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克特拉戰役
留克特拉戰役
留克特拉會戰在希臘的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宣告了斯巴達霸權的終結和底比斯霸權的興起。(在軍事史上它宣告了希臘傳統的重裝步兵的落伍,對機動性和打擊力的追求使得希臘各城邦都開始了各自的軍事改革。)
之後,公元前370年伊巴密濃達率領彼奧提亞同盟號稱7萬的大軍進入了伯羅奔尼撒半島,他繞開了斯巴達城卻在拉哥尼亞的農村大肆焚掠並在公元前369年幫助美塞尼亞人擺脫了斯巴達的奴役重建了自己的國家。此後的10年希臘被底比斯人掌握著,斯巴達終於淪為沒有地位的二流城邦。
經過三十年苦戰,慘烈的伯羅奔尼撒戰爭最終以斯巴達的苦勝告終。然而,這個新誕生的希臘霸主,在各方面都沒有做好統領希臘世界的準備,各種問題便接踵而至。
斯巴達的雙王共治 其實具有很大的保守意味
留克特拉戰役
伯羅奔尼撒戰爭后,無論是敵對的雅典,還是作為盟友的科林斯與底比斯,都看透了斯巴達人內政外交的種種特點。在巨大的神秘感的背後,是一個長期緊張的社會。斯巴達的國家性格是以不變應萬變。
在斯巴達的高層機構中,兩個國王之間存在互相牽制的關係。雙王在很多時候,如同兩黨領袖一樣鬥爭。此外,還有30名長老會的成員和5位檢察官一起,對國王起著牽制與監察的作用,防止他們違背呂庫古定下的制度。這樣的政體,本身不支持劇烈的變革或者冒險行動。雖然歷史上的個別君王會有長遠的目光或者開明的政策,但是這些人都需要面對保守勢力的巨大壓力。
5位檢察官是比任何國王都更保守的勢力代表
相比雅典等勢力,由於這種殘酷壓迫同族的制度,斯巴達無疑是將自己放置在了一個巨大的火山口上。隨時會爆發的內部威脅,使其長期處於一種全民性的神經緊繃狀態。因為有生存的威脅,所以風雅和娛樂被視為浮誇虛華。
斯巴達士兵
因此和施加強力控制的提洛聯盟相比,伯羅奔尼撒聯盟組織更加鬆散。不需要繳納會費,斯巴達不會在盟國內駐軍,重要的盟友對於斯巴達的決策會產生重大的影響。與雅典的帝國政策相比,這樣的聯盟貌似很吸引人。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種寬鬆並不是來自於開闊的視野與胸襟,而是來自於國家的內向性格。
所以,無論敵友都對斯巴達的認識是:這個城邦的內政井井有條,但是對於外邦的興衰存亡缺乏興趣。對於外界的風雲變化,除非是直接威脅到本國的存亡,斯巴達一般是風雨不動安如山。
斯巴達人的眼裡經常只有腳下的這片土地
斯巴達的武力神話 建立在很少出場的基礎上
斯巴達戰士的武力神話,不僅僅來自於嚴格的終身制訓練,也來自於為數不多的幾場傳奇勝利,以及閉塞帶來的神秘感。為了維持斯巴達人的不敗神話,也為了防止黑勞士趁著斯巴達人在外遠征時揭竿而起,斯巴達會避免公民階層進行大規模的海外遠征、或者參加實力十分懸殊的戰爭。只有如在溫泉關時,到了不得不犧牲的關頭,或者如在普拉提亞之戰那樣、不得不為全希臘作出犧牲時,斯巴達才會派出實力可觀的大軍遠征。
溫泉關的表現對斯巴達人來說也是百年難遇
在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斯巴達公民兵所進行的僅僅是年復一年的固定路線遠征。通常都北上殺出科林斯地峽,前往阿提卡半島,蹂躪雅典城郊的農莊和經濟作物。為了避免與名震天下的斯巴達戰士正面對抗,雅典人會提前堅壁清野,退到城牆背後自保。所以斯巴達公民們進行的,就是這樣不過不失的遠征。雖然不會有大規模陣亡的風險,但也不會建立改變戰局的功勛。在皮洛斯之戰中損失了150名斯巴達公民后,整個斯巴達都如喪考妣,準備和雅典進行議和。這已經很能說明問題。
伯羅奔尼撒戰爭中的斯巴達軍隊 只是定期劫掠一番
他們的崛起,自然引發了公民階層和貴族們的警惕。但這也表明,斯巴達傳統的社會體制是不支持大規模的海外征戰的。
