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於紅霞的結果 展開
-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原副廳長
- 山東大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專業教授
於紅霞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原副廳長
於紅霞,女,博士,曾任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
於紅霞教授於八十年代末以分配係數為研究切入點,對環境優先控制污染物單組分和多組分的正辛醇-水分配規律開展了系統研究,同時研究了有機污染物對發光菌、大型蚤和綠藻的急性毒性,建立了多個能夠預測個體水平毒性的QSAR模型。九十年代末提出是否能採用仿生體研究有機污染物的分配行為,進而建立多組分混合體的毒性預測模型。
時間 | 院校 | 專業 | 學位 |
1983年-1987年 | 南京大學 | 環境科學系 | 學士 |
1989年-1992年 | 南京大學 |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 | 碩士 |
2000年-2002年 | 南京大學 | 環境學院 | 博士 |
1987年,畢業於南京大學環境科學系,隨後留校任教;
1998年2月-1999年2月,赴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和國家水研究中心學習;
2002年2月-8月,赴香港城市大學生物化學系學習;
2004年12月,赴日本環境科學領域著名環境化學與分析專家S.Tanabe教授實驗室接受二惡英等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分析培訓;
2018年10月至2021年6月,任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
2021年6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最新人事任免,免去於紅霞的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職務。
科學研究
於紅霞教授於八十年代末以分配係數為研究切入點,對環境優先控制污染物單組分和多組分的正辛醇-水分配規律開展了系統研究,同時研究了有機污染物對發光菌、大型蚤和綠藻的急性毒性,建立了多個能夠預測個體水平毒性的QSAR模型。九十年代末提出是否能採用仿生體研究有機污染物的分配行為,進而建立多組分混合體的毒性預測模型。此設想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支持,統的單組分毒性效應評價研究向複合污染方向延伸。為了將個體水平毒性預測模型研究推向細胞或基因水平的毒性預測領域,她於2004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資助,採用3D-QSAR技術,模擬計算分子印跡聚合物功能單體與被識別污染物分子的結合能,篩選最佳結合功能單體,合成能夠識別有機污染物的印跡聚合物;探索污染物不同構象的疊合與相同分子作用方式,以及柔性分子疊合規則。此外,在細胞毒性研究基礎上嘗試開展細胞毒性效應預測的QSAR模型研究。同時,又相繼與醫學領域的學者合作,開展有機污染物的內分泌干擾效應和類二惡英毒性研究,尤其以受體介導理論為基礎,探討雌激素受體與有機污染物作用的雌激素受體報告基因表達,為污染物配體和雌激素受體作用而產生內分泌干擾效應的預測模型建立,以及配體-受體分子作用機理研究奠定了實驗基礎。目前,課題組已利用三維構效關係與分子對接分析技術,從理論模型研究的角度,初步探討了擬雌激素化合物與相應受體結合併產生內分泌干擾效應的可能機制。
近年來,她主持並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多項,目前正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參加科技部“973”和“863”項目多項;參編著作3部,已發表論文118篇,其中被SCI收錄的論文60餘篇。
主要課題
1、典型化工區化學品風險甄別與控制綜合示範,科技部863,2013-2015
2、Solutions for present and future emerging pollutants in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歐盟FP7課題,2013-2015
3、綠色青奧南京區域大氣污染監控預警及應急關鍵技術應用性研究,江蘇省科技廳,2012-2014
4、基於生物可利用機制的沉積物中擬雄激素活性物質鑒別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13-2015
5、商品化全氟化合物-全氟烷基磷酸酯在環境介質中遷移轉化規律及風險評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11-2013
6、淡水魚體內多溴聯苯醚的代謝過程解析及其代謝物污染現狀與危害性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10-2012
7、江蘇省典型地區飲用水源地潛在健康危害分析篩查與評價,江蘇省環保廳,2009-2010
8、典型地區集中式飲用水源水有機提取物的健康損害敏感指標篩選,江蘇省環保廳,2008-2009
