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義鎮

崇義鎮

崇義鎮隸屬四川都江堰市,位於成都平原西陲,地處都江堰市東大門,東距成都市25公里,西距都江堰市城區12公里。東臨郫縣唐昌鎮和竹瓦鄉,南接郫縣花園鎮,西隔金馬河是都江堰市翠月湖鎮和石羊鎮,北聯都江堰市天馬鎮。全鎮面積46.56平方千米,總人口38621人(2017)。

2019年12月,成都市人民政府決定:撤銷崇義鎮。

鄉鎮概述


崇義鎮
崇義鎮
崇義鎮位於世界文化遺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都江堰市東面,是都江堰市的東大門。東與郫縣新勝鎮、唐昌鎮接壤,西與都江堰市聚源鎮相連,南接都江堰市土橋鄉和郫縣花園鎮,北與都江堰市天馬鎮為鄰,東距省會成都市25公里,西至都江堰市區12公里,全鎮幅員面積29平方公里,轄15個村,1個居委會,總戶數8200多戶,總人口38621人(2017),主要民族漢族,耕地面積2.9萬畝,受惠於都江堰渠走馬河,徐堰河自流灌溉,鎮內平疇沃野,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小麥、油菜、花卉苗木、蔬菜等,主要養殖有牛、生豬、雞、鴨、鵝、兔等。
鎮內有初級中學1所、小學5所,共有學生3235人。有市屬醫院1所,村級合作醫療站6個,村級文化活動室16個,文化宣傳隊1支,派出所、法庭、稅務所、信用社、郵電、電信等事業單位齊全。

經濟發展


崇義鎮
崇義鎮
成灌高速公路213國道縱貫全境,高速路立交橋作為貫穿崇義的主要交通樞紐,把周邊各條道路連接在一起,便捷的交通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達2.38億元,工農業總產值3.31億元,工商稅收700萬元,財政收入850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5元。形成了鋼質防護門窗系列產品、閥控式鉛酸曲板蓄電池、高壓閥門、鹽漬精品腸衣、電能電子、鋼化玻璃、冶鍊、食品等主要產業門類和出口創匯產品。
農業結構調整及農業產業化全鎮農業以"一片、兩線、一稻"的發展思路。帶動產業結構調整。主要形成優新水果和花卉苗木2000畝的龍頭產業基地;反季節蔬菜和食用菌為主3000畝的蔬菜基地;無公害、無激素、無污染的生態豬10000頭的養殖基地和23000畝的優質稻種植基地。2003年全鎮農產品銷售額744055-元,占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2%。
崇義鎮2000年5月被列為“省級小城鎮試點鎮”現已完成新集鎮商業小區和道路框架建設,實現了村水泥路村通工程,鎮內電信、通訊已併入程式控制大網,開通電話4800多門,佔全鎮總戶數的65%。光纖電視用戶700餘戶。有裝機容量4x500千瓦、1x320千瓦、2x1600千瓦、3x1800千瓦,水電站兩座和3.5萬KVA模式變電站,3.5萬KVA雙玉變電站、10KV開關站、日產4000噸的自來水廠各1座。集鎮水、電、路、氣、通訊、有線電視、寬頻網等基礎設施配套全部形成。

城鎮建設


崇義鎮
崇義鎮
崇義鎮的官家花園,離正門約50米處,橫亘著兩條寬半米左右、長近百米的小溝,外面的一條還有水緩緩流動,據說這兩條小溝叫“雙玉帶”。地震之後,圍繞官家花園,崇義鎮做足了文章。由於官家花園在地震中有一定損毀,目前鎮里已經決定對官家花園修舊如舊。同時,已經引進了一家開發公司,參與官家花園周邊區域的災后重建,融入到崇義鎮城鎮建設中去。
“圍繞‘官家花園’開發,正是我們在災后重建中,承接城市新區輻射效應,引進社會資本打造城東新鎮,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一個具體舉措。”韓成剛說,崇義鎮位於都江堰市東大門,歷來就是從成都到阿壩州的西道驛站,交通便利,道路四通八達,境內有國道317線,成灌高速公路(有進出口),灌溫路(接成都光華大道)等多條高等級公路。隨著都江堰市城市新區東移戰略的實施,崇義鎮因其優越的區位優勢,必將成為都江堰、阿壩州、高新區、郫縣、溫江、彭州等幾大幹道交匯結點,承擔起都江堰市城東交通樞紐的歷史使命。
“在未來幾年,我們將在現有格局基礎上,加快建設力度,全力推進以國道317線、成灌高速公路、光華大道延伸段(溫灌路)、IT大道延伸線(天府大道)、輕軌2號線、彭青路、岷江4號橋、崇義立交橋為支撐的“五縱一橫兩橋”物流網路體系,與正在啟動的都江堰市新城區相互呼應,形成一張多通道、快走廊的交通網路。”韓成剛說,隨著這些路網的啟動,加上上海市對口援建的實施,都江堰新城區建設即將啟動,一座充滿現代氣息的新城區將在崇義旁邊拔地而起。崇義鎮將抓住這個契機,重新審視崇義的區域地位和區域責任,切實做好新集鎮的空間布局和產業規劃,主動接受新城區的輻射,主動配合新城區的發展,打造成一個集商貿、旅遊休閑功能於一體的城東新鎮。
根據規劃,崇義鎮集鎮面積將達到1.75平方公里,城鎮居住人口實現3萬人。其中,集鎮新區將跨越高速路,緊靠天府大道發展,主要是發展好旅遊產業、門業市場以及城鎮居住新區的建設,以現代氣息為主。現有舊城區的改造,將充分發掘和提煉歷史文化元素,賦以一定文化標識和符號,把官家花園及周邊區域打造成崇義文化的展示之地和體驗之地。