斯巴達人的軍隊里 經常充滿了雇傭軍和同盟部隊
西西里遠征的慘敗和羊河海戰的鬧劇,並不能直接證明雅典的實力不及斯巴達。相反,斯巴達的經濟實力、國際視野和文化積澱,都不足以成為希臘文明的新擔綱人。所以斯巴達的勝利並不可喜。雅典黃金時代的落幕,則是全希臘的悲劇。
雅典勢力範圍vs斯巴達勢力範圍
這樣的霸權註定是不穩定的。到了公元前395年的科林斯戰爭爆發,斯巴達的公民數目不超過1900人。十年後,這一數目下降到了不足1000人。連年的征戰消耗,加上國內的貧富懸殊,讓維持脆弱霸權的斯巴達人,很快迎來了一波新的挑戰。
古代斯巴達城遺址的一角
底比斯所在的彼奧提亞地區
由於和雅典的固有矛盾,以及聯軍防禦溫泉關的失利,底比斯在希波戰爭中徹底倒向波斯。他們還十分賣力地為波斯人出謀劃策,並在普拉提亞戰役中與雅典人大打出手。戰後,底比斯長期以負面形象出現於希臘世界。但隨著以雅典和斯巴達為首的兩大同盟開始輪番爭霸與消耗,給了底比斯以喘息和崛起的寶貴機會。
希波戰爭中 底比斯堅定地站在波斯一邊
斯巴達畏於雅典勢力的崛起,及時改變了敵視底比斯的政策,反而對昔日的對手予以扶持。面對斯巴達在自己後門的活動,雅典當機立斷,出兵攻陷了除底比斯之外的彼奧提亞地區,還從該地帶走了人質。隨後又在彼奧提亞各城邦扶持民主政府,推行民主制度。但是流亡貴族們成功反撲,並將雅典的力量趕出了此地。
雅典戰敗后 曾按照斯巴達要求拆除城牆
隨著伯羅奔尼撒戰爭以雅典的徹底失敗而告終,斯巴達的擴張最終引發了曾經的敵人和昔日盟友們的不滿。其中就包括了波斯帝國、雅典、阿爾戈斯、科林斯和底比斯,新的科林斯戰爭就此爆發。
波斯的金幣是決定希臘各方勢力勝負的關鍵因素
也是在戰爭期間,斯巴達人針對底比斯,致力於解散彼奧提亞同盟,。比如在公元前394年, 斯巴達就成功地將奧科摩諾斯從彼奧提亞同盟中分離出來, 這給底比斯的地區性霸權造成了重擊。後來在波斯的施壓下,斯巴達迫使底比斯在《大王和約》上簽字, 解散彼奧提亞同盟, 恢復聯盟里諸邦的獨立,再一次讓底比斯的地區霸權遭受了不小的挫折。
依靠波斯金幣重組的雅典海軍
與此同時希臘內部對斯巴達的不滿日增,許多城邦認為斯巴達有意和波斯勾結,來欺壓自己的同族,更有不少城邦認為斯巴達自願成為波斯在希臘的代言人。底比斯人之所以受到斯巴達的壓制,是因為斯巴達逼迫其放棄在彼奧提亞同盟中的領導地位,而這正是所謂“大王合約”所規定的。
底比斯的反對派曾被斯巴達人無情鎮壓
此時的雅典,剛剛歷經了寡頭統治和民主制度恢復等風波,整體上因為元氣大傷而被迫休養生息。只能避免與斯巴達爆發正面的衝突,在韜光養晦中等待時機。所以在十年之內,雅典人一度十分低調。等到科林斯戰爭爆發,雅典一面與阿爾戈斯、底比斯和科林斯等勢力結盟。一面以海軍船隻和海軍人員支持波斯,幫助波斯挫敗斯巴達的海軍艦隊,通過間接手段復仇。
復興后底比斯 將大部分彼奧提亞地區聯合起來
底比斯開始仿效民主制下的雅典,將整個彼奧提亞地區劃分為11個區,每個區派出60名代表組成同盟議事會。每個區選出一個代表加入彼奧提亞執政團,同時每個區為聯盟貢獻一定的經費。還要貢獻1000名重步兵和100名騎兵的武裝力量。聯盟也統一使用底比斯發行的新貨幣。
底比斯 銀幣 正面是酒神狄奧尼索斯
底比斯結合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經驗和地方特色進行了軍事改革。一番變革之後,輕步兵和騎兵在戰術體系中的作用被拔高。地位特殊的聖隊,也是在這一時期組建的。
和很多城邦國家一樣,公元前6-5世紀的底比斯也有一隊300人且脫胎於貴族騎兵的精銳部隊。他們曾在普拉提亞戰役中與雅典人死戰到底,決不退縮。公元前424年,在與雅典人的第力安之戰中,底比斯也有一支300人的精銳部隊。等到底比斯人驅逐了斯巴達駐軍后,這支精銳部隊被比奧提亞聯盟的執政官加以改革,也就有了後來的神聖衛隊。
