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板鴨
南安板鴨
南安板鴨是江西省贛州市著名傳統特產,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與福建建甌板鴨、江蘇南京板鴨、四川建昌板鴨並列中國傳統四大板鴨之一徠。南安板鴨歷史悠久,距今500多年,並於1911年獲得巴拿馬世界博覽會金獎。南安板鴨外形美觀,皮色奶白、瘦肉醬色,肉嫩骨脆,尾油豐滿、味香可口,是腊味中的上品。
產品樣圖
南安板鴨 系地方土特產品,原名“泡腌”,始產於明朝江西布政使北道南安府方屋塘(今大余縣城東門外),至今已五百餘年歷史,大余縣民間仍沼用此名.一九零五年成為商品銷往香港、澳門,並轉銷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為東南亞各國之席上嘉肴,饋親友之珍品,頗受東南亞各國歡迎。一九八零年註冊"南安"為商標,故名南安板鴨。
因始產於明朝萬曆年間江西布政使嶺北道南安府而得名,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為中國板鴨發源地,傳統秘制工藝加上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南安板鴨響譽中外,經久不衰。以肉質肥嫩的大余麻鴨做成的南安板鴨,曾獲一九二一年巴拿馬世界博覽會銀獎。一九八一年、一九八五年、一九八九年、一九九三年連續四屆獲江西省優質產品獎,一九八六年獲部優及國家銀質獎,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1995年、2000年、2003年、2006年、2009年、2012、2015年連續七屆獲江西省著名商標,2006年獲江西名牌產品,2006年6月通過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2008年被評為江西省農業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2010年被國家商務部認定為“中華老字號”。南安板鴨被中國食品總公司編入《家禽與傳統禽製品》一書,列入全國傳統腌製品四大板鴨(江西南安板鴨、福建建甌板鴨、江蘇南京板鴨、四川建昌板鴨)之一。南安板鴨被譽為“臘中之王”的美譽,南安板鴨是江南、尤其是贛南的食中珍饈和旅遊名品。
南安板鴨的特點是:鴨體扁平、外形桃園、肋骨八方形、尾部半園形。尾油豐滿不外露,肥瘦肉分明,具有獅子口、雙龍珠、雙掛勾、關刀形,梘槽能容一指、白邊一指寬、皮色奶白、瘦肉醬色、食味特點是皮酥、骨脆、肉嫩、鹹淡適中,瘦肉醬色、肥肉不膩。有南安板鴨的獨特風味,非其它腊味所可比擬。其背部蓋有長園形“南安板鴨”珠紅印章四枚,與翅骨及腿骨平行,呈倒八字形。。
選鴨是關係到板鴨質量的重要環節。對毛鴨的收購,必須是一看二摸三過稱。
一看:是否是當年飼養的仔鴨。夏至前孵出的苗鴨,飼養90天左右為早鴨。立秋後孵出的苗鴨,飼養100天左右為秋鴨。當年鴨骨脆、皮薄毛孔小、皮色好、肉質細嫩。看羽毛是否豐滿,兩翼靠剪,有光澤,行動活潑有力,叫聲宏亮。看眼睛明亮有神,鼻乾燥,肛門羽毛乾淨。
二摸:摸肥度是否良好。(胸部不成“一把刀”);摸肛門肌肉是否有彈性(無彈性即生蛋的老鴨);摸體溫是否正常(41~42℃)。
三過秤:經過上述檢查確認為合格后,過秤稱重,要求鴨重在1.25~1.5公斤為適宜。
鴨是耐寒怕熱,耐粗飼料的水禽。用經挑選后鴨圈育肥。必須建造適應其生活特性的鴨欄和建立科學飼養管理的制度。
