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虛之

無產階級革命家

朱虛之(1912年2月—2000年11月),原名朱文麟,學名朱雯,亦作文林,浙江臨海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東北野戰軍通信工作的主要創始人和組織者之一,中國地空導彈部隊建設的參與者與見證者,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1955)。

1931年8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陸海空軍總司令部軍事交通技術交流所三期生(通信學校第三期、黃埔軍校第八期)。建國前歷任東北軍區司令部三處政委、東北人民自治軍總司令部通信聯絡處政委、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部通信聯絡處政委、東北軍區司令部通信部政委、東北野戰軍司令部通信部政委、第四野戰軍司令部通信部政委,中南軍區政治部直屬政治部副主任兼組織部部長、政治部直屬工作部部長、直屬政治部主任。

建國后歷任空軍司令部通信處處長,空軍幹部管理部副部長、部長,空軍技術部政委、空軍高射炮兵指揮部政委、空軍第二高射炮兵指揮部政委、空軍副參謀長等職,是中共第七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2000年11月8日12時20分,朱虛之將軍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人物關係


個人榮譽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自由獨立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人物生平


土地革命時期

1912年正月朱虛之出生於浙江省臨海五所巷三號。
朱虛之
朱虛之
1926年,入浙江省省立六中讀書,因大革命時期該校經常發生學 潮,后又遷移葭沚鎮,因而轉學到了回浦。回浦初中第四期畢業后,由其兄長資助入南京鐘南中學,因交不起每學期五十大洋的昂貴學費,為早些找到工作,他加入國民黨軍事交通技術交流所學習報務,是陸海空軍總司令部軍事交通技術交流所三期生(通信學校第三期、黃埔軍校第八期)。
1930年春入學,1931年隨毛炳文的第八師到江西“圍剿”紅軍。參加了對江西紅軍的第二次、第三次“圍剿”。在紅軍第三次“反圍剿”戰役中,朱虛之加入了紅軍。
1931年8月,朱虛之投身革命,紅軍時期,歷任軍委總台副報務員,紅三軍無線電分隊隊長,軍委電台一分隊隊長,紅九軍團電台分隊隊長,紅一軍團無線電中隊隊長。他擔任的是電台的報務和機務工作,參加了第四次、第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征
1933年5月,經友人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4年底至1935年10月,朱虛之任無線電隊第四分隊隊長,隸屬紅九軍團
1935年10月,紅一軍團跟隨毛主席勝利地到達陝北。在吳起鎮召開的幹部大會上,軍團首長對無線電隊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抗日戰爭時期

朱虛之
朱虛之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議,將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9月11日又改稱第十八集團軍)。朱虛之先任八路軍總指揮部(前總)無線電大隊副大隊長兼一分隊隊長,負責與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中央派駐南京的辦事處和115師120師、129師及各旅旅部的聯絡,還與國民革命軍個別戰區司令長官公署聯絡。在平型關殲滅日寇板垣師團第21旅團一部1000餘人的戰鬥中,他指揮一分隊將電台架在五台山頂上,使朱德總司令的指揮所與115師林彪師長的電台保持不間斷的聯絡,為戰爭勝利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1938年夏秋之間,朱虛之任前總司令部三科副科長兼通信營營長。
1939年5月,朱虛之帶職到延安中共北方局黨校第一期學習。
1940年,任山東縱隊政治部直工科科長、組織科科長,魯中軍區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在羅榮桓政委的直接領導和關心指導下,他邊學邊干,提高了政治理論水平,積累了政治工作經驗,並參加了多次戰鬥、戰役。在戰鬥中身先士卒,積極開展思想政治工作,認真總結和推廣連隊政治工作的經驗,帶領部隊順利完成作戰任務。
1943年7月,朱虛之離開魯中軍區,年底到延安,在中央黨校二部學習,後轉一部。

解放戰爭時期

1945年4月七大召開,他作為山東的代表,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11月初到達錦州,先後擔任東北人民自治軍(后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軍區兼東北野戰軍和第一野戰軍)總司令部通信聯絡處政委、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部通信聯絡處政委、東北軍區司令部通信部政委、東北野戰軍司令部通信部政委、第四野戰軍司令部通信部政委等職,一直工作到東北全境解放,第四野戰軍入關。朱虛之在東北期間建立了東北民主聯軍電氣專門學校併兼政委,培養了一大批“既懂技術,又有覺悟”的通信幹部(主要是報務幹部)。
遼瀋戰役勝利后,1949年初,將軍隨第四野戰軍入關,參加了平津戰役、渡江戰役和解放中南的戰鬥。在中南軍區又做了將近三年的政治工作,任中南軍區直屬部隊政治部副主任兼組織部長,直屬部隊政治部主任,軍區政治部直屬工作部部長。

