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建寧公主的結果 展開
建寧公主
皇太極之女
和碩恪純長公主(1641一1703),名阿吉格,清太宗皇太極之第十四女。其母為皇太極庶妃蒙古察哈爾部奇壘氏。初號和碩公主。
順治十年(1653)13歲時嫁給平西王吳三桂之子吳應熊。十四年晉封為和碩長公主。十六年(1659)十二月被封為和碩建寧長公主,后改為和碩恪純長公主。吳應熊與公主婚後,順治十年(1654)授三等子,十四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七年(1668)晉少傅兼太子太傅。十三年四月十三日,因其父吳三桂反叛清廷,同其子吳世霖皆被清廷處死;據朝鮮燕行錄、康熙起居注和清人王沄《漫遊紀略》,公主及幼子被幽禁宮中。二十年雲南平定,公主所出的兩個幼子和額駙其他庶子被全部處死。
康熙四十三年(1703)公主去世,時年63歲。
大事件
1642-01-07
出生
公元1642年,清崇德六年12月初七日丑時(1642年1月7日)出生,初號和碩公主。
1653
嫁給吳三桂之子吳應熊
順治十年(1653)13歲時嫁給平西王吳三桂之子吳應熊。
1657
晉封為和碩長公主
順治十四年(1657)晉封為和碩長公主。
1659
封為和碩建寧長公主
順治十六年(1659)十二月被封為和碩建寧長公主,后改為和碩恪純長公主。
1764
因吳三桂反叛被幽禁宮中
康熙十三年(1764年)四月十三日,因其父吳三桂反叛清廷,同其子吳世霖皆被清廷處死;據朝鮮燕行錄、康熙起居注和清人王沄《漫遊紀略》,公主及幼子被幽禁宮中。
1704
去世
康熙四十三年(1704)公主去世,時年63歲。
公元1642年,清崇德六年12月初七日丑時(1642年1月7日),公主出生,初號和碩公主。(見《清皇室四譜》)
註: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國君(即“大汗”)、貝勒的女兒(有時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婦女)均稱“格格”,無定製。例如,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長女稱“東果格格”,次女稱“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極繼位后,於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兒開始稱為“公主”,並規定皇后(即中宮)所生之女稱“固倫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養女,稱“和碩公主”。
公元1644年,清順治元年8月從龍入關,9月至京。
公元1648年,清順治五年,平西王吳三桂出鎮漢中,留長子吳應熊於京。
嫁與額駙吳應熊后,皇十四女和碩公主與額駙吳應熊定居在京城。順治十年(1653),額駙吳應熊被授予三等子爵。順治十四年(1657)二月,皇十四女晉封和碩長公主。同年,吳應熊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從一品)。順治十六年(1659)十二月,皇十四女被封為和碩建寧長公主,后改為和碩恪純長公主。康熙七年(1668),吳應熊晉少傅兼太子太傅(正一品)。
