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寧公主府
建寧公主府
建寧公主府現狀現位於堂子衚衕和石虎衚衕之間的民族大世界,原為“蒙藏學校”,其前身既是建寧公主府。
建寧公主為清太宗皇太極的十四女,在順治十年(1653年)時下嫁給了平西王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隨後不久就陸續晉封為和碩長公主、和碩建寧長公主,后改為和碩恪純長公主。而這座府邸在當時也被稱為駙馬府。康熙十四年(1675年),吳三桂反叛清廷,吳應熊及其子吳世霖被處死,只剩下建寧公主在這座大宅院里形單影隻。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建寧公主在其63歲時離開了人世。而這宅子卻被當時的老北京人稱之為“凶宅”,說“夜裡能聽到絲竹之聲,還夾雜著年輕女人幽怨的吟詩聲”;而另一版本是說在此“曾是吳三桂的住宅,陳圓圓的芳魂幾百年來都在此游弋”。現如今想來,這估計都是和建寧公主悲慘的一生有關吧
西側院位於小石虎衚衕33號,是三進院落,尚存府門、正廳、過廳、后廳、東西跺殿、東西配殿,均為灰筒瓦硬山頂,上有大吻,垂獸,共有房50餘間。內有一棵古棗樹,其樹高10米以上,樹圍大致有將近3米,相傳為明初種植,已有六百多歲的樹齡,號稱“京都古棗第一株”。
東側院位於小石虎衚衕38號,原為松坡圖書館,現部分建築已被拆毀,為兩進院落。
這座古宅,要是再往前推,則可追溯到明朝初年。在明初時是常州會館。明末時為崇禎皇帝的岳父,大學士周延儒的住宅。清兵入關后,此宅就劃歸建寧公主所有。之後雍正二年(1724年),朝廷設左右二翼宗學,作為皇室貴族子弟學校,其右翼宗學即設在此處。相傳曹雪芹就曾在這裡作過短期教習。乾隆九年(1744年),右翼宗學遷往絨線衚衕,舊址則被賞賜給大學士裘日修作為住宅。當時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過該宅鬧鬼。乾隆後期,此宅又被賜給了乾隆長子定親王永璜之子鎮國公綿德(乾隆四十二年封為鎮國公),后綿德在乾隆四十九年晉封為貝子。保存至今的府邸就是當時清朝的貝子府的規制。清末,該府由其後人毓祥繼承,因此此處又被稱為“祥公府”。
滿清被推翻了以後,在1913年,中華民國政府的蒙藏院就在此處開辦了蒙藏學校。所以在民國三十七年,即1947年版的北京地圖上,明確標明了“蒙藏學校”四個字。1923年秋,李大釗、鄧中夏等來校開展革命工作。1924年,烏蘭夫、奎壁、吉雅泰等一批青年學生在蒙藏專門學校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第一批蒙古族黨員,建立了蒙古族的第一個黨支部。同年,梁啟超為了紀念著名護國將領蔡鍔將軍,在該院東路建立了松坡圖書館,館名取自蔡鍔的字“松坡”。徐志摩從美國留學歸國后,曾在此圖書館工作過,他與林徽因成立的“新月社”也選址在此辦公。
新中國成立后,中央民族學院附屬中學(前身即為蒙藏學校)曾以此為校址。上世紀八十年代,此處曾被計劃拆除以建立民族大廈,但計劃不久被擱置。為積累建大廈的資金,古宅逐漸演變成如今出租攤位的民族大世界商場。
現如今的蒙藏學校舊址基本保存著當初貝子府的府邸格局。佔地面積11880平方米,其中古建築面積為3200平方米,分為東西兩部分。
該舊址現上級單位為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舊址被商場所佔據。府邸內充斥著各種商鋪,部分古建的內部牆壁已被拆除,作為服裝超市和精品鞋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