在宰殺前一天要停喂谷,多喂水。使囊空腸虛。既節約糧食又便於加工翻腸。宰殺時一人抓鴨的頭和兩翅,另一人對準刀位(下齶後端有一條膜的骨縫)。割斷氣管、食管、血管。要求刀口小,口瑞正。足提高,頭下伸,可以把鴨倒掛在專用木架上,加快血液流盡,防止體內淤血。否則板鴨會變成紅褐色。
脫毛是一項細緻的工作,流盡余血的鴨要馬上進行脫毛,用80~90℃的熱水,將鴨遞毛下鍋浸泡全身,來回擺動數次使羽毛濕透,迅速起鍋,立即脫毛。順序是頭、頸、背、翅、腹、爪。大毛用手撕,小毛用線絞或用鐵皮鉗夾。
要求皮膚完整,毛腳乾淨,無損傷,乳白明亮。
外五件是為下齶、兩翅、兩爪。把驗收合格的脫毛光鴨順著膝關節、腕關節的骨縫用刀割下。工藝特點:刀口准,切口整齊,骨完整。
徠頭刀是決定板鴨體形和質量的關鍵。必須由經過考核合格的師傅擔任。
以左手繃緊鴨胸外線,右手將刀口對準外線由胸骨後端向前推刀,切開外皮和肌肉,然後刀口對準內線和雙勾,由後向前推刀破開胸骨,切開雙勾。用雙手扒開大小邊,抓出鴨肫至體外由後向前翻起鴨腸。將刀對準鴨尾中點由胸骨向下切開皮和肉。最後劈開雙輪。
先出氣管,擰斷大腸,取出鴨肫、心、肝、食管和肺。
割去睾丸、小鴨蛋和余雜。然後留筋骨兩根,其餘折斷。底板分成八字形,把皮層的上瘦肉刮凈,並推向兩邊肋下。割去大腸頭。不帶油和肉,破開肛門一半,綳板定型后肛門成半月形。
腌制要用精製鹽,鹽粒細而均勻,含雜質少。在使用前必須把精鹽炒干到無水蒸氣為止。鹽的用量,早期板鴨每隻用鹽150克左右。擦鹽80次左右。因加工早期板鴨氣溫較高,用鹽少了板鴨容易變質。中後期板鴨每隻用鹽125克左右。擦好鹽的板鴨放入專用缸內,背朝下底朝上,大邊朝外,小邊朝內,沿缸壁搭放。中間留一洞,堆放成寶塔形。腌制時間:早期為12小時,中後期為8小時左右。
經腌制好的板鴨須逐只滴去鹽水。放入40℃左右的溫水中,漂洗2至3次,洗盡余血和內雜等污物和鹽粒。漂洗用水要隨時更換。
漂洗的板鴨應立即送到綳板上,這時鴨體溫較高,鴨體柔軟容易造型。擰斷頸骨和大腿骨的韌帶,將腿骨適當推進大腿肌肉內,腿膝骨的後端朝上,使兩腿端正;拉開四周的皮張,擺好尾油,不得露出皮張。把鴨造成桃圓形。綳板3小時左右待水分稍干,立即蓋上“南安板鴨”專章。印章蓋在兩翅膀和兩隻大腿的外側,組成兩對倒八字形,印章字跡稍干后,將板鴨放成一線或階梯式,在每隻大邊的白點上,穿孔穿繩。繩長30厘米,繩結靠在大邊裡面。板鴨提起后成水平,稍有前高后低。
曬架必須座東北朝西南,使板鴨上午曬頸部,下午曬底腹,有較長時間曬底腹,可使板鴨幹得快,滴油少。曬露時間早期板鴨為5~7天,中後期為7~9天。
板鴨干度要求7~8成,用手摸判斷。再看板鴨小邊的精肉是否呈鮮紫紅色;肋骨是否由紅色變成白色。頸骨是否顯示出5~7個骨節,兩隻大腿是否結實。
板鴨定級由頭刀師傅和板上人員進行,按標準逐只定級。
板鴨用紙箱包裝,一、二、三、等外級每箱分別裝20、24、28、32隻,紙箱上下墊絲綿紙,箱外用塑料帶打包,紙箱上標屬的廠名、等級、只數要清晰。
蒸煮板鴨方法講究。煮前,用溫水洗凈表面皮層,下溫水浸泡3小時以上,以減輕鹹度,使鴨肉回軟。煮制時,用茴香一粒、蔥一根、姜三片,從鴨翅下開口處塞入肚內。再用一根長約6厘米空心管,插入鴨肛門半截,使湯汁在煮時內外對流。要先將鍋中冷水燒開,停火后將鴨放入鍋內,使水浸過鴨體,從開口處充分灌入鴨肚內。鴨在水中要保溫,蓋嚴鍋蓋,在85℃左右水中燜40分鐘,並將肚內湯更換一次,把鴨翻身。這時將水燒至95℃(即小沸),停火再燜10至20分鐘,即起鍋。煮熟鴨子,須待完全冷卻後方可改刀,以免流失油鹵,影響口味。如將生板鴨切下一塊,再切成薄片放在板鍋內蒸熟,這樣吃,口味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