本來建寧公主與額駙在京師不斷加官晉爵,和美度日,孰不知南疆突變起風波,康熙十二年(1673),平西王吳三桂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蓄髮易衣冠,樹起白色旗幟,以復明為由,挑起反清之“三藩之亂”。建寧公主的生活由此轉折,落入了人生長恨水長東的窠臼。
康熙
“三藩之亂”的罪魁禍首即是額駙吳應熊之父平西王吳三桂。三藩之中,以吳三桂勢力最大,兵力最多亦最強,史界方家蕭一山評論其“用人不受吏部、兵部之掣肘,用財不受戶部之稽核”,僅雲南一處每年耗國庫之餉少則數百萬,最多時達900餘萬,故有“天下賦稅,半耗於三藩”之說。而耿、尚二藩雖不似吳三桂之囂張與跋扈,但亦壟斷當地之大權,各為一方之患。康熙十二年(1673)三月,平南王尚可喜年老多病且受制於酗酒嗜殺之長子尚之信,故上疏請求歸老遼東,留其子駐防廣東。本來康熙帝親政后,即一直將處置三藩看成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見此撤藩之有利時機,經議政王大臣及戶、兵二部共同議定,降旨准尚可喜全藩撤離。此事對吳、耿二藩震動極大,兩人亦立即請求撤藩,本意卻是在試探朝廷之態度。康熙帝斟酌再三,最後降旨——三藩並撤。
康熙十二年(1673)十一月二十一日,吳三桂在表面答應撤藩並於當月二十四日啟程赴京的前3天,正式起兵反清。一時間,時任總督、巡撫、提督、總兵等地方大員的原明朝降清之武將紛紛加入,據統計竟多達20位,使吳三桂迅速集結起14萬兵力,攻佔了滇、黔、湘、蜀四省,加上廣西孫延齡(漢族公主孔四貞的丈夫)和福建靖南王耿精忠隨之反清,六省失陷,中原動搖。吳三桂更欲裂土為王,並請西藏之達賴喇嘛為之出面調停。但康熙帝胸有成竹,不聽達賴喇嘛之言,調兵遣將,精心布局,力爭將戰事控制在滇、黔、湘等三省之內,並為集中打擊吳三桂,剿撫並用,下令停撤耿、尚二藩以孤立之。
就在吳三桂自恃已佔有半壁江山,長子又尚皇十四女建寧公主而為皇帝懿親,認為朝廷必定會恩養其子吳應熊用以招撫之時,康熙十三年(1674)四月十三日,聖祖採納諸王大臣之議,將額駙吳應熊及其子吳世霖於京師處以絞刑。清廷此舉予吳三桂以致命打擊,聽到其子應熊及孫世霖被處決的死訊,吳三桂亦“驚悖氣奪,遂底於亡”,即不久亦一命嗚呼了。
從客觀上講,康熙帝此時確實不僅在政治上,而且在心理上戰勝了挑起三藩之亂的吳三桂,但對於皇十四女建寧公主而言,這一切卻猶如噩夢,33歲時突然就家破人亡了。從前,下嫁漢族權臣之子是清廷為了實現籠絡漢臣之意,而今父債子還甚至是由孫子來還,又是清廷為鞏固政權的明智之舉。當其時也,康熙帝下諭旨,認為“亂臣賊子,孽由自作,刑章俱在,眾論僉同,朕亦不得而曲貸之也”。將額駙吳應熊正法,為的是“以寒老賊之膽,以絕群奸之望,以激勵三軍之心”。如果說,作為侄兒的聖祖玄燁沒有考慮過姑母建寧公主,也許是有些冤枉,因為在額駙吳應熊死後,康熙帝經常下詔慰藉公主,稱建寧公主一生“為叛寇所累”。但事情的結果已成定局,面對喪夫失子之痛,皇十四女建寧公主該如何獨處於世呢?世間但見豪氣干雲,誰憐兒女情長?身在其中的建寧公主恐怕只能自啖苦果,日日煎熬。此後相思之夢,盡在絞刑架下。
康熙二十年(1681),歷時8年之久的三藩之亂終於塵埃落定。三藩之中,吳三桂於康熙十七年(1678)八月卒,其孫吳世璠繼立。康熙二十年(1681)十月二十八日,吳世璠自殺,雲南自此平定。
因此,歷史上真實的建寧公主,並沒有和吳應熊虛與委蛇而嫁給“韋小寶”去快活逍遙,而是月寒日暖煎人壽,莫問當年事,因為往事不堪回首。康熙四十三年(1704)十二月,皇十四女建寧公主在熬過了30年的凄清蕭索歲月後與世長辭,時年63歲。