底比斯聖隊在歷史上曾多次出現
平時聖隊還有神聖的宗教職能。他們要守衛底比斯的衛城卡德美亞城堡,維持神廟的祭祀,並通過摔跤和戰舞來鍛煉身體。最早的聖隊在戰場上,主要是站在方陣的前排打頭陣。但在彼奧提亞執政官佩羅庇達的改組下,這些人被編組成了單獨的精銳部隊。專門用來突擊敵陣,斬殺對方的精銳部隊和指揮官。
歷經一系列改革之後,底比斯的綜合實力與軍隊戰鬥都大幅度提升。很快,就與斯巴達展開了新一輪較量。
底比斯的衛城卡德美亞城堡遺址
底比斯方面,菲洛比達斯和伊巴密濃達兩人共同出陣,有重裝步兵6500名、輕步兵1000名、騎兵1500名。(當然在實戰中還是由伊巴密濃達指揮。)菲洛比達斯負責指揮“聖隊”。
斯巴達軍由兩王之一的克萊昂伯羅圖斯統帥。斯巴達軍擁有11000名重裝步兵、1100名輕步兵和1000名騎兵。
攜帶大量黑牢士奴隸行軍的斯巴達人
這裡的原野相對比較開闊,有利於擺開斯巴達人的經典方陣,與對手展開中規中矩的傳統戰鬥。平原西端有一個小山丘,可以供軍隊在那裡構築營地。雖然戰場是由斯巴達人選定的,但這裡也是底比斯是主場作戰。所以此戰有保衛家園和背水一戰的用意。
底比斯名將 伊巴密濃達的畫像
古希臘的方陣步兵都是左手持盾牌-右手持長矛或者短兵器。由於擔心沒有盾牌保護的右側受傷,所以整條戰線上的士兵會往右邊擠壓,導致整條戰線會向右前方移動。因此按照希臘人的傳統,右翼是全軍的精華所在,統領右翼的往往是全軍的主將和聯盟的盟主。
斯巴達如往常那樣 攜帶著大量同盟部隊
早在伊帕米農達之前,底比斯軍隊曾在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就使用過早期版本的側翼斜擊戰術。在公元前424年的狄里安戰役中,底比斯老將帕岡達斯就曾經有意識地加強了底比斯的右翼。全軍的行陣是整齊而持平的,但是底比斯右翼的後方有著25行重步兵的縱深。
戰役中,底比斯軍的中路和左翼都被雅典軍精銳的右翼擊敗。但是帕岡達斯派出騎兵,從山地後面繞道雅典軍右翼的後方,出其不意地擊敗了剛剛取勝的雅典右翼。而加厚的底比斯右翼,則把雅典軍的左翼壓得節節敗退。這次寶貴的勝利經驗,為日後底比斯的軍事改革提供了參考。
狄里安戰役中的底比斯軍隊布置
伊帕米農達大膽地排出了一個斜形方陣,將全軍的主力,也就是底比斯城邦的本部力量都部署在左翼並向前突出。目的在於消滅敵方精銳,也就是斯巴達公民兵所在的最尊貴的右翼。當敵人的右翼被擊潰時,他們的士氣必然受到沉重打擊。此時發動總攻擊就可以一舉將其擊潰。
伊帕米農達在留克特拉戰場上的布陣
對面的克里昂布魯圖斯對此卻缺乏認識,他在留克特拉布下了傳統的斯巴達軍陣。主力重裝步兵組成了一個縱深為8-12列的半月形方陣,本人在右翼親率以700斯巴達人為核心的精銳部隊。這些人將按照慣例,從右翼包抄對方的左翼。最後,斯巴達王在陣前部署了伯羅奔尼撒一方的1000騎兵。
斯巴達人依舊按照日常模式展開布陣
初戰得手后,伊帕密濃達發出了衝鋒的命令。底比斯軍陣的左翼殺出敵陣,大舉進擊。位於最前線的就是著名的聖隊。全軍都在聖隊的先導下,從左到右排成了一條傾斜的戰線。這些戰士的裝備不僅比其他底比斯重步兵的武器更加精良一些,而且由於十分嚴格的軍事訓練。他們的前進速度比普通戰士們更快,發揮著快攻手和突擊隊的作用。
精銳的聖隊在底比斯軍隊中成為先鋒
憑藉著聖隊兇猛的突擊能力和底比斯左翼的巨大人數優勢,斯巴達右翼幾乎在一瞬間就崩潰了。由於斯巴達人沒有留下足夠的後備隊或者騎兵預備隊來阻止底比斯人擴大戰果,整條崩潰幾乎是不可避免。
斯巴達人在瞬間就被擊潰
戰後,根據底比斯的要求,伯羅奔尼撒聯軍先清理了戰死的同盟者的遺體,最後清理斯巴達戰士的遺體。通過這一層的區分,底比斯人發現自己在戰場上擊殺了400名斯巴達公民戰士,以及600名斯巴達同盟士兵,底比斯的損失不足300人。這足以給斯巴達造成名聲和實質上的慘痛損失。
留克特拉戰役給斯巴達人以重創