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福禪寺

江蘇省無錫市廣福禪寺

廣福寺位徠於太湖黿頭渚風景區內,是無錫最早對外開放的寺廟,在“黿渚春濤”和“萬浪卷雪”的交界處,倚山面湖,坐北朝南。

簡介


南朝蕭梁時,黿頭渚後山建有 廣福庵,一名峭岩寺,古寺高林,履有廢興。 1925 年秋,由量如和尚向鄉紳楊翰西募化山地十畝重建成。取“廣土眾民同登福地洞天”之意,名“廣福寺”。歷史
1980 年,廣福寺重歸市佛協,重塑四大天王、彌勒佛和觀音、地藏菩薩等,又從北京請來十八羅漢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書匾“大圓滿覺”,尉天池書“廣福寺”額;恢復了宗教活動。寺內,僧房“華嚴精舍”藏有鎮寺三寶:鴕鳥蛋、古畫《百鳥圖》及明末抗清義士楊資淵 鐵鞭;另有蔡緘三的“退廬”五間。

布局


其建築格局為傳統模式,鐘鼓樓、天王殿、大雄殿等,配以陶朱閣、缽緣堂、華雨軒、華嚴精舍、退廬等輔助建築。雖只二十餘間,但布局得體,錯落有致,環境幽靜,可以放眼太湖,獨佔湖山佳處。

其他


廣福寺的東面,為竹林掩映的“小南海”,僧普善募建,是觀音大士的道場。其內的素麵素饌,名聞遐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