天岩風景區
古時曾有一位大仙想保住贛州城的好風光,他在蓬萊仙境挑選了兩座十分漂亮的仙山,想把這兩座山放在儲潭西岸和東岸的儲山一起鎖住水口。當這位大仙挑山走到通天岩附近時,不料被這裡的土地公公發現了,這位土地公公看見如此漂亮的兩座仙山,心想何不把它留在本地呢?於是這位土地公公便學公雞叫。神仙是不能在白天做事的,因為他們怕被凡人看破,回不了仙界。這位大仙正挑山行走,忽聞公雞報曉,以為天就要亮了,便慌忙將兩座山撂下就走了,以後,這兩座仙山便留在了通天岩。至今,通天岩景區的忘歸岩和禮佛岩,各有一個貫通的山洞,傳說就是當年那位大仙挑山時用竹扛串出來的。
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王陽明在贛州任贛南巡撫,后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平定過“宸濠之亂”。陽明先生在忘歸岩題刻一首五言詩:“青山隨地佳,豈必故圓好,但得此身閑,塵寰亦蓬島。西林日初暮,明月來何早,醉卧石床涼,洞雲秋未掃”。
蘇軾落職過虔(即贛州)時,曾多次遊覽通天岩。至今這裡還保存有陽行先、蘇東坡、李存3尊刻像,並有東坡真跡。宋代秘監陽孝本(字行先)及進士李存自熙寧年間辭官從京師還贛后,曾隱居通天岩20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