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殿

禹王殿

禹王殿,是湘南著名佛殿,始建於西漢武帝朔二年。建於岣嶁主峰上,是人們為紀念大禹治水所建。相傳,大禹求治水策至岣嶁峰,經仙人指引得金簡玉牒天書,從而使治水獲得成功。至今岣嶁峰仍留下許多大禹治水的歷史傳說。

地理位置


禹王殿
禹王殿
禹王殿,是湘南著名佛殿。始建於西漢武帝朔二年(公元前127年)。爾後,歷代相繼改造,或為祠,或為壇,或為廟,或為宮,或為殿,后改殿為祠至唐。
從唐至宋曰宮,南宋時改為禹壇,隨後又改為殿,直至清同治九年(公園1878年)兵部尚書彭玉麟重修為廟,佔地1000多平方米,殿宇仿皇宮建築,氣勢恢宏,建築面積900平方尺,殿高3丈9尺5寸。據傳這兩個都很有講究,說是取禹王為三王(夏禹、商湯周文王)之首,位居九五(指帝王)之尊,祭奠九州永垂千古之意。后不幸毀於1944年的戰火之中。1994年,縣政府決定集資在原址新建,1995年6月光復原貌,額雲“禹王殿”。與過去相比,現在的禹王殿更為宏偉壯觀。
古往今來,老百姓把大禹尊稱為神禹,對他的功德更是銘記於心。古時候,人們建禹廟供奉大禹,歷代香火不斷。而如今,岣嶁峰上的禹王殿內也供奉著大禹的雕像,裡面還特意為大家準備了香火,可供大家祈福用。所以,一直以來,禹王殿是香火鼎盛,前來朝拜祈福者是絡繹不絕,他們希望大禹給自己帶來好運。

歷史文化


禹王殿是湘南著名佛殿,始建於唐代(公元618年)以前,亦稱禹廟、禹祠,是人們為紀念大禹治水所建。相傳大禹求治水策至岣嶁峰,經仙人指引得金簡玉牒天書,從而使治水獲得成功。至今,岣嶁峰留下許多大禹治水的歷史傳說。
風景秀麗的岣嶁峰是南嶽72峰之一,主峰海拔1106米,禹王殿原建於岣嶁主峰之上,四周茂林修竹環抱,古木參天。禹王殿建成后,人們把對大禹治水精神的崇尚傾注在復修大殿及大禹金身之上。
據資料和石刻記載,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韓愈在岣嶁峰暢遊吟詩,並慷慨解囊;同治9年(公元1876年),兵部尚書彭玉麟捐款復修禹王殿,並為之撰文作序,頌揚大禹治水功績,現存有石刻碑文8塊。太子少保、湖南巡撫曾國荃(曾國藩之弟),衡陽知府蘇載阿、衡陽縣正堂林廷式曾捐款修殿。
在清道光己丑歲、同治戊辰歲兩次修復中,上至朝庭要員、名人學士,下至普通百姓,涉及湖南、湖北、陝西、江西數省千餘人自發捐銀,把大殿裝修“似皇宮建築,氣勢雄偉,遊人香客不絕”。不幸的是,1944年禹王殿被日本的飛機炸毀。
古之名山岣嶁峰已於1992年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隨著岣嶁峰森林旅遊事業的迅猛發展,許多名人學者和廣大人民群眾,希望重修禹王殿,寄託對大禹治水的紀念。為此,衡陽縣委、縣政府決定重建禹王殿,弘揚大禹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現已建成大殿,使名山寶殿重放異彩。位置:位於衡陽岣嶁主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