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珍
民國時期北京學生運動領袖之一
劉和珍(1904年—1926年3月18日),江西南昌人,民國時期北京學生運動領袖之一。先後就讀於南昌女子師範學校、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劉和珍積極參加學潮運動,帶領同學們向封建勢力、北洋軍閥宣戰,1926年在三·一八慘案中遇害,年僅22歲。
魯迅先生撰寫了《記念劉和珍君》一文,其中一句“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已成為廣為傳頌的名言。以此來追憶這位始終微笑的學生。
新青年
當時,南昌女師校規森嚴,她與進步同學一起同南昌學生聯合會聯繫,成立了女師學生自治會,學校被迫取消了不合理的校規,而帶頭人之一的劉和珍,則受到了“記大過”處分。1921年,劉和珍繼續帶領同學們向封建勢力公開宣戰,在江西首倡女子剪髮。女師很快掀起剪髮高潮,三兩天內剪髮者不下百人,學校當局認為她“首倡剪髮,有傷風化”,被勒令退學。同年冬,劉和珍等人在南昌發起組織了進步團體“覺社”,並主編《時代文化》月刊和《女師周刊》。
1923年秋,劉和珍從江西來到北京,考入國立北京女子高等師範預科,后升人女師大英語系。學習期間,她經常到北京大學旁聽李大釗講授的《社會學》《女權運動史》等課程,回校后廣為傳播。她也是魯迅先生作品的忠實讀者。由於她思想進步,成績優異,善於團結同學,深受同學們的尊敬和信賴,被大家推選為女師大學生自治會主席。
女師大的校長楊蔭榆由於極力維護封建禮教而引起進步師生的不滿,於1924年11月爆發了驅楊運動,這就是中國婦女運動史上著名的女師大風潮。劉和珍作為女師大學生自治會主席,是這次風潮的主要組織者和參加者。
1924年11月,女師大校長楊蔭榆無理拒絕學生提出的關於辭退不稱職教員的要求,並聲稱要處理劉和珍等為首人員,引起學生強烈不滿。
1925年5月7日,北師大召開“五七”國恥紀念會,楊蔭榆圖謀主持大會,被劉和珍、許廣平等人拒絕,遂惱羞成怒,決定開除劉和珍、許廣平、浦振聲6人,引起學生激憤,女師大風潮愈演愈烈。此時她憤慨地對張靜淑說:“開除我不要緊,可是楊蔭榆不走,學校就不能改進。”劉百昭還打算派軍警押送劉和珍回南昌,劉和珍聽到消息后說:“這事倒極有趣,押我回去,我又來,其將奈我何。”
1925年8月10日,北洋軍閥政府教育部頒布解散女師大,她受同學們的委託起草驅楊宣言,撰文揭露反動文人陳西瀅的無恥抵賴,有理、有力、有節。
在教育總長章士釗的唆使下,劉百昭竟然率領軍警闖進學校,並派武裝軍警和流氓打手400餘人3次打進女師大,斷電、斷水、斷炊,逼迫學生離校。劉和珍親率學生誓死抵抗,並通電各界:“此身可死,此志不渝,苟威武之再加,決誓死以殉校。”終因寡不敵眾,被拖出校門,關在一潮濕小屋內,仍堅貞不屈。
8月10日,教育部頒發了停辦女師大的命令。
女師大“停辦”以後,在魯迅等著名教授的支持下,於西城宗帽衚衕繼續開課,劉和珍等二十餘人,聯名呈文,向京師地方檢察廳公訴章士釗等人。北方革命運動不斷緊張,段祺瑞政府要員紛紛逃離北京,章士釗也逃往天津,經過艱苦鬥爭,女師大仍回石駙馬大街舊址復校,學生們整隊從宗帽衚衕回校。
1925年11月30日,女師大學生返校,發表復校宣言。於1925年12月11日正式開課,在劉和珍主持下,三百餘人召開大會慶祝鬥爭的勝利。
1926年1月13日,女師大新校長到任,魯迅代表校務維持會表示歡迎,同時也表示校務維持會卸職。劉和珍在這種情況下,“慮及母校前途,黯然至於泣下。”
劉和珍楊德群紀念碑(北京魯迅中學校內)
3月18日上午8時許,林語堂教授接到劉和珍的電話,以學生自治會的名義請准停課一日。這天,劉和珍正患病,時時嘔吐,她不顧病痛,進行動員和組織工作。她把標語小旗分發給同學們,發表了簡短而激昂的演說,然後高擎校旗,帶隊出發。
女師大的同學來到天安門,國民大會尚未召開,主席台上懸掛著前一日請願被刺傷代表的血衣。會後,正午12時,兩千多群眾開始示威遊行,劉和珍擔任女師大隊伍的指揮。
鐵獅子衚衕段祺瑞執政府門前的衛隊荷槍實彈,如臨大敵,幾個士兵對手擎校旗的劉和珍指指點點。把槍口瞄準了前來的學生。槍聲響了,一場槍擊案開始了。
頃刻間,劉和珍身中數彈,倒卧在血泊之中。同去的張靜淑、楊德群急撲過去救助,她說:“你們快走吧,我不行了,不要管我了。”依然是那樣溫和地關切著同學。一排槍彈射過來,張靜淑、楊德群倒在她的身邊。這時又有軍警衝過來,用棍棒猛擊劉和珍。劉和珍在棍棒的毒打中傷重犧牲,犧牲時年僅22歲。
魯迅先生在參加了劉和珍的追悼會之後,親作《記念劉和珍君》一文。追憶這位“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學生;痛悼“為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歌頌“雖殞身不恤”的“中國女子的勇毅”。讚揚她是一位具有“幹練堅決、百折不回”氣概的“真的猛士”,是“為了中國而死”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