9、飲用水源地有機毒物監控及其健康損害預警聯動技術研究,江蘇省科技廳,2007-2009
10、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典型環境過程及構效關係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008-2011
11、污泥中可溶性有機質對多溴聯苯醚在土壤中吸附、傳輸與生物有效性的調控作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06-2008
11、人體血漿中多溴聯苯醚極性代謝物的分析新技術及其體外內分泌干擾毒性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香港研究資助局聯合資助項目,2006-2008
12、“我國典型區域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污染特徵、演變歷史及趨勢”子課題,科技部973,2004-2008
13、與內分泌系統疾病相關的標誌物識別及其仿生免疫分析方法的探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04-2006
14、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與生態毒性微觀機理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003-2006
15、全自動COD在線測試儀的開發,江蘇高校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項目,2003-2005
16、城市系統污水處理廠污泥的毒物追蹤以及污泥合理處置和再生利用對策的研究,江蘇省建設廳,2003-2005
17、“太湖水污染控制與水體修復技術及工程”子課題,科技部863,2003-2005
18、江蘇省鹽業公司沿海海水質量監測,地方項目,2003-2005
19、重要環境污染物致人類重大疾病的作用機制和評價模型研究,科技部重大預研項目,2002-2004
20、江蘇省重點飲用水源地優先控制有機有毒污染物篩選和排放標準的研究,江蘇省環保廳,2002-2004
21、混合有機化合物聯合毒性機制及其定量結構—活性相關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02-2004
21、PTA廢水的高效工程構件菌的處理和智能化控制技術研究,科技部863,2001-2003
22、多組分QSAR研究及其在廢水毒物鑒別程序中的應用,2000-2002
23、商業化污水處理廠污水-工業廢水混合處理系統的毒性鑒別評價和潛在風險的研究,江蘇省科技廳重點基金,2000-2002
論文
溫泉,鄔陽,王遵堯,於紅霞*,劉紅玲。黃酮類化合物PIM-1激酶抑制活性的構效關係研究。計算機與應用化學,
余益軍,劉紅玲,戴玄吏,蔡煥興,李春玉,於紅霞*。響應曲面法在乙醯化-頂空固相微萃取檢測水中酚類的條件優化應用,分析測試學報,
張鳳仙,胡冠九,郝英群,劉紅玲,王心如,於紅霞*。沿海三市飲用水源水內分泌干擾毒性研究。生態毒理學報
鄭新梅,馮政,丁亮,劉紅玲,於紅霞*。大型蚤在線生物監測系統研究。環境監控與預警,
蘇冠勇,溫泉,韋斯,馮建昉,劉紅玲,於紅霞*.細胞培養液中多溴聯苯醚以及代謝產物的GC-MS/MS測定方法,分析化學,
邢立群,鄭新梅,劉紅玲,於紅霞*,張效偉。中國主要河流中硝基苯生態風險研究。中國環境科學,
余益軍,劉紅玲,戴玄吏,蔡煥興,李春玉,於紅霞*。原位乙醯化-頂空固相微萃取測定水中酚類化合物。分析化學,
李學德,鮮啟明,劉紅玲,花日茂,許珊珊,陳海燕,於紅霞*。高效液相色譜—熒光檢測法同時測定蔬菜中3種磺胺類藥物殘留,分析化學,
鄔暘,王雍,張愛茜,於紅霞*,王連生。黃酮類化合物與雌激素受體作用的三維定量構效關係研究。科學通報,
余益軍,蘇冠勇,林漢華,林群聲,於紅霞*.陽離子表面活性劑Aliquat 336對水中雙酚A的濁點萃取及作用機制,分析化學。
參與書籍
1、《有機污染化學》再版,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2、《有機污染物化學》編譯,科學出版社,2004。
3、《環境監測實驗》,科學出版社,2003。
4、《分子結構、性質與活性》,化學工業出版社,1997。
軟體著作
於紅霞,蘇冠勇,史薇,張鳳仙,曹福,王曉褘,毒性鑒別評價程序與毒性計算軟體,中國,計算機軟體著作權。
授權專利
於紅霞,沈敏,劉穎,韋斯,林漢華,林群聲,一種改進的固相微萃取方法,中國,發明專利。
於紅霞,孫兆海,余益軍,林漢華,林群聲,一種酚類化合物的同步凈化提取方法,中國,發明專利。
於紅霞,史薇,曹福,蘇冠勇,韋斯,環境介質有機提取物同步純化並逐級分離的方法,中國,發明專利。
於紅霞,蘇冠勇,鄔暘,溫泉,韋斯,劉紅玲,一種固相萃取耦合固相微萃取的分析方法,中國,發明專利。
中國毒理學會分析毒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專業委員會委員、《應用生態學報》《南京大學學報》和《農業環境科學學報》編委。
獎項全稱 | 具體獎項 |
教育部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中國石化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中國環境保護學會獎 | 三等獎 |
省級科技進步獎 | 一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