重大項目


崇義鎮
崇義鎮
作為山東省和都江堰市災后重建的第一個重大項目,成郫灌城際鐵路建設目前已經進入沿線拆遷階段,預計本月底即可完成,正式開工建設。“該鐵路在都江堰境內初步擬定的站點有5個,崇義鎮作為成都至青城山路段必經之地,是其中的重要一站。”崇義鎮黨委書記韓成剛表示,依託道路基礎設施的便利,震后崇義規劃,將以建設城東交通樞紐,打造都江堰新城靚麗門戶為發展思路。爭取用3~5年的時間將崇義鎮建設成為都江堰市的形象“窗口”以及同外界交流的“中轉站”。
“3年時間內,我們將在現有格局基礎上,加快建設力度,全力推進以國道317線、成灌高速公路、光華大道延伸段(溫灌路)、IT大道延伸線(天府大道)、輕軌2號線、彭青路、岷江4號橋、崇義立交橋為支撐的‘五縱一橫兩橋’物流網路體系。”韓成剛表示,實施的“五縱一橫兩橋”工程將和正在啟動的都江堰市新城區相互呼應,形成一張多通道、快走廊的交通網路。
“我們將以建門業市場為抓手,以在川蘇工業園建設門業生產基地為載體,實現門業產業新突破,門業品牌新跨越,創建西部門業之鄉。”韓成剛介紹,崇義將強力推進門業生產基地項目建設工作,爭取用5年時間,在都江堰市川蘇科技工業園完成300畝崇義門業生產基地建設並正常投產,建成后預期產值近5億元。同時,還將在鎮域內建成100畝門業專業市場,基本實現從單一銷售門業產品向綜合銷售門業產品為主體的相關產品轉變,打造西部地區綜合配送能力較強的建輔建材批發市場。
韓成剛介紹,新的集鎮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中,將結合永久性安置房的建設和現有集鎮的改造,充分發掘和提煉歷史文化元素。“我們將賦予建築一定文化標誌和符號,按照崇德尚義、厚德載物的文化精髓,用秦漢和明清相結合的建築風貌,展示西道驛站和官家花園的崇義文脈,把崇義打造成旅遊休閑集鎮。”據介紹,2013年,崇義鎮集鎮面積將達到1.75平方公里,城鎮居住人口實現3萬人,基本形成以西部門業專業市場為特色的商貿物流和現代農業協調發展的商貿重鎮。
按照規劃,未來崇義將初步形成以崇唐路兩側桂橋、笆橋村,IT大道延伸線兩側吳塘、海雲、雙土村,土花路兩側古橋、聖庵村為三大板塊,萬畝優質稻基地、萬畝生態蔬菜基地和千畝雙孢菇基地為三基地,生態豬養殖為一產業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雛形,逐步打造現代規模型農業和觀光休閑農業體驗之地。
崇義定位打造農家觀光休閑餐飲品牌,應該是符合國際潮流的。因為現在群眾對旅遊的需求,已經由傳統的觀光游轉向體驗旅遊,而農家觀光正好符合這一趨勢,再依託崇義鎮四通八達的交通區位優勢,更為遊客來此觀光提供便利。崇義有農家樂做基礎,鄉村游為發展方向,還有鋼門窗做品牌,在我看來,這個結構是非常好的,基礎、定位、產業一個都不缺,成都多數鄉鎮都可以朝著這種健康的方向來發展。提個小建議,希望崇義的農家樂能做出特色,不僅僅是適宜觀光,更重要的是體驗,也就是體驗時能把人留下,比如發展花卉產業等。在進行多元化發展的同時,做出崇義的農家樂特色,做出品牌。

特色企業


崇義鎮
崇義鎮
崇義鎮鄉鎮企業自20世紀80年代初起步,現已發展到10多個門類100餘種產品,其特色產品如下:
(一)西藏合邦鑫源科技工業園生產的大容量鉛酸曲板蓄電池,適用於各類汽車、火車、電動摩托車等,其產品屬國際領先水平;企業佔地160畝,總投資3億元,年產值5億元,年創利稅可達1000萬元以上。
(二)成都欣恩腸衣有限公司生產的鹽漬精品腸衣,出口美國、西歐、香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品全部出口,屬成都市三家之一,都江堰市唯一的自身直接出口的企業。企業佔地20畝,總投資1000萬元,年產值5000萬元,年創利稅500萬元。
(三)成都航興鑄鋼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高壓鑄鋼閥門,取得了德國國際質量資格認證,產品遠銷德國、法國、義大利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企業佔地20餘畝,總投資700萬元,年產值4000萬元,年創稅利200萬元。
(四)擁有防護門生產企業23家,總投資3000萬元,年產防護門系列產品40萬平方米,年產值8000餘萬元,年創稅利400餘萬元,產品居國內領先水平。
(五)飛羅電站、崇義電站和正義電站,總裝機容量5520千瓦,年發電量約5000萬千瓦時,年產值約1000萬元,年創稅收100萬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