關係 | 人物 | 備註 |
父親 | 清太宗皇太極 | |
母親 | 庶妃察哈爾部奇壘氏 | 諤勒濟圖固英塞桑女。 |
丈夫 | 少傅兼太子太傅、三等精奇尼哈番吳應熊 | |
夫之父 | 平西親王吳三桂 | |
子 | 吳世霖、二幼子佚名 | |
女 | 吳佳氏 | 嫁努爾哈赤之子塔拜曾孫、奉國將軍噶爾圖。 |
女 | 吳氏 | 1956年昆明王家營發掘郭宗汾與妻吳氏合葬墓,吳氏棺材一端有墨書:“皇周敕封懿裝(庄)長公主郭門吳氏之神柩”,吳氏當為吳世璠姐妹。又據《清聖祖實錄》(康熙二十五年)”蔡毓榮隱匿吳逆嫡孫女郭壯圖之媳,佔據為妾”,事敗蔡殺人滅口。既為嫡孫女,很可能為生活在雲南的吳應熊與公主之女。 |
庶子 | 吳世璠 | |
庶女 | 吳氏 | 恭親王常寧妾,生子文殊保。 |
建寧公主府現狀現位於堂子衚衕和石虎衚衕之間的民族大世界,原為“蒙藏學校”,其前身既是建寧公主府。
建寧公主為清太宗皇太極的十四女,在順治十年(1653年)時下嫁給了平西王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隨後不久就陸續晉封為和碩長公主、和碩建寧長公主,后改為和碩恪純長公主。而這座府邸在當時也被稱為駙馬府。
建寧公主府現狀
乾隆後期,此宅又被賜給了乾隆長子定親王永璜之子鎮國公綿德(乾隆四十二年封為鎮國公),后綿德在乾隆四十九年晉封為貝子。保存至今的府邸就是當時清朝的貝子府的規制。清末,該府由其後人毓祥繼承,因此此處又被稱為“祥公府”。
滿清被推翻了以後,在1913年,中華民國政府的蒙藏院就在此處開辦了蒙藏學校。所以在民國三十七年,即1947年版的北京地圖上,明確標明了“蒙藏學校”四個字。1923年秋,李大釗、鄧中夏等來校開展革命工作。1924年,烏蘭夫、奎壁、吉雅泰等一批青年學生在蒙藏專門學校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第一批蒙古族黨員,建立了蒙古族的第一個黨支部。同年,梁啟超為了紀念著名護國將領蔡鍔將軍,在該院東路建立了松坡圖書館,館名取自蔡鍔的字“松坡”。徐志摩從美國留學歸國后,曾在此圖書館工作過,他與林徽因成立的“新月社”也選址在此辦公。
新中國成立后,中央民族學院附屬中學(前身即為蒙藏學校)曾以此為校址。上世紀八十年代,此處曾被計劃拆除以建立民族大廈,但計劃不久被擱置。為積累建大廈的資金,古宅逐漸演變成如今出租攤位的民族大世界商場。
現如今的蒙藏學校舊址基本保存著當初貝子府的府邸格局。佔地面積11880平方米,其中古建築面積為3200平方米,分為東西兩部分。
西側院位於小石虎衚衕33號,是三進院落,尚存府門、正廳、過廳、后廳、東西跺殿、東西配殿,均為灰筒瓦硬山頂,上有大吻,垂獸,共有房50餘間。內有一棵古棗樹,其樹高10米以上,樹圍大致有將近3米,相傳為明初種植,已有六百多歲的樹齡,號稱“京都古棗第一株”。
東側院位於小石虎衚衕38號,原為松坡圖書館,現部分建築已被拆毀,為兩進院落。
該舊址現上級單位為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舊址被商場所佔據。府邸內充斥著各種商鋪,部分古建的內部牆壁已被拆除,作為服裝超市和精品鞋城等。
年份 | 飾演者 | 影視劇 |
---|---|---|
2000 | 張鳳書 | 《懷玉公主》 |
2003 | 寧靜 | 《皇太子秘史》 |
2017 | 沈佳凝 | 《龍珠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