新中國成立后

1949年11月11日,人民空軍正式成立,劉亞樓任司令員,蕭華任政治委員。隨著現代軍事科學技術的發展,人民空軍的通信工作亟需加強。朱虛之加入了空軍,出任空司通信處長。
1953年10月,在總幹部部部長羅榮桓元帥的領導下,有豐富組織工作經驗的朱虛之又擔任了空軍幹部管理部副部長(1956年6月至1959年10月任部長)。
1955年,被授予空軍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定為行政七級。
1960年1月1日,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任命朱虛之為空軍技術部政治委員(黨委副書記)。朱虛之迅即到職,從那時起他就全身心投身到地空導彈部隊的建設中。4月,任空軍技術部政委(空軍技術部部長一職暫缺)。
1961年3月,朱虛之兼任空軍技術部黨委書記。10月任空軍高射炮兵指揮部政委兼黨委副書記。
1966年5月,任空軍第二高射炮兵指揮部政委兼黨委書記。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他同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進行了堅決的鬥爭。他排除各種干擾,維護空軍二炮和技術學院的穩定,全力以赴,對付敵高空偵察。文革期間遭受打擊迫害,被隔離審查。
1969年,出任空軍副參謀長。期間1969年10月6日,與李先念副總理一起歡送阿爾及利亞代表團去外地訪問。10月7日,隨王新亭副總長和方毅、姬鵬飛等歡送坦尚尼亞友好代表團去廣州。1970年4月26日,與邱會作、彭紹輝副總長一起出席朝鮮駐華大使的宴會。1971年5月2日,與吳法憲、王輝球等空軍領導一起會見卡邁勒·艾哈邁德准將等巴基斯坦朋友。1971年5月8日,解放軍空軍負責人朱虛之陪同卡邁勒·艾哈邁德准將和由他率領的空軍參謀學院師生先後參觀訪問了北京、長沙、韶山、杭州、上海、南京、瀋陽、延安等地。
1988年2月正式辦理離休手續,恢復黨組織生活。
1989年,朱虛之撰寫了二萬多字的《六十年代中國地空導彈部隊成長紀實》。
2000年11月8日12時20分,朱虛之將軍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九歲。

組織評價


朱虛之同志對革命事業忠心耿耿,兢兢業業。他忠於黨、忠於人民,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軍隊的建設貢獻了畢生精力;他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不計待遇,不計榮辱,不計個人得失;他為人正直,聯繫群眾,關心部屬,對家屬子女要求嚴格,受到同志們的尊敬。
他是東北野戰軍通信工作的主要創始人和組織者之一,他組織創辦了通信學校,籌建了電信設備工廠,為部隊培養了大量的通信業務骨幹,有力地保障了部隊前方作戰通信業務的迫切需要,為通信工作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貢獻。
朱將軍是個勤于思考、大智若愚的人,是這一幕幕活劇的執行導演。他既研究對付敵人的辦法,“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創造了近快、更近快、超近快戰術,反電子干擾、反反電子干擾;又要研究對付自身缺失的辦法,勤於總結失敗的教訓,做深入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如查明制導雷達跳高壓是責任事故,對未查明失利原因就拆下照射天線的魯莽作法的否定,等等。“文化大革命”開始后,他排除各種干擾,維護空軍二炮和技術學院的穩定,全力以赴,對付敵高空偵察。
朱虛之同志離休后,繼續關心空軍的建設,積極參加老幹部黨支部活動,支持干休所工作,保持了革命晚節。朱虛之同志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擁護黨中央、中央軍委的領導,擁護改革開放,維護安定團結。

家庭生活


朱虛之
朱虛之
朱虛之將軍有四個兒子。
長子:朱松濱(妻子是開國少將李家益之女李曉林)
次子:朱漢濱
三子:朱運彬
四子:朱海濱
孫女:朱珠(中國女